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爛尾,去年就作了大半,然後一拖就是快一年...這兩天用了幾個小時把他草草收尾... 老實說ITALERI的東西其實刻的都不怎麼樣,但是我每次作都覺得蠻愉快的,應該是說他某些風格或理念正好很合我胃口吧這台算是一些代工件中間插花的配菜,製作上了無新意,加細一點把手電線,作一下鑄造焊接,上色也差不多就是照標準流程走,純練手感而已。總之,我的1/72小戰車大軍又增添一個新成員了~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最後收尾真的是偷懶了...路輪齒跟履帶摩擦面只筆塗過一次鐵銀色,土色洗掃,噴完消光應該要在用銀色刷一下讓他有金屬光澤的...槍砲口跟排氣管也沒仔細作薰黑處理,車前備用履帶也沒作鏽,整車掉漆大概只用了30分鐘解決,如果要認真作,光是掉漆至少就要用掉2小時吧...反正只是想作好玩的,就裝死混過去了...
蘇聯的各式突擊砲中,只有SU-152/ISU-152暱稱「猛獸殺手」(зверобой)。在1943年七月衛城作戰(Unternehmen Zitadelle)期間SU-152初次部署十二輛,即宣稱擊毀十二輛虎式戰車及七輛象式戰車驅逐車,因此得名。 不過俄軍宣稱的戰績通常都浮報五倍以上就是了。1944年三月於愛沙尼亞東緣的納爾瓦(Narva)戰役期間,第502重戰車營二連的虎式戰車王牌Otto Carius少尉也差點命喪SU-152/ISU-152之手:一輛一砲打掉車長頂塔右半部,他剛好屈身點菸僥倖逃過;另一輛一砲命中砲塔,他連自己怎麼逃出被擊毀的座車都不復記憶。但總言之,他對SU-152/ISU-152評價並不高:車速慢、射速低、從側面易於擊毀、對德軍戰車效果有限,但也以自身經驗說明一旦為152 mm砲彈命中,後果就會相當嚴重。
AKD0021 wrote:...(恕刪) ISU-122與改良型ISU-122S (ису-122c)的差異在於前者裝備122 mm A-19S戰車砲;後者裝備改良後的122 mm D-25S戰車砲,與IS-2戰車裝備者同系列。在外形上,ISU-122 (上二)的砲盾下唇突出,亦不具砲口制退器。這是與ISU-122S (下)的最顯著差異。本模型戰術編號23的實車顯然有ISU-122S的圓形砲盾,但照片中砲口制退器似已取下;而右方車輛即具ISU-122S的特徵。此外,實車砲塔所漆字樣據信為「以米高揚為名」(Имени Микояна)。此處的米高揚(左)指Anastas Ivanovich Mikoyan (1895-1978),為蘇聯共產黨高階黨員,當時擔任蘇聯國際貿易部長,並獲史達林指派兼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其子Vladimir服役於蘇聯空軍,但在史達林格勒之役時遭擊落陣亡。米高揚的弟弟Artem Ivanovich Mikoyan (1905-1970)即名聞遐邇的米格設計局共同創辦人。然而本模型的水貼寫成Кменн Мнхояна或Кмени Мкхоян,對通曉俄文者可謂貽笑大方。就市面上的二次大戰蘇聯軍備模型而言,這種拼寫錯誤並不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