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經過Lu大指點,重錘與平衡翼的動作方式不同,光只是把重錘換翼片。作用不太大,似乎..........
也沒多大意義。

回來後,仔細觀察平衡翼機種與重錘機種之連桿構造與動作時之變化,發現平衡翼機種之連桿構造及做動方式,的確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平衡翼機種,連桿以不同的角度連接十字盤與主旋翼。因此,十字盤傾斜時,不止旋轉角度有變化,平衡翼葉面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
而重錘機種,連桿則會先連到主旋翼上一個類似槓桿的連桿上,再由這個槓桿連接到平衡錘。因此,十字盤改變角度時,只有旋轉角度產生變化,重錘的角度不會有變化。
由於這樣的動作變化差異,平衡翼在動作時,除了被動的角度變化,還會有主動的角度變化(攻角變化),而平衡錘機種,則純粹是被動式的變化。
再經過一番思考,決定再次對九鷹之Solo Pro做出另一種不同的改造,將旋翼頭總成更換為mSR之旋翼頭總成,以期能讓平衡翼真正發揮完整的功能。

於是,Solo mSR 誕生:






由於主軸長度不同,因此必須自行用3mm之碳纖棒製作主軸。
而九鷹之十字盤與mSR之十字盤差異不小,mSR十字盤之球頭長度較短,即使較長之球頭,也比九鷹十字盤的短球頭還短一點,因此目前是連接在短球頭上。
原先使用mSR之連桿,後來發現整體長度過長,動作起來不是很順,因此調整主軸開孔位置,改變導軌固定位置。改用Solo Pro連桿,減少主軸整體長度。
改造完成後,接著就是試飛咯。
誰知道,試飛的結果,只能在地面上爬。

一開始使用的是換過銅齒的mSR主馬達,當時覺得似乎是馬達衰退,因此飛不起來。
換上九鷹的主馬達之後,情況略有改善,可以爬高一點點。(離地不到30cm)

再次仔細觀察,思考良久。
為何原先使用九鷹的旋翼頭總成,機子可以吸在天花板上,換上mSR的旋翼頭總成,就只能在地上爬?

沒道理!電池跟馬達不可能幾小時不用就馬上衰退了啊!

全部拆開,仔細觀察後發現,mSR的主旋翼比較平,Solo Pro的主旋翼葉面弧度較大,也比較長一點點。

於是,找了其他機種的主旋翼來測試。
最後發現,8831的主旋翼尺寸與mSR的主旋翼尺寸最為接近,但是葉面的弧度則大出不少,裝在機子上後,馬達旋轉時所產生的風量高出很多。
再次試飛,果然可以順利升空了!

試飛感想:
利,很利,非常利!
跟先前將重錘改成翼片的感覺完全不同,那不是‘飄’,而是非常靈敏的手感。
遙控器已經改成室內模式,飛起來還是很靈敏,過去用重錘,發現要撞牆時,多半只能收油門。現在發現要撞牆時,輕輕一打,馬上拉回來了!
目前還在嘗試改良中。換成8831的主旋翼後,雖然可以飛了,但是還沒辦法吸天花板。
先想辦法讓機子減重,另外,試著找出浮力更好的主旋翼。
8831的主旋翼重量約為2.3g,比mSR的主旋翼1.6g多了不少。
不知各位先進是否有更好的建議?

mSR主軸尺寸與小弟目前使用的主軸尺寸,由於十字盤球頭長度不同,因此將頭部尺寸縮小,如此方能讓連桿動作時,乖乖的在導軌裡面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