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8

DJI Phantom 2 Vision 空拍照相機開箱(一樓有整棟大樓重點文章提示)

giligualawang wrote:
這是我目前用的,露天...(恕刪)

東西一直沒寄到,是這款

http://yunpan.cn/QIiL7TYzCQ8Jm

详细参数特点:
2.5TFT LCD显示屏,320x240

直接连接自带摄像头或者外部视频输入设备(外接摄像头)

AV in/out 功能(音视频输入,输出功能)

时间日期显示功能

自带128mb内存,可外接 SD 卡扩展(最大32G)

MPEG4 视频编码,AVI格式 640x480 30fps(最大) 视频录制

USB 2.0 传输

可再充式高能锂电池:3.7V 1800mah

大小尺寸: 67x55x15mm

自带CCD摄像头参数:

1/3-inch CCD 分辨率: 625x582(PAL),510x492(NTSC)

清晰度: 420 TV lines(420线)
镜头角度: 62

最低照度: 1.5Lux/F1.5

大小尺寸: 34x22x15mm

产品包括:

DVR主机

CCD摄像头

充电器

3.7V 1800mah可充电锂电池

AV in/out 视音频线

USB 线
今天台中下雨,沒辦法去測試Stish兄的理論
(我可是Discovery頻道,流言終結者的粉絲啊~)

雖然DJI 的iOSD沒有安培數的資料,不過從電量百分比來做為判斷依據也可以
既然是實證,想參予驗證的飛友也可以試試
當然OSD上有電流消耗的飛友,要證實就更方便了


我的測試步驟如下(測試條件盡量不要在風大的環境下,以減少誤差因素產生)
1.起飛至50M高度停旋,等待電量百分比至90%
2.以3m/s速度等速上升,至電量70%,直接拉油門搖桿至最低,讓飛控自動控制以3m/s速度下降
3.下降至50m處停旋,並觀察剩餘電量%

若電量%低於50%,則Stish兄的理論得到證實
反之,那我們正常的理解就沒被推翻


對於下降理論,我的見解和Stish兄不同
就相抵觸的部分提出我的看法
stish wrote:
快速下降拉不起來 這個問題更會發生在電池電力比較低的時候,我們知道,電量越低時 電壓越低,飛機動力越弱,但是飛控下降速率的最大值是6m/s,當電量不太足的時候也許上昇只能供應動力到4m/s上升率,也只能平衡4m/s的下降速率,但是下降的速度限制飛控是6m/s,一旦你下降速度超過目前動力能供應的4m/s飛機動力就無法在負擔超過的重力產生,因此再怎麼拉都拉不起來
一旦電量低於50%甚至更低,我估計不管怎麼操作,飛機都是拉不起來的


若真屬實,那目前墜毀的小白數量應該爆增

Stish兄的論點太過於複雜化了,我來簡略說一下我的部分好了

每個在大氣中的自由落體,都有個"終端速度",就是不管怎麼掉就是這麼快了(以下簡化,所以不考慮不同高度間的終端速度,因為小白不會飛到平流層裡)



小白也有自己的終端速度,但是速度多少並不是這裡討論的重點






重點在於小白停旋時,終端速度為0,平衡了重力的下拉



想像一下騎摩托車催油門吧!
我的小綿羊,催一半40km/hr,催到底60km/hr,這個"加速度"不會無限上綱的噴出去,否則很快就會到達超音速噴射火箭的程度,有騎過機車就知,實際上很快就會達到"終端速度"的平衡


想要上升時,只要增加動力(增加轉速),一但到達終端速度後,飛行器就會從"加速度"到達"等速"的狀態






當然轉速越快,上升的終端速度就越快


下降咧!

當然是反過來啦~
降低轉速

但Stish兄認為會呈現"持續加速度"的下降,最後導致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槳面要馬上加速,而且轉速甚至會比上升時來的快
小白的槳葉是固定pitch,即"轉速"和"推力"成"正比",Stish 兄的解釋代表下降時轉速高於上升?亦或另一種說法是:下降時推力大於上升?(我混亂了

但有了"終端速度"的概念就會知道,不會因為降低轉速而呈現"持續加速度"的下降現象,這和騎摩托車不會因為油門催到底而變成火箭飛車一樣的道理



====================================




====================================





槳的速度越低,下降的"終端速度"當然越快,低到不轉時,還是有"終端速度"存在,絕對不會快到讓小白變火流星!




再來解釋Stish兄的另一個見解
stish wrote:
各位可以觀察到,下降的時候,尤其是急速下降,飛機抖的很厲害,而且聲音特別大聲,這就是因為電機要增加輸出,來對抗下降時重力所產生的能量



這是"破槳音",導致的因素是因為氣流快速通過槳葉所造成,並非電機增加輸出造成

但為什麼下降的時候會特別大聲?
看下面兩張圖吧


== 上升時 ==
由於小白的槳葉是屬於固定pitch,代表旋轉時,就像電風扇一樣,只能把空氣往固定的方向推
空氣本身和水一樣,也是個流體,當旋翼上升或停旋時的氣流就如同這張圖,空氣非常順利的通過



== 下降時 ==
但在下降時,旋翼將空氣由上往下打,但卻要同時面對下降時,由下往上來的風,就是這兩股力量造成翼尖產生亂流而造成更大的震動與聲音,也就是這個因素導小白在降落時產生左搖右晃的現象


很間單的實驗證明方式,拿一台電風扇開到最大,比對一下站在電風扇"前"和"後"的講話聲音吧!
"聲音"如同額外干擾的氣流,站在電風扇前,講話產生的雜音大,就如同降落時產生大的"破槳音"
站在電風扇後講話,產生雜音小
但電風扇的轉速可都是一直沒變喔~




這是4年前在講解直升機旋翼時所拍的影片,這就是可變角度的槳葉,可以把空氣打向直升機下方,或是反過來打向直升機上方
遙控3D直升機的旋翼面是可變pitch,下降時可以改變氣流順利通過槳葉(即-pitch),所以不會有破槳音的現象(操作得當時!),這技術就是用在高空時,把動力全部切掉,靠著下降時的風力,保持槳葉的轉速不掉落,在落地前一刻,改變槳葉pitch角度拿到最後的昇力來降落,這動作就叫"熄火降落"


我的熄火降落影片

不過小白是固定ptich,熄火槳落 = 自由落體降落




小白飛控程式理,對於全油門下降時,會關閉其他動作的輸出(左右旋轉、前進後退、側移都沒有作用),不管是之前6m/s或是現在3m/s的下降速率都一樣,各位可以試試




除了要讓飛控穩定下降外,另外更重要的一點,若沒有鎖住其他動昨時,當使出這四種必殺技時,小白在停機前會瞬間變成多爾滾,形成快速翻轉的自由落體,此時若想在空中重起電機幾乎是無望

所以對於之前快速下墜,油門回中無反應,是飛控還沒解決小白搖擺問題前,不會接受你給的新動作
因此
合理的應變就是再度收油門到底,端看飛控的造化是否能讓小白穩定住,再慢慢讓油門回中
giligualawang wrote:
目前還是傾向P2+3...(恕刪)

我有一個想法不知合不合理來確認啟飛點座標是否有寫入飛控,
說明書有寫:
在使用返航点锁定时,飞行前向为返航点到飞行器的方向。
使用条件:卫星数量≥6;控制模式处于GPS
姿态模式;飞行器距离返航点>10m。
如果我起飛先往前十米距離然後切"返航点锁定"模式,機體側向往自己拉看確認方向對不對,然後再以右方或其他方向10米,機體正向往自己拉看確認方向對不對,兩向的交點應該是"返航点"吧!如再有正常切失控返航丟機,應該就不是"返航点"寫入錯誤的問題吧!還是我的想法有錯?不吝指教!

freedomlkk wrote:
我有一個想法不知合不...


這也是確認Home點座標的一個好方式

我是起飛前先確認OSD距離顯示是否為0
飛爆遠前先在面前切失控返航,看看動作對不對

不過我有發生過"返航點"鎖定失效的狀況

往後拉回卻是看著圖傳數據越飛越遠,再扳一次開關後就正常了
若是可變旋翼的多軸,在下降的時候就不會左搖右晃,也不會有破槳音出現
因為氣流都是優雅的通過旋翼間啊~


giligualawang wrote:
今天台中下雨,沒辦法...(恕刪)


王董您說的也不是沒道理,其中一個理論 破音槳 我覺得是對的

但是大氣自由落體的終端速度是因為摩擦力把位能消耗掉了,要讓大氣摩擦力把位能消耗掉那速度要很快,絕不是6m/s能夠的,一樣的速度直上直下,摩擦力都存在,因此摩擦力兩邊都有可以抵消

飛機從停璇到等速上昇,等速上昇的槳肯定轉的比停璇快,這沒有疑問,因為馬達要做功把飛機提升,產生位能,此時電能轉成位能

飛機從停璇下降,位能降低,能量哪去了?其中的解釋是馬達做工抵消位能,兩邊的能量相抵,變成熱能
另一個解釋就是王董說的破音槳,破音槳的原因應該是槳的旋轉有個旋轉面,這個旋轉面帶動空氣成為一個空氣牆,下降的空氣經過這個空氣牆會產生阻力,這個阻力中和掉了位能,我認為這個理論是成立的

另外,飛控控制只能6m/s上昇不代表馬達只能輸出這麼多,假設不考慮破音槳效應,也許馬達的滿輸出是10m/s,因此當6m/s下降時,馬達也需要做工6m/s來抵消位能,但是當接近地面要減緩速度時,需要8m/s的書出來減速,8m/s比6m/s多了2m/s,因此要3秒才能從6m/s減速到0m/s的停璇狀態

如果重量太重剩餘馬力就會太低,電量不足最大的輸出功率就也會降低,也會造成剩餘馬力太低

舉例來說(還是先不考慮破音槳效應)P2 1500g全配重量,電機滿電量滿載輸出也只能提供7m/s的上昇速度,但是因為飛控限制只能給6m/s的上昇速度,隨著電量的降低,假設50%的電量只能提供6m/s的上昇速度,但是下降時的飛控限制還是6m/s,因此下降的時後飛機還是能夠控制住等速下降,但是從6m/s要減速到0m/s需要更大的馬力,但是電力不夠電機馬力不足,因此就不會減速一直維持6m/s等速下墜,這也就是為什麼拉不起來的原因

當然,破音槳所造成的空氣牆阻力有多少,還真的無法得知...

期待王董的測試,我也很想知道結果

giligualawang wrote:
若是可變旋翼的多軸,...(恕刪)

哈!跟你一比,我那算是沒OSD的笨方法!
giligualawang wrote:
今天台中下雨,沒辦法...(恕刪)


兩個吃飽太閒的人,電池多幾顆留給飛機多點時間回到眼前平安落地不就得了,幹啥非得急速下降造成可能失控炸機的狀況

王董您竟然還來個圖文並茂理論原理說明咧,多花點時間敎我們圖文並茂的飛行操作比較實在啦
浪費時間在那些無聊的抬槓,真是有夠

火雲邪神我們要學習的是您圖文並茂的功夫招式,不是那些會打瞌睡的物理課OK!!

giligualawang wrote:
這也是確認Home點...(恕刪)


我之前 P2V 在我們家頂樓飛時,衛星抓到11顆
我以測試反航點功能都正常,且非常準確
但是「提控」就是這樣發生的,才飛300m 就沒再回家了
高度也不到200m


stish wrote:
期待王董的測試,我也很想知道結果


期待好天氣囉!
  • 80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0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