
運作影片檔在此 https://youtu.be/NY4ed_0Ecao
(記得打開字幕喔)
日前看到一位樓主發表一篇自動戳針機 量產開發的文章,說真的要開發一台機器然後量產銷售,好多鄉民提供各種很好的建議或是規勸,不過若回歸個人的使用範圍,特別是該樓主對於老婆辛勞的體貼,其立意值得讚許呀~

在回歸個人的使用範圍,有一種精神叫做”土炮”,所謂的土炮,指的是個人在金錢、資源、能力有限的範圍,為了達成使用目的或解決問題,而自行以周圍可以取得的有限資源來創作…

若把土炮精神搬到羊毛氈專用的”自動戳針機”,會有什麼火花呢?首先來分析羊毛氈這件事…以下摘錄維基百科: 羊毛氈,是一種手工藝。由羊毛以針製作出不同造型如動物,人物、食物等,主要分為針氈和濕氈。當中以針氈較為普及。針氈主要是以專用的針刺羊毛,把羊毛做成心中想要的形狀。基本工具包括一枝粗針、一枝幼針和一塊氈。
什麼?就這樣?

1.羊毛氈有專用針,是一種類似有鋸齒的針,絕不是家裡一般縫衣針或大頭針之類,既然要土炮,一定要取得這專用針,才能開發它的載具。
2.針的往復行程必須很大,至少要達2公分以上,因為針尖到最後一格鋸齒就差不多2公分,網友專家們建議的按摩棒、研磨機很少行程這麼長~
所以接下來若要土炮,得跑一趟店家買這種針,小弟是選擇跑到文具店,然後經店員指路,找到深藏儲架的針,剝開厚厚灰塵(真的很小眾呀),看仔細標示,確定是專用針,土炮開發終於取得第一道曙光了~


接下來土炮的設計考量如下:
1.由於需要長時間握持於手上工作,且必須很穩定,所以必定要輕巧。
2.旋轉結構轉為直線往復結構,必須要堅固,但更重要必須要輕,才能讓往復過程中對作業人員的震動降到最低。結構輕也有助於減少慣性磨耗。(由於結構簡單,不考慮增加反向平衡結構)
3.為減少機身重量,電源則應採取外接方式,以減少手持重量,也有助於長時間操作,如果實際應用時,應加裝腳踏開關較安全。
4.馬達及變速直接採用現成品(土炮也善於整合資源,不用每個零件原生開發),其實家裡一堆步進馬達,但這場合完全無用,只好從一台玩具車套件拆下來用。
5.由於結構簡單及材料耐用度的關係,速度暫定60~180針/分鐘,針的往復距離2公分出頭(完全是新手等級)。日後要加速可以換四驅車馬達,或是增加電壓。
6.主要構造設計須具有未來擴充性,例如往復距離可再增加,而針機可擴充1~4針,以彌補速度慢的缺點。
基於上述考量,首先開始幻想使用情境,再拉出理性而可悲的有限知識,然後開始畫草圖…..夠草吧


接著開始著手設計各項零件,從有相容性問題的開始設計,然後進行3D列印,然後組裝試看看,咦?不行,趕快再開3D圖檔進行修改,有些則要重畫….所有的努力都指向一件事,要能讓針一直戳!!!

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蹉跎,工作桌上越來越多的不適用零件,然後主體終於完成了,裝上外接電池後,看到針開始往復的戳,終於完成最關鍵的主體單元了~


雖然看著裸露的曲軸箱有種療癒的感覺,但是基於安全還是做個蓋子吧,可惜螺絲找不到適當長度,蓋子還得挖洞給螺絲往復空間


奇怪而不成熟的土炮造型,實在不方便握持,好吧,來設計個方便握持的零件,好歹有一點點人因工程的影子~到此土炮版戳針機終於大功告成~


外接電源採用4並聯3號鎳氫電池,共4.8V,加上一個簡易開關調速裝置,整體就是一台適合新手的慢速自動戳針機。小弟不是勤勞的人,如果小弟要打工羊毛氈賺錢,一定會需要這台機器,而非用手拿針像影片一直戳(光想就覺得好像提不起筷子了…

(抱歉目前小弟還不會貼影片

以下是該機基本性能:
主體重量:90公克(很輕了)
往復行程:2.2公分(可視情況擴充)
速度:約120次(可換馬達或加壓增速,不知極限為何?但保證無法2500次)
針數:1根(日後可擴充1~4針)
設計特點:易於更換針匣、區軸強化設計、雜毛收集機制、零件單純化
本體重量90公克左右

基本上,這類型個人土炮,3D列印將會是最重要的幫手,人類主要負責設計,實作交給機器就可以了,如果沒有3D列印,小弟大概就只剩嘴巴及鍵盤了…此作品僅是土炮業餘,使用123D繪圖並且純實用主義,無美學觀念,也沒能力美學設計,還請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