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很久,做做停停,終於在進入光輝的十月前完成。本來以為還算簡單的,結果是細節超多,說明書也不甚清楚,前前後後做了快五個月...完成的大小是 LxWxH = 125x42x45 mm3詳細的製作過程請到小弟的BLOG看看 !-=< THE END>=-
搭載7.5 cm PaK 40 L/46戰防砲的Sd.Kfz. 234/4由1944年底開始生產至終戰. 本紙模封面說明為Sd.Kfz. 234/4 (Führer-Begleit-Division) LAUBEN 1945r., 表示這輛Sd.Kfz. 234/4隸屬於大戰末期的元首護衛師(Führerbegleitdivision, FBD)之裝甲偵搜連, 直接受陸軍總部(OKH)節制. 在1945年初此連共有十一輛舊款Sd.Kfz. 232以及六輛嶄新配發的Sd.Kfz. 234/4.本車迷彩為出廠塗裝. 元首護衛師原為國防軍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所屬的營級單位, 部隊標誌應是承襲大德意志師的鋼盔符號. 然而此車左側的四葉酢漿草(Kleeblatt)標誌倒頗有些眉目(也有繪成三葉酢漿草者, 如Tanks Encyclopedia: Sd.Kfz.234 Puma).若撇開可能的乘員個人塗鴉, 二戰德國陸軍有類似四葉酢漿草徽記的只有下列幾個單位:1. 國防軍第71步兵師(Glückhafte/Kleeblatt Division): 此師的四葉酢漿草內嵌交叉馬頭杖的幸運符(Glückhafte)為德國侵法之役時任B集團軍第XVI軍軍長的Ernst Busch陸軍上將(後晉升陸軍元帥)所頒贈, 以表彰該師於1940年六月攻克凡爾登的卓越貢獻.四葉酢漿草和兒童騎乘的馬頭杖玩具都有帶來幸運的意涵, 可謂福上加福. 也因此本師在1940年侵法之役後成為陸軍模範師, 1943年初在史達林格勒隨第六軍團一起毀滅, 復編重整後於1944年義大利卡西諾山之役打殘, 還能一直撐到終戰在奧地利向英軍投降... 2. 國防軍第294步兵師(Kleeblatt Division): 此師在1944年八月即已於羅馬尼亞遭全殲而解編, 而Sd.Kfz. 234/4在1945年一月才開始配發給部隊.3. 國防軍統帥堂裝甲軍(Panzerkorps Feldherrnhalle, 以南方集團軍第IV軍殘部於1944年十月擴編為第IV裝甲軍, 並在次月改稱為統帥堂裝甲軍): 四葉酢漿草(Klee)標誌源自其軍長Ulrich Kleemann裝甲兵上將的姓氏.Sd.Kfz. 234/4總計生產89輛, 其中有若干數目配發給元首護衛師與統帥堂裝甲軍, 但第71步兵師並不在其列. 以此推論, 本車有可能隸屬於統帥堂裝甲軍, 而非元首護衛師. 若此推論為真, 其四葉酢漿草標誌也應附加彎刀及盾. 現存唯一統帥堂裝甲軍所屬的Sd.Kfz. 234/4收藏於美國喬治巴頓將軍博物館, 可參見Armor for the Ages: SdKfz 234/4的考證.在二戰德軍裝甲車輛分類中, Sd.Kfz. 234屬於重型裝甲偵查車(schwerer Panzerspähwagen, s.Pz.Sp.Wg), 它的四種衍生型在德軍的正式名稱應該是:● s.Pz.Sp.Wg (2 cm)(Sd.Kfz. 234/1): 沒有其他稱謂● s.Pz.Sp.Wg (5 cm)(Sd.Kfz. 234/2): 常稱為美洲豹(Puma), 搭載試製VK 1602花豹輕戰車砲塔, 帶動了戰後輪型裝甲車的發展. 但Puma這名稱應該是戰後才發展出來的, 並未見於戰時文件.● s.Pz.Sp.Wg (7.5 cm)(Sd.Kfz. 234/3): 暱稱樹樁(Stummel), 即德國陸軍對短砲身車輛的慣用稱謂● s.Pz.Sp.Wg (7.5 cm PaK 40)(Sd.Kfz. 234/4): 沒有其他稱謂依此而言, 本紙模的稱謂Lauben並非Sd.Kfz. 234/4的正式名稱或暱稱, 而應是誤寫了位於波蘭西南方, 德捷邊境的下西利西亞省城市盧班(德語Lauban/Lüben; 波蘭語Lubań). 盧班是1945年三月德國中央集團軍(即1942年為執行藍色作戰而由南方集團軍所分出的A集團軍, 在1945年初改稱)發起岩羚作戰(Unternehmen Gemse)的所在地. 德軍在此役以集結的裝甲兵力逆襲蘇聯第一烏克蘭方面軍南翼所轄第三親衛戰車軍, 成功阻滯其行動, 並迫使其由前線撤回整補. 這是德軍最後一次在東線獲勝的戰役. 元首護衛師也參與了此次作戰行動, 配屬於Walter Nehring裝甲兵上將(曾任非洲裝甲軍團司令隆美爾陸軍元帥麾下之非洲軍軍長)所指揮的第一裝甲軍團下轄之第LVII裝甲軍. 因此本紙模封面的寫法, 應是指稱此Sd.Kfz. 234/4為隸屬於元首護衛師, 且在1945年盧班參戰時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