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

遙控直昇機大樓-只要是直昇機就來分享 (亞拓/明達/泰式/JR/華科爾......)大樓....

飛直昇機時,拿著控時件很累又不穩的事.所以我一直在找尋自己合手的遙控器托架.在前陣子看到曾權大哥用的托架,哇! 這不就是我想要的嗎 ! 二話不說馬上也來敗一個.



我原來的托架是這個。只是買來時,托盤上的下方擋板及四角的止滑墊都是我後來自己再加工的。不然控在上面會滑來滑去無法固定。而它附的二條細頸帶,後方那條我換成相機包較軟的肩帶。


直到曾權大哥分享了這個好東西.這托架可以適應各種尺寸的遙控器,並且固定後穩固性也不錯.設計的人還有留 Fpv 的孔位,未來想要飛Fpv的人還可以在前方架上監視器架.抱歉,控沒有擦乾淨^^



雖然它的設計已是沒什麼缺點.但在遙控器與托架接觸的六個接觸點,我還是黏上止滑墊,除了保護遙控器外,也因為止滑功能而更穩固.





而肩帶是利用二肩完全平均負荷,這樣在穩定性上幫助很大.

好精緻的支撐背架!

越來越Pro囉!

lliu0130 wrote:
飛直昇機時,拿著控時...(恕刪)
原創應該是韓國的那組
700E DFC HV 換裝 Mikado Virtual Flybar Silver Line (已昇級至 Pro)



700e DFC HV 是時候進行第十三道工法改裝了!

這裡有VBar軟.硬體各版本功能上的比較

而泰式 miniVbar 功能則跟 5.0 Express一樣, 但在直升機機型選擇上有下列限制.
1.十字盤必須為 HR-3, CCPM 120度,升降在主軸後方.
2.主旋翼由上往下看必須為順時針旋轉.
3.正集體螺距,十字盤須為往上.

Vbar控制盒安排在700 H座後方,USB、藍芽接頭朝上這樣調機較為方便。


而在 5.0 Expres 功能上.

1.只能調三種風格.及三軸感度,如下圖
2.Cyclic (AILE/ELEV) EXPO 預設為15% , 無法更動
3. RUDD EXPO 預設為 50%, 無法更動


而 5.0 Pro
1.風格可由 40-120微調.
2.原Express由遙控器透過DR控制的靈敏度,可以用VBar調整.建議 3D : 90, 航道: 80. 一樣可以由遙控器的DR 再調整
3.自旋速度可由尾舵的偏航比率來設定.預設 100 是指一秒自旋一圈.



另外在專家模式裡.

主旋翼部分還可再微調:
無控制作用區,升降舵預設補償,模擬副翼,指數(EXP)

尾旋翼部分
無控制作用區,加速度,P增益,I增益,停止增益A,停止增益B,指數(EXP)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補償: 循環補償, 零螺距校正,控制回路 30 30



首航試機..

首次 VBar Sliverline Pro 試機. OMG..自旋只能用讚讚讚形容.無論快慢....都不會倒.以下是VBar Pro 設定.
主旋轉翼:
-------------------
風格:80
敏捷度:86
陀螺增益:86
無控制作用區:2
升降舵預設補償:8
模擬副翼:20
指數(EXP): VBar 0%, 控: Normal : 30%, ST1/ST2:20%

尾部旋轉翼
-----------------------
偏航比率:100
陀螺增益: Normal : 75, ST1:68, ST1:64
無控制作用區:5
加速度:55
P增益:80
I增益:60
停止增益A:20
停止增益B:20
指數(EXP): VBar 0%, 控 : Normal : 40%, ST1,ST2 : 30%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22, 循環:9, 零螺距:7
控制回路 30 30


700E DFC HV 換裝 VBar Sliveline Pro 首航試機
Align 450 Pro 換裝 Mikado mini-VBar Blueline Pro

在700換裝VBar Sliverline 後徹底中毒, 所以450 Pro 也難逃慘遭毒手的命運.



Mini-VBar 在接線上因為體積縮小的關係. 接收過來的 AILE, ELEV, RUDD 訊號是用共用訊號線接在 RX-A 通道上.此通道注意不可帶 BEC 電力. 但問題在於官方的手冊上 (如下圖) 並沒有說明那一個應接那個訊號,官方網站線上手冊也沒寫.在跟台灣代理商求證後,終於把接的方式弄清楚了.

RX-A 通道在下圖中是中間右方的接腳最右邊. V 字LOGO 朝上.此通道有三支接腳, 由上而下是 AILE, ELEV, RUDD. 如果搭配訊號線的顏色則是
咖啡色/黑色 接 AILE
紅色 接 ELEV
黃色/ 白色 接 RUDD.
同時我也建議代理商能放張說明小紙條在盒裡, 這樣會讓使用者更清楚.

PS: 其實這接法跟泰式黃殼一樣.但泰式有寫手冊加註說明.而VBar 台灣代理商只是賣.也沒再加註說明,這反而讓使用者困擾.



450 Pro 佈線
已昇Pro,並完成校正。同時內建 EXPO取消,改由控設定。以及尾舵對集體、循環螺距補償之零度螺距校正。V-Bar 如果沒昇Pro,則中立點的集體螺距必須為0度,不然尾舵對螺距補償會失準。在Pro除可校正外也可分別設定對集體、循環補償的力道。



在線路配置部分,為了平衡 Castle Phoneix ICE50A 電變, 訊號線及接收都安排在另一邊.



因為接收為 JR-RG831, 受限於V-Bar附的訊號線長度.原本想安放在主齒盤下方的接收則改為直立在主齒右方的空間,採魔鬼氈加魔術束帶固定.而天線一採垂直向上,一採橫過後腳架下方.而RA01T的隱藏式天線則水平擺置,形成 XYZ主體接收平面.

因為miniVBar比3GX略寬,所以放不進機肚內。所以只能放升降導桿座,而我外接831接收,訊號線長度影響了接收的位置。而我馬達金插改4.0mm,所以機肚內是三支4.0mm金插。
未來VBar會支援DMSS解碼,屆時再把馬達金插改回3.0,置入機腹應會簡潔很多。



在mini-VBar及RG831接線端均貼上電氣膠帶,以防空中震動而使訊號線脫落而失控。
用電氣膠帶的考量是,只要定時更換巡查,要撕下來也方便.如有殘膠用酒精擦拭即可.



昇空試機梢後再更新
700E DFC HV 加掛天蠍星BEC備用電源

它是由一顆2S 500MHA 及一個單向控制壓降迴路組成的.最大輸出為10A.各位可能會想, 2S 才 500MHA 有何用途? 答案是BEC備用電源.您也可以說它是BEC的不斷電系統.

不過在過去使用備用電源如直接接上一2S電池會有壓差而產生高壓回充低壓電池的問題.所以它的單向控制壓降迴路輸出是固定在5V,而且只能出不能進.這意思是把這備用電源接在接收上任一空埠時.只要你的BEC電壓大於5V, 它就不會耗電, 不管是6V~8.4V都一樣,也由於有單向控制壓降迴路,所以它並不會被高壓回充到電池.一旦BEC供電有狀況,低於5V.它就會接手提供電源,至少讓您的愛機有時間可以操控安全降落.



它在背後有一個開關.所以BEC 要先送電,再把開關打開.此時會亮紅燈.如果紅燈閃爍表
示沒電.而降落後要先把開關關上,再關BEC電源.而它
輸出是5V, 所以除了高壓外,一般6V系統的BEC也可以用.只要高
於5V即可.所以您手上的機子都可保護.平時正常它因不會耗電.所以也不會一直要充電.頂多一星期充放一次保存在3.85即可.這對我的700E DFC HV 使用高壓BEC多了一道保障.至於有沒有必要做到如此,則見人見智,視個人想法而定.



當700E DFC HV 上的 JETI SBEC失效後, 天蠍星BEC備用電源會立刻無縫的接手供應電力.這時 XG11上的BEC電壓回傳顯示在5.2V. 而XG11的BEC低電壓警告設定在5.5V.因為JETI SEBC 的輸出為7V, 在飛行中的BEC負載壓降也不會低於5.5V.所以這時如果在飛行中BEC低電壓警告響起而機子仍處於可控制的狀態,表示天蠍星BEC備用電源已接手了.這時不用緊張,但要也立刻降落檢查.

450 Pro / mini VBar Blueline 5.3 Pro 試機調整-控曲線線性度調整測試



9/28/202

今天VBar做了下列調整,450動作更犀利!要快就快要慢就慢。

1.風格由80->85,也就是中等往精準偏十單位
2、尾舵感度再提高10%.
Normal:65%->75%
ST1:60%->65%
ST2:55%->63%
3、尾舵煞車AB力道由20->23
4、VBar 內建EXP:0
5、控EXP由30->10. 中立感附近手感更明確、精準。

想法是在維持循環的線性度為前提下調整。所以我把風格參數由中等往精準偏10單位(原80調85),光風格調高5單位,手感就明不同. @@". 這時原來的控EXP20已覺變鈍而不明確。所以把EXP由30、20、一路調到10,才覺機子中立點附近手感變明確。而VBar內預設的EXP15%已取消,改由控來調。
接下來EXP會調為0, 如手感Ok,則會再提高敏捷度(滾轉率)由85->90~100。這樣在保持線性度下儘量提高滾轉率,再用風格穩定機體特性。

而原本在IDLE2,3100轉定速、+-12度上下拉時,在正負P反拉會有點跑掉的尾巴,在尾舵感度提高10%,左右煞車力道由20->23後,就鎖的穩穩。

剛電池全充飽了,明早再用下列方式試機,
1、DR/EXPO:100/0保持訊號線性度。
2、VBar 風格偏精準維持操控穩定度。
3、VBar 敏捷度(滾轉率)調整靈活度。


9/29/202

今早試VBar EXPO:0, 控EXPO:0,利用風格標準偏精準10單位。OMG,天啊,穩定中帶利度的手感,不管是中立點附近,還是其他段的解析度都夠但又反應快速。而慢速移動時解析度夠又穩定,太讚啦!
10/3/2012

今天可以說是歷史上的今天.也是我玩 Vbar 裡以來心情最激動的一天.在700E DFC HV 由 3GX換為 VBar Sliveline 5.3 Pro. 先前都只先用預設值在飛, 頂多只調風格, 敏捷度(滾轉率), EXP取消由遙控器控來控制. 就覺700E DFC HV 它明顯不同,手感很清準很準,沒有多餘而無法預期的動作出現.而今天因為天氣不錯,微風. 換上 Rail Blade 696主槳及 Rail Blade 106尾槳後,進行下列試機動作.

1.自動微調 (Auto trim)
2.尾旋翼控制回路最優化
3.搭配Rail Blade 696/106的手感調整.

之前做自旋時有二個問題,一是雖然重心前後左右配平,在自旋時軸心也不會倒.但機子會慢慢偏右.二是左右自旋速度不一致.這二問題在今天做完1,2項調校後,都恢復正常.好像700E 又重生的感覺.以下就讓我來為大家整理整個調校過程.原來的設定請參考上面有紀錄.

自動微調 (Auto trim)

這功能主要在配平機子, 其目的不是讓你可以穩到放手停懸.而是在3D時,動作能更精準到位.以下是調校過程.

電腦準備動作

1.進入 VBar 電腦畫面. USB線連接VBar及電腦.開遙控器, HOLD, BEC 送電.
2.在VBar電腦畫面.勾選自動微調啟動.
3.BEC斷電,USB線分離.



進入VBar自動微調模式

注意:此調校要在無風或微風狀態下調校,不然會失準.

1.700E的螺距曲線,Normal,ST1,ST2,HOLD 我都是 0-50-100.
2.遙控器油門全開後,HOLD打開BEC送電.這時十字盤會在集體螺距+12度的位罝.並且跳二下.注意,這時油門不要回到負螺距, 不然VBar 會認為校正已完成.這時把搖桿回中立點偏上螺距約2度左右,準備起飛調校.

另外.VBar 是認集體螺距曲線100%,而不是認油門100%.有些電變在校正油門時要全油門才會進入.但這時如果你的油門是 0-50-100, 螺距曲線也是 0-50-100, 這時VBar 會先搶先進入自動微調模式而不是電變油門校正.所以如果你是要做電變校正,可以暫時把螺距曲線STK IN : 100, STK OUT:50.

因為我的700E是飛卡斯特定速,Normal 是30一直線,Hold油門是在13%假停區,再用THRO CUT 給0的訊號,做雙重保險.為了調校,我暫時把HOLD調到0%.也就是卡斯特送電就進入準備狀態.

進行自動微調

昇空後,用你平常飛行的轉速來進行微調.停懸約在你的視線高度左右,以消除地面效應.接著停懸在定點及定高度60秒左右.儘量不要大幅移動直昇機, 小量的修正OK.並且以每次2-4秒左右不動升降及副翼,它可能會漂移.2-4秒後修一下.來回數次, 約60秒後,降落,並且油門/螺距打到底(0%), VBar才會知道校正已結束.回到Vbar 電腦畫面,取消自動微調啟動功能.這時你會看 VBar紀錄著剛調校的結果.這樣就完成了自動微調程序了.



再度昇空試機,天啊..自旋會略為右偏的毛病不見了,非常準.接下來調整尾自旋左右速度.

尾旋翼控制回路最優化

電腦準備動作

一樣進入VBar設定電腦畫面並接上VBar. 在尾部旋轉翼裡的專家選項中的左下角, 把控制回路”最優化”選項打勾.以主旋翼為順時針旋轉的直昇機來說.控制回路左方數值是控制逆時針旋轉速度,也就是尾舵往左打;右邊數值則是控制順時針旋轉速度,也就是尾舵往右打.原來預設值是30 30.

在這裡再分享一下 Pro 尾舵設定裡,停止增益A,B 跟控制回路裡的左右數值的意義.以下都以主旋翼是順時針旋轉的直昇機為主.

停止增益A: 是指遙控器尾舵搖桿由右回到中立點的煞車力度.
停止增益B: 是指遙控器尾舵搖桿由左回到中立點的煞車力度.

控制回路裡左方數值代表遙控器尾舵搖桿由中立點向左再回中立點的行程反應速度.
控制回路裡右方數值代表遙控器尾舵搖桿由中立點向右再回中立點的行程反應速度.
數值愈大,小量的搖桿行程就有愈大的反應.



進行尾旋翼控制回路最優化自動微調

昇空後,定點尾舵左右打到底自旋幾次.每次自旋約3-4圈再換邊.來回二至三次即可降落.這時Vbar 自動調校由原來的 30 30 變為 38 28.這時再昇空試機,吼.原本是順逆時針自旋速度不一,現在已很接近.再航道試一下,左彎的反應明顯靈敏很多.而右彎則略慢.所以我在降落後.把數值調為 35 31. 再昇空試機,左右自旋速度OK.而左右迴轉的手感已很接近,讚啊.

搭配Rail Blade 696/106的手感調整



因為在前幾項自動校正時,要左右自旋數圈,加上我同時換了Rail Blade 606/106.而鐵漢有提醒 Rail Blade 的反應很快.所以我把風格由75調到90(中等偏精準),再把ELEV/AILE DR/EXPO 由100/10->100/20. Vbar內建的EXPO(指數)為0.

Rail Blade 696/106這槳的螺距反應真快,尤其在改變動作時,螺距的反應是跟你的手,我個人認為是幾乎完全同步.或許有人說它太利,反應快不易抓.但我調整VBar 的風格由75->90時,就完全抓住它了.即時的螺距反應,手停它就停.

所以我一開始調整EXPO 20, 反而是有點慢了.利度還在,變成中立點反應不明確.所以我又調回EXPO:10.各位可以發現我在調手感時,控的EXP都儘量縮小,用風格來控制,這樣可以保有訊號的線性度. 再度試機.天啊,反應快, 利度夠.但VBar的控制又穩.讓我感覺700E自3GX換成VBar重生後,又再度浴火重生. 來回飛幾趟航道,動作的轉換即時到位.大P上下拉的破槳聲也很小,動力損失小.真是令人激動不已 .這好像第一次首翻那興奮的心情一樣.

目前 Vbar 的設定

主旋轉翼:
-------------------
風格:90 (原80)
敏捷度:86
陀螺增益:86
無控制作用區:2
升降舵預設補償:8
模擬副翼:20
指數(EXP): VBar 0%, 控: Normal : 30%, ST1/ST2:10% (原20%)

尾部旋轉翼
-----------------------
偏航比率:100
陀螺增益: Normal : 87, ST1:82, ST1:76
無控制作用區:5
加速度:55
P增益:80
I增益:60
停止增益A:25 (原20)
停止增益B:25 (原20)
指數(EXP): VBar 0%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22, 循環:9, 零螺距:7
控制回路 35 31 (原30 30)
VBar Pro的通道選擇及尾舵感度控制應用.

VBar Express 的尾舵感度是用遙控器設定的.如下圖顯示為從發射機.但昇了 Pro 後會有所不同.這個輔助通道可以用來控制下列功能..
1.通道0,1,2,3切換
2.尾舵感度由遙控器控制.
3.定速,熄火區控制.



0,1,2,3 代表了4組不同的設定,可以依照需求來切換,如同裝了四顆陀螺儀供您切換一樣。

而目前啟用通道有三種運作方式.
1.由電腦來選 0,1,2,3 (預設)
2.啟動通道 0/1/2/3, 由尾舵感度來切換
通道 0: 感度 0-25
通道 1: 感度 26-50
通道 2: 感度 51-75
通道 3: 感度 76-100
在左下角即時顯示在輔助會多顯示一細指示條,而目前啟用通道也會顯示右方.
這樣你可以切換不同組設定,但尾舵感度則由VBAR來設定.



3.輔助->陀螺增益 (這才由控來控制尾舵絫參數.).當你選了這項,在尾舵感度上會顯示由發射機.不然你怎調控的感度都一樣.

但要注意.這時你控上的感度不等於實際感度喔.以XG11為例.

VBar尾舵感度=65+控T.Lock感度x1.67

T.LOCK: 0% ./ Normal : 0% 的基準點為 65.
T.LOCK >0% 是 65 ->120
Normal >0% 是 65-> 40

譬如 T.LOCK 25% 為 VBar 感度80
譬如 T.LOCK 17% 為 VBar 感度75
譬如 Normal 7% 為 VBar 感度 60

分享我的 JR 遙控器肩帶

這是新款的JR 遙控器肩帶, 背起來很舒適.



它的背面為採十字固定,有著JR的字樣.



這肩帶在前端採用一獨立固定環固定雙肩扣後再扣在遙控器上,跟其他部分肩帶直接相扣而左右長度不一的方式好多了.



肩膀部分有橡膠墊肩,提高舒適性.

  • 2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