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IF赤城1944

FrancoFF wrote:
其實二戰時,美日海軍對自己航母的艦載數計算方式並不同,美國:機庫+50%甲板容留數,日本則不含甲板,完全以機庫容納量來算,所以看二戰海軍史,會有個錯覺,怎麼美國的航母能裝這麼多飛機。...(恕刪)

這是採用不同戰術教範所引致的差異。美國海軍在戰前就已採用飛行甲板繫置艦載機的作業模式,並以開放式機庫設計增加機庫面積。1943年中開始服役的Essex級航艦機庫與飛行甲板佔總搭載機數大致各半。而日本帝國海軍則全以機庫進行收納、補給油彈、維修等作業,故以雙層機庫增加面積,並採封閉式機庫設計以防護氣候、海象、戰鬥對艦載機後勤作業的影響。這兩種在航空母艦啟蒙期發展的教範各有利弊,但就實戰而言還是美國海軍佔了上風,但此結論無法排除美國在質與量上的優勢所造成的影響。

日本帝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後面臨正規航艦數量不足、飛行員質與量斷層、新式艦載機開發不順、既有艦載機生產不足等戰略窘境,因此即使甲板繫置可增加搭載機數,也無從擬定執行。

此外,美國海軍與日本帝國海軍皆將備用機計入航空母艦總搭載機數中,而英國皇家海軍則不計。這也造成數據比較上的困擾。

redshoulder wrote:
這是採用不同戰術教...(恕刪)


日本海軍模仿的對象:英國海軍,也是封閉式機庫。但只有一層機庫,是因為英軍每型空母都是裝甲空母所致嗎?

redshoulder wrote:
航空母艦信濃的定位...(恕刪)


說時空背景錯亂,好像有點不太正確。畢竟,前期機在戰爭後期確實還有在服役,雖然是拿來當自殺機。

125架…只能說戰爭的影響是全面的,沒有技術、資源、人力…各方面都不如人,戰敗是遲早的。
LIU82 wrote:
日本海軍模仿的對象:英國海軍,也是封閉式機庫。但只有一層機庫,是因為英軍每型空母都是裝甲空母所致嗎?

防範空中攻擊的裝甲僅限於第一線作戰的艦隊航空母艦。英國皇家海軍的裝甲航空母艦設計與日本帝國海軍的裝甲飛行甲板不同。1940年五月開始服役的光輝(Illustrious)級航艦具單層機庫,但自光輝級第四艦HMS Indomitable (不撓)起,裝甲機庫即改為雙層以增加搭載機數。自此後英國皇家海軍的無情(Implacable)級及大膽(Audacious)級裝甲航艦皆設置雙層機庫。詳見裝甲航空母艦
LIU82 wrote:
說時空背景錯亂,好像有點不太正確。畢竟,前期機在戰爭後期確實還有在服役,雖然是拿來當自殺機。...(恕刪)

• 艦上戰鬥機:A6M2零戰二一型、A6M5零戰五二型、A7M烈風艦戰/N1K4-A紫電改四?
• 艦上爆擊機:D3A九九式艦爆、D4Y彗星艦爆、B7A流星艦攻
• 艦上攻擊機:B5N九七式艦攻、B6N天山艦攻、B7A流星艦攻
• 艦上偵察機:D3A/B5N兼、D4Y1-C二式艦偵一一型、C6N彩雲艦偵

日本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前後傳承的主力艦載機種除末代艦戰外,在終戰前都曾量產且戰鬥部署。舊型機通常轉為二線用作護航、反潛、訓練,前線航空母艦理應不會浪費空間搭載舊型機。

redshoulder wrote:
• 艦上戰鬥機:A6M2...(恕刪)


這樣看來,日軍的艦攻3代同堂根本不可能在空母上看到…
LIU82 wrote:
我是覺得,會不會跟折翼方式也有關?美軍的艦載機折翼方式,大多數是像晴嵐那樣折法,只有少數幾款是向上折的。像晴嵐那樣折,似乎又更省空間。...(恕刪)

二次大戰美國海軍只有Grumman廠機種使用專利STO-Wing機翼摺疊機構,其它都是上摺翼。詳見第二次世界大戰航空母艦艦載機摺疊翼形式

redshoulder wrote:
二次大戰美國海軍只...(恕刪)


感謝R大解惑…或許是因為格魯曼產品眾多,才讓我有些錯覺…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