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Ultimaker Clone DIY

玩 3d 印表機, 從 prusa i3 套件開始, 然後自組了一台鋁架 i3, 再玩一台 corexy. 最近想玩 ultimaker.

在 thingiverse 找到一台 :

Ultimaker 2 Aluminum Extrusion 3D printer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811271)

Ultimaker Clone DIY


以及在此台基礎上修改的 :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1659579)

Ultimaker Clone DIY


看來很不錯. 下載了相關的 BOM 及組裝介紹.
由於中文 Ultimaker DIY 的資料非常少, (英文好像也不多) 所以只好自己慢慢摸索. 先弄清楚物料會不會有問題, 免得出狀況.

經原作者同意, 將 BOM 及 組裝說明放上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STL 檔請到 THINGIVERSE 下載.



組裝說明:
附加壓縮檔: 201608/mobile01-63dea815256eebd032543208524880db.zip

BOM:
附加壓縮檔: 201608/mobile01-26cee368e37f2d7f4e27313b949a9b2b.zip

好囉, 再來就是一段摸索的路囉.....

(160906 修正 : 直徑 6mm 的 xy 軸, BOM 長度錯誤, 應該為 29.6 mm. )
(161014 再修正 : 不是錯誤. 如果是用他設計的 slider, 那就要短一點. 如果像我買現現成的塑膠盒, 那就得 29.6 mm)
(170306 : 感謝網友 shorty, 是 296 mm)
2006.11.14. Sony A100.
2016-08-09 14:1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Ultimaker Clone DIY
這是 Motion 部份的 BOM

Motion (Gantry)
200-2GT-6 Endless GT2 Belt 環型皮帶 2GT-6MM 200MM 2
610mm 305 Tooth Closed-loop GT2 Belt 環型皮帶 2GT-6MM 610MM 305齒 4
LM6LUU Linear Bearing LM6LUU 加長直線軸承 2
Flanged Ball Bearing F688ZZ F688ZZ 8x16x5 法蘭軸承 8
Ultimaker GT2 Pulley 20 Tooth 5mm Bore GT2 20齒 內徑5MM 同步帶輪 2
GT2 Pulley 20 Teeth 8mm Bore GT2 20齒 內徑8MM 同步帶輪 9
GT2 Double Pulley 20 Teeth 8mm Bore GT2 20齒 內徑8MM 雙頭同步帶輪 1
Z-Axis 12mm x 339mm Z 光軸 : 直徑 12mm x 339 mm 2
X-Axis 8mm x 337mm X 光軸 : 直徑 8mm x 337 mm 2
Y-Axis 8mm x 348mm Y 光軸 : 直徑 8mm x 348 mm 2
XY linear rods 6mm x 268mm 擠出部件用 XY 光軸 6mm x 268mm 2
Brass Bushing 8mmIDx10mmODx22mmL 自潤銅套 : 直徑 8mm 外徑 10mm 長 22mm 4
Tension Springs (x10) 緊壓彈簧 1
Limit Switch PCB 限位開關PCB板 3
Limit Switch (x10) 限位開關 2
Nema 17 Stepper 40mm (X and Y Axis) 步進馬達 2





環型皮帶 2GT-6MM 200MM


LM6LUU 加長直線軸承


F688ZZ 8x16x5 法蘭軸承


GT2 20齒 內徑5MM 同步帶輪


GT2 20齒 內徑8MM 雙頭同步帶輪


自潤銅套 : 直徑 8mm 外徑 10mm 長 22mm


緊壓彈簧


Z 光軸 : 直徑 12mm x 339 mm
X 光軸 : 直徑 8mm x 337 mm
Y 光軸 : 直徑 8mm x 348 mm
擠出部件用 XY 光軸 6mm x 268mm
(160906 修正 : 直徑 6mm 的 xy 軸, BOM 長度錯誤, 應該為 29.6 mm. )
(161014 再修正 : 不是錯誤. 如果是用他設計的 slider, 那就要短一點. 如果像我買現現成的塑膠盒, 那就得 29.6 mm)
(170306 : 感謝網友 shorty, 是 296 mm)


這些都 OK. 問題出在滑動部件 :

這是 Ultimaker 2 原版的x, y 滑動部件, 是塑膠射出品.






這是 CLONE 版的印出件 :





長相實在有差. 對岸搜了一下, 找到這個:



很好, 就是你啦! 價格還可以接受, 決定用這個塑膠盒.

2006.11.14. Sony A100.
這是 Build Platform 部份的 BOM




clone 版採用原版的結購, 買現成的 ultimaker 2 加熱床, 鋁支撐架,
用 2個方法蘭軸承來作為z光軸的支撐, 架出 Z 軸 , 簡單容易.



方法蘭軸承:


支撐鋁板:



熱床:


ultimaker 的熱床及鋁架很貴.

做 corexy 時, Z 軸是這種樣子 :




用列印件加鋁框, 形成支架, 再放上熱床即可.

綜合考量, 決定如此作 :
用 Ultimaker 的原來架構, 購買鋁支架及方法蘭軸承. 熱床則用 I3 的熱床, 方便將來的改善.

OK. Building Platform 的物件 ok.
2006.11.14. Sony A100.
這是 Extruder hotend 部份的 BOM



擠出機及熱端.
這機器是遠端供料, 我自己前面三台機都已經是遠端供料了, 所以問題不大.


原廠版本擠出機


原廠版本熱端


這就困難了, 熱端一套數百人民幣. 而且結構很精緻, 將來零件的更換, 會是一個問題.

Colne 版熱端是 :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397518


用 E3D-V6 , 所以整個擠出部件是用列印件 :
熱端風扇是 3mm , 兩側用 4mm 風扇.

遠端供料, 我習慣用現成的擠出機, 這可以省很多麻煩
當然, 得準備好連接頭及鐵弗龍管. E3D-V6 也要用遠端供料的.

到這裡, 已經差不多了.

2006.11.14. Sony A100.
這是 Electonics & Frame 部份的 BOM



這部份就容易多了,
Arduino Mega 2560 + RAMPS 1.4, 用四顆drv8825, a4498 應該也可以.
LCD 我就用簡單的. 16862
電源 : 一般我會用電腦的舊電源, 不過這機器, 電源藏在底下, 還是弄個工業電源.

我習慣在熱床及控制板中間, 多裝一個繼電器.

鋁框 : 20x20 鋁擠型材, 使尺寸如上.

另外要一堆 M3 的螺絲, 還有鋁框用的連結器,

大概就這些了.


從對岸訂了大部份的材料, 來一張大合照 :

2006.11.14. Sony A100.
組裝及測試 ...

按說明組框架 :



要注意預先將 T Nut 放入鋁架溝漕中,以免都鎖好了, 又得拆掉.

每天組一點, 終於將框架組好了:




接下來, 將進行 motion 部份了. (待續 ....)
2006.11.14. Sony A100.
一個颱風打亂整個步調....
終於將機電部份裝好:










我自行設計的Z軸 end stop. 透過調整螺絲高低來升高或降低Z軸原點.


進行初步的接線及調校, 用新版的 Marlin 1.1.0-RC7, 確認 xyz 能動且方向正確. 限位開關工作正常.

https://youtu.be/VhiFazIrP_E


接下來要接熱端及加熱版, 下週再繼續了.

2006.11.14. Sony A100.
這麼好的文章怎麼都沒人回? 01真的沒人玩3D印表機了嗎?

我覺得不錯啊~DIY十字軸機種。

據說十字軸不太好校機,等樓主大大後續文章。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您過獎啦.

只是興趣所在, 簡單做一個紀錄. 其實是有點懶, 並沒有將詳細的過程寫清楚.

還有, 類 ULTIMAKER 的機器, 似乎, 好像找不到DIY 的中文資料! 很有意思的現象.

校正 :

我不是理工機械出身, 因此有點吃力. 這幾天會進行實測, 再把心得提供大家參考.



2006.11.14. Sony A100.
修訂改版紀錄 :

實作過程中, 有做一些修正及調整. 紀錄於此 :

160906 修正 : 直徑 6mm 的 xy 軸, BOM 長度錯誤, 應該為 29.6 mm. 害我多花一筆錢

160921 找到這個 :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1146888



將來有機會再換上去.
2006.11.14. Sony A100.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