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規制還嚴格:像是長寬高、導輪數、輪框規格、馬達
不過在這規制下也有蠻多不同的玩法,端看軌道來做設定
簡單來說比較多是高速車與技術車
高速車的軌道比較簡單,單純是在規制下挑戰極限
而技術車就有些不同,比較大的的是有跳躍軌道出現
在逼出高速之前,還要讓車子跳的正、落的穩
這也是自己比較偏好的玩法
面對每次的比賽有不同的賽制與軌道,自己習慣準備不同底盤的車子來應戰
這邊分享一下最近服役的車子
![[田宮四驅車] 分享一下近期的技術軌道車](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106/mobile01-afc63733b50c2aa8ab9d3239e5fd167e.jpg)
![[田宮四驅車] 分享一下近期的技術軌道車](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106/mobile01-d21f775cd7bee9d975072005ff703fac.jpg)
首先是單頭馬達系列的小型底盤
這裡我選擇了最新出的SUPER-2
小底盤因為軸距與輪距比較短,基本的車體也輕
適合用在需要瞬間加速或是多彎的軌道
而會選擇S-2底盤是因為不同於以往的VS、S-1
在車體強度與鎖點支援方面都有很大的進展
不過靈活在技術軌也是缺點,在攻略軌道時常常需要更多的設定來穩定車身
這裡我的做法是做吊鐘設定(日本稱這種車叫提燈)
另外前後翼的底部都有設置簡單的頂軌道設計
一來可以在上坡時做簡單的減速煞車,設定的高低長短還可以調整跳躍時的姿勢。
![[田宮四驅車] 分享一下近期的技術軌道車](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106/mobile01-58e057a318ea762ca34392bb382c5fb4.jpg)
![[田宮四驅車] 分享一下近期的技術軌道車](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106/mobile01-6601aa784e199d9b630f339e25a72cdf.jpg)
第二台是單頭馬達的大底盤
我用的是SUPER-X底盤的改良版SUPER-XX
相較於S-1、S-2、VS這類的小底盤
它的輪距軸距較寬,車體不需什麼改裝就有很大的穩定性
簡單的在側翼裝制阻尼球就有不錯的效果
但相對的是它的靈活性比較差
為了彌補這點,我刻意的縮短前後導輪距的距離,並在後翼使用19mm這種阻力比較小的導輪
且使用較小規格的輪徑來增加起步的速度,也順便降低重心來獲取更多的穩定性
![[田宮四驅車] 分享一下近期的技術軌道車](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106/mobile01-215c0f51590e895628f229c8dbd26250.jpg)
![[田宮四驅車] 分享一下近期的技術軌道車](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106/mobile01-27a7d80f4162d4bc0302bcfe8bf99ad7.jpg)
再來是雙頭馬達MS底盤
MS底盤也算是必備的底盤,一來有些賽制可能會把單頭與雙頭車分開比
二來是這底盤也算是能快能穩的底盤:輪距軸距短但車子重心低且分散於於中段
最後就是傳動系統很簡易,不太需要太大的修改就有不錯的傳輸效率
可惜它好用的馬達不太多,初階的馬達就橘色那顆比較好用
高階的紅蓋馬達有時太快,有時也不夠快
還有就是因為馬達在車體中心的原故,散熱不易車速容易衰退
不過得老實說,有一些時間沒專研這種底盤,玩起來的心得可能不是很準確
這車的設定是使用大輪徑配3.5:1齒比
最初的用意是如果是跟單頭賽制來比的話,大輪才比較有跟上單頭白綠蓋馬達的能力
不過這樣的設定對扭力的需求很吃重,不用橘蓋、黃蓋、紅蓋這幾顆馬達,車子的反應可能很差
至於吊鐘的部分,自己是習慣技術車會放上這個設定
就本身輪距增長的情況下,不是太難的軌道應該是可以把吊鐘拆掉
![[田宮四驅車] 分享一下近期的技術軌道車](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106/mobile01-a4bd3411e8502f3ca2b05617157647a2.jpg)
![[田宮四驅車] 分享一下近期的技術軌道車](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106/mobile01-8cbd57a20a9a8ccef4407883da43414c.jpg)
最後這台MS車,是差速框效能測試車
差速框原先的設定是為了彌補過彎時內外輪差所設計出來的零件
但因為重量較一般的輪框重,且齒輪間的間隙可能會造成起步的延遲
有一段時間沒什麼人會用這個零件
不過觀察最近日本車子的設定,有些車子開始使用這個零件來攻略技術軌
而且也不太需要阻尼塊來制震
這讓小弟起了對這種零件測試落地效能的念頭
初步的測試結果
如果頂軌道的設定有到位,調整適合的落地姿勢
差速框可以消除一定程度的回彈力道
-------------------------------------------------
小弟作車是以簡單好拆裝為主
比較主要的設定大至上都在文中,可能沒什麼比較驚豔的設定
如有什麼建議希望各位請多指教
謝謝各位看官的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