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Lai wrote:
一直看著版大的po文,終於輪到450pro了,因為我手上只有這一台!(250 水葬了)
1.我用原裝的電變,跟版大的配置一樣,還是歪一邊,您的電變比較大,不知有無比較重?
(恕刪)
可以參考我的電裝走線部分.卡斯特比35P重很多.同樣的 35P如要側掛,至少要在升降伺服另一邊.
我是用下列幾項來左右平衡..
1.升降伺服
2.接收
3.卡斯特電變馬達線進入機腹後靠另一側固定.
4.3GX ->接收的線路+蛇管包覆
35P比卡斯特輕多,應可以沒有問題.,
StanLai wrote:
2.pro 3gx的頭罩,有參處朋友們幾乎都傷,一是跟主齒盤有時會擦到,一是跟腳架接觸的地方
還有一個是拆裝時,接近孔的前方,都會裂開,不知你有沒有好辦法?
(恕刪)
的確如沒注意會磨到一些.我也是第一次組 Pro.
打算用一陣子,機頭罩固定環改ALZRC金屬環.
腳架接觸點用二層電氣膠帶強化.
StanLai wrote:
十字盤導版您沒換成金屬的,是不是沒有亞拓原廠的不換?
T牌上一版的會斷不要換,新版的(同3GX有加長版)不知道有沒有比較好....(恕刪)
對,因為亞拓沒有出加長版的金屬座.
我問過亞拓了,目前沒有時間表是否會出.
用原短金屬座會懸空,雖然亞拓跟我說 3GX 附的3M雙面膠,強度夠,就算懸空也OK.
但我新機先用,等真的出問題,如長的又沒出,再來買短亞拓金屬件試試.
lliu0130 wrote:
可以參考我的電裝走線...(恕刪)
你...電變掛錯邊了

如果要配重,應該要掛在尾旋翼的另一側,同樣的,ELEV Servo 也要掛在與尾旋翼相反的位置
這樣子重量會比較平均...
至於金屬升降座...那個我覺得是爽度問題而已,其實並不是很實用,真的要摔到這裡
反而塑料的會比金屬的還耐摔,最壞的打算,至少也只是一個座爛掉,而不是側板被拉斷
在準備首航前晚, 進行最後巡機.
在把之前未上膠的水平,垂直尾翼固定座,尾伺服座上完膠, JR RA01T也正式固定在不干擾零件拆裝的位置後,再做下列調整.
1. 腳架更換為黑色,理由是烏骨雞為補中聖品,能補中益氣.對身體很好.自然.原來是白色腳架(白斬雞),當然要換為黑色腳架的烏骨雞啊..XD

原來的"白斬雞" XD

2.JR RG831 接收有二條天線,官方建議這二天線尾端要成90度才是最佳收訊角度.所以一條天線順著機身下緣往尾管支撐架組走,在照片中有看到尾管支撐架組上有蛇管包覆就是.另一條則轉90度走過預埋在腳架內側的天線管.

預埋的天線管,我們請白斬雞來示範較為清楚.

3.在首次起飛前晚的最後巡檢,我龜毛的個性又發作了.把Pitch拉桿上下調到吃到螺牙深度一致.Pitch 拉桿螺紋深度 5.8mm, 拉桿頭內下刀深度 5mm.當然尾伺服拉桿也不能幸免 XD.


450 Pro / 3GX V2 首航日誌
2012/05/06
-----------------------------------------------------------------
明天早上要首航了, 今晚再確認 3GX 2.0 的設定.
450 Pro 3GX V2 電裝如下,
CCPM :DS410M
尾伺服: DS520
電變: Castle Phoenix ICE 50A (BEC電壓為 5.8V)
接收 : JR RG831 + RA01T
電池 : FullyMax 3S 2200MHA 25-50C
機子設定如下,待飛完再調整.
遙控器: JR XG11
D/R : Normal : 100/30 (ELEV/AILE), ST : 100/20 (ELEV/AILE), RUDD : 100/20
陀螺儀感度 : Head lock : Normal :70%, ST1:67%, ST2:64% (XG11鎖定是0-100)
集體螺距: +-12度
循環螺距: +- 8 度 (3GX 2.0 要求).
油門曲線:
Normal :
stk : 0-13-25-50-100
out : 0-50-65-70-75
ST1:
stk : 0-50-100
out : 80-80-85
ST2:
stk : 0-50-100
out : 85-85-90
螺距曲線:
Normal :
stk : 0.25.50.100
out : 38-50-71-92 ( -3度,0度,5度,10度)
ST1:
stk : 0.25.50.100
out : 34-50-71-92 ( -4度,0度,5度,10度)
ST2:
stk : 0.100
out : 8-92 ( -10度,10度)
3GX 感度設定約在12點方向.
3GX 2.0 飛行特性如下,
飛行風格 : 50
尾舵鎖定感度 : 60
3GX 燈號:
一閃: 滾轉速率: 70% (ELEV, AILE)
這主要參考第二個循環極限邊界值為+-12度來調整.
我習慣在循環+-12度時,以滾轉率120-150度/秒左右飛行.
所以450級先抓70%的滾轉率為 220(度/秒) x (0.2+0.7*70%)= 151 度/秒.
二閃:升降邊界極限 70%
按照官方公式 70% 其升降循環度數應為 8 + 8* 0.7 = 13.6 度
但實際用螺距規量度數為12度.
三閃:副翼邊界極限 70%
按照官方公式 70% 其升降循環度數應為 8 + 8* 0.7 = 13.6 度
但實際用螺距規量度數為12度.
四.閃:集體/循環螺距柔化: 0%
五.'閃:集體/循環螺距加速: 0%
2012/05/07
-----------------------------------------------------------------
第一次昇空時,一直油門都催不動.我一時還以為電變出問題了.原來是Castle 的緩起動我設太低,推不動.後來在第一趟下來時,除根據線性油門調整定速轉速外,也把緩起動由低調為中就OK了.
早上的華中,氣溫約為28度左右.無風,是一個很適合測機的日子.根據前晚3GX的設定,一昇空就感覺機子有點靈活.但我想可以是手感還沒習慣,就先暫不調整.先來看尾舵感度如何.
1. Normal 停懸沒有問題,自旋一圈煞停沒有追踪.
2. ST1 IDLE 一切,也沒有問題,左右橫移尾舵也沒追踪現象.
3. 再來左右航道,在轉彎時,機體反應良好,代表3GX 升降,副翼感度OK (12點鐘方向), 但尾舵有會追蹤現象.原來尾舵感度是 Normal 70%, ST1 67%,ST2 64% 一直降到 Normal : 65, ST1 62, ST2 59%,尾舵不管在停懸,左右航道急彎都正常了.
但第一顆飛完還是覺有點靈敏,這時滾轉率ELEV/AILE :70% 約 151度/秒
所以我原來DR/EXPO是
Normal : ELEV/AILE 100/30, RUDD 100/25
ST1 : ELEV/AILE 100/25, RUDD 100/20
先改為
Normal : ELEV/AILE 100/30, RUDD 100/25
ST1 : ELEV/AILE 100/30, RUDD 100/20
但覺線性不夠,機身反應怪怪.所以把DR/EXPO改回
ST1 : ELEV/AILE 100/25, RUDD 100/20
並且儘量維持線性狀態下,調整滾轉速度.所以我把滾轉速率由70%->60%.而在第一趟除確認尾舵感度, 3GX 的手感設定外,油門先跑線性油門.所以 Normal 以 65%油門, 5度左右.轉速各位可以從上方咖啡色曲線看出約在2600 rpm. ST1 80% IDLE, 轉速約為2800 rpm.所以在第一趟下來時, Castle Phoenix ICE 50A (以下簡稱 CC50A) 做了下列調整.
1. 緩起動由低->中
2. 定速設定
450MX : 3400KV, 6極
齒比為 : 馬達齒:12, 主齒 121T
Normal : 2600 rpm
ST1 : 2800 rpm
ST2 : 3000 rpm
首航線性油門 CC 飛行記錄

調完後再第二趟昇空試機.或許是我已開始習慣 Pro 的動態,很快的 60%又覺太鈍了,最後還是再調回70%的滾轉速率. 另外,在這次也測試了 ST2 定速 3000 rpm. ST2一切, Pro 低沈的聲浪真是太好聽了. Pitch 拉一直線,來回大P上下拉幾次,尾舵都鎖的非常的穩,但電流各位可以看到也破30A,來到33A.

第三,四趟.則開始習慣手感,左右航道等等.平均飛五分鐘下來電壓還有3.82.飛行中最低電壓還有3.8.看來 Pro 軸傳加上 450MX 的效率.比之前的 450 Sport 皮傳在相同條件下,還可以多飛一分鐘.@@"
而從一開始不習慣 Pro 的靈敏,到第四趟習慣後,要它停就停,要它轉就轉.跟 Sport 有著不同的體驗,各有特色.

1.風格參數為 0
2.十字盤恢復水平速度:40..
感覺又更好飛.至少適合我的手感.所以再把設定整理一次.
遙控器: JR XG11
D/R : Normal : 100/30 (ELEV/AILE), ST : 100/20 (ELEV/AILE), RUDD : 100/20
陀螺儀感度 : Head lock : Normal :64%, ST1:61%, ST2:59% (XG11鎖定是0-100)
集體螺距: +-12度
循環螺距: +- 8 度 (3GX 2.0 要求).
油門曲線:
Normal :
stk : 0-13-25-50-100
out : 0-50-65-70-75
ST1:
stk : 0-50-100
out : 80-80-85
ST2:
stk : 0-50-100
out : 85-85-90
螺距曲線:
Normal :
stk : 0.25.50.100
out : 38-50-71-92 ( -3度,0度,5度,10度)
ST1:
stk : 0.25.50.100
out : 34-50-71-92 ( -4度,0度,5度,10度)
ST2:
stk : 0.100
out : 8-92 ( -10度,10度)
3GX 感度設定約在12點方向.
3GX 2.0 飛行特性如下,
飛行風格 : 0
尾舵鎖定感度 : 60
十字盤恢復水平速度:40
3GX 燈號:
一閃: 滾轉速率: 70% (ELEV, AILE)
這主要參考第二個循環極限邊界值為+-12度來調整.
我習慣在循環+-12度時,以滾轉率120-150度/秒左右飛行.
所以450級先抓70%的滾轉率為 220(度/秒) x (0.2+0.7*70%)= 151 度/秒.
二閃:升降邊界極限 70%
按照官方公式 70% 其升降循環度數應為 8 + 8* 0.7 = 13.6 度
但實際用螺距規量度數為12度.
三閃:副翼邊界極限 70%
按照官方公式 70% 其升降循環度數應為 8 + 8* 0.7 = 13.6 度
但實際用螺距規量度數為12度.
四.閃:集體/循環螺距柔化: 0%
五.'閃:集體/循環螺距加速: 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