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

遙控直昇機大樓-只要是直昇機就來分享 (亞拓/明達/泰式/JR/華科爾......)大樓....


lliu0130 wrote:
我的新控 XG11 ...(恕刪)


Liu大有新玩具了耶 真羨慕 ^^ 小弟最近偷懶玩四軸 沒有甚麼機械件 只要不摔 大致上就不大需要檢修 算是適合我這懶人的好東西 日前450發現T頭固定平衡桿的螺絲斷掉 看來是得換T頭了 不知是就乖乖更換T頭就好呢 還是乾脆換成無平衡翼式的好呢? 一個花點錢花點時間 另一個花不少錢花不少時間 喔 人生為什麼這麼困難呢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即使有頸帶輔助,用手抓著控飛也很累。後來在網路上找到這托盤。還不錯用。只是買來時,托盤上的下方擋板及四角的止滑墊都是我後來自己再加工的。不然控在上面會滑來滑去無法固定。而它附的二條細頸帶,後方那條我換成相機包較軟的肩帶。



遙控器的前緣提把置入托盤上方固定孔,後方我算好距離,黏上擋板.再加上止滑墊,控就可以穩穩的固定在托盤上.



這是托盤的使用照片,由放控是放在托盤上,不用手抓著控,操控起來很輕鬆。

JR NEX E6 調機程序.

以下調機程序以 JR NEX E6 Combo , XG11 為例.
JR NEX E6 Kit.
CCPM : JR DS11 FBL
尾舵機 : JR 3500G
陀螺儀 : JR TAGS01
遙控器 : JR XG11
接收 : JR RG831

XG11 請先按照 JR 的官方文件,把遙控器基本設定完成,文件雖針對 XG8撰寫,但JR XG11 一樣可以用沒有問題.
下載JR NEX E6 搭配 XG8遙控器基本設定

只不過上述文件是單一感度為主,也就是用 XG11 設定尾舵感度.要啟用七線式模式,要把XG11的 AUX2,AUX3 通道也指定給 GYRO 訊號



一. 機械方面

此階段CCPM伺服器及尾伺服直接接在接收上,XG11完成基本設定,確認CCPM伺服器、尾伺服動作方向正確。完之後XG11調整下列設定.
1. 升降,副翼及尾舵的 DR/EXPO : 100/0
2. 集體螺距曲線為 STK IN : 0-100, STK OUT : 0-100

1.伺服器舵片中立點調整.

利用套件裡的舵片中立點校正桿同時穿過側板的校正孔及舵片的校正孔.這樣一來,就會把CCPM伺服器舵片固定在中立點.



不同角度看一下校正桿的位置.





接著把舵臂上的固定螺絲鬆開,讓伺服轉臂跟舵臂處於鬆鬆的狀態.接著開控,搖桿移至中立點後,先適度鎖緊舵臂固定螺絲.這時建議先斷電,因為在把固定螺絲鎖緊時,難免會干涉到伺服器.鎖好後,把中立點校正桿抽離校正孔.這時再打開 XG11 電源, 接收送電,搖桿移至中位點.此時 CCPM伺服應就已在中立點了.這真是太讚的構想了.你有看過,舵片,十字盤,0度集體螺距配完,控的 subtrim 是 ELEV=0, AILE=0,PITCH=0 的電直嗎? E6 就是..

2.十字盤水平

接著再以這舵片中立點為基準,利用十字盤配平器來調整十字盤水平,及集體螺距零度.另外在裝拉桿頭時我都會注意拉桿螺紋的起始位置,第一次攻入拉桿頭二邊要在同一個位置用相同的力道旋入,這樣可以儘量避免到最後差半圈的狀況。



3.集體螺距零度調整.

可以利用套件裡的螺距校準桿置入旋翼煞車盤上,再鎖上螺絲固定,再用傳統螺距規量測.當然也可以用數位螺距規.其調整方式可以參考這篇.但注意 JR NEX E6 為FBL, 在十字盤部分只要配平,不用像平衡翼要用 Travel Adjustment 來調整十字盤在集體螺距上下限調整水平. FBL 版不可以調整 Travel Adjustment.

平衡翼版直昇機基本調整

接下來以七線式的方式來調整 JR TAGS01. 首先先完成下列接線,

一,伺服器-> TAGS01 (SERVO/OUT)

1.升降->A/ELEV
2.副翼->B/AILE
3.螺距->C/PIT.
4.尾伺服->RUDD.

二.TAGS01 (RX / IN) ->RG831 接收

TAGS01 上的 升降,副翼,螺距,尾伺服再接到RG831接收,尾舵感度拉到Gear (CH5), 副翼感度接到 AUX2, 升降感度接到 AUX3. 所以要七線式的方式,要至少八動接收加上XG系列遙控器才行.

1.AILE -> AILE (CH2)
2.ELEV ->ELEV (CH3)
3.RUDD -> RUDD (CH4)
4.PIT. ->Gear (CH5)
5.GAIN1 (尾舵感度) -> AUX1 (CH6)
6.GAIN2 (副翼感度) -> AUX2 (CH7)
7.GAIN3 (昇降感度) -> AUX3 (CH8)



另外,RG831 天線使用天線管固定在機頭前端成90度,增加訊號涵蓋面積.RG831接收至RA01T的線路包覆蛇管,以防磨損.



TAGS01 陀螺儀 (以下簡稱 TAGS01) 校正程序

搭配在 JR NEX E6 Combo 裡的 TAGS01 其設定參數已針對E6做完最佳化的設定.所以只要完成基本校正程序及用XG遙控器來設定感度即可.

按校正模式啟用鈕(CAL),進入TAGS01校正模式.在這模式下,伺服器動作不受TAS01介入,所以可以測得實際方向及度數.但要把 DR/EXPO 調為 100/0,集體螺距曲線為 0-50-100

一. ELEV, AILE, Pitch 行程校正

如果你是用 XG8/XG11, 在這行程校正有一個很好用的輔助設定,因為為預防移動搖桿時,誤觸其他通道, JR 建議 SWASH MIX 先暫全都調為 0, 只開放要調整的通道 (要先記原來的設定值), 但這樣很麻煩.所以 XG8/XG11 在三軸感度這一頁,可以自動幫你在調整時,自動的把另二通道歸零,這樣除了可以減少錯誤也可以快速完成調整.



此為TAGS01 各旋按鈕說明照片.



註:
還記得一開始的遙控器基本設定嗎? Swash Mix ELEV/AILE/PITCH 為50/50/-50
校正行程是以它為基準.就像MB 要定6度, 3GX 2.0 要定八度.是一樣的.而循環螺距的+-12在行程校正完後,再調 TAGS01的左右邊界值.而集體螺距也在校正完再調.所以 Swash Mix ELEV : 50, AILE : 50 是固定的, 而 PIT 則要視你機體狀態來調整.

ELEV 行程校正.
1.SWASH Plate 全為 0, 把ELEV值調回原值.(此目的為預防移動ELEV搖桿時,誤觸其他通道)



2.轉校正旋鈕至:ELEV. 這時 ELEV 燈號是慢速閃動
3.按校正模式啟用鈕(CAL),這時 ELEV 燈號急閃.
4.上下移動遙控器ELEV來回數次,直到 ELEV 燈號不閃動為止.

AILE 行程校正.
1.SWASH Plate 全為 0, 把AILE值調回原值.(此目的為預防移動AILE搖桿時,誤觸其他通道)



2.轉校正旋鈕至:AILE.這時 AILE 燈號是慢速閃動
3.按校正模式啟用鈕(CAL),,這時 AILE 燈號急閃.
4.上下移動遙控器 AILE 來回數次,直到AILE燈號不閃動為止.

PITCH 行程校正.
1.SWASH Plate 全為 0, 把PITCH值調回原值.(此目的為預防移動PITCH搖桿時,誤觸其他通道)



2.轉校正旋鈕至:PITCH.這時 PITCH 燈號是慢速閃動
3.按校正模式啟用鈕(CAL),,這時 PITCH 燈號急閃.
4.上下移動遙控器PITCH來回數次,直到PITCH燈號不閃動為止.

到這裡完成行程校正, 關閉機體電源及遙控器電源.

在做接下來校正動作前請完成下列動作

1.重新開控
2.SWASH Plate 調回原設定值
3.開啟機體電源.注意在陀螺儀完成初始化前,不可以晃動機體. 初始化過程,十字盤會慢速上下移動, TAGS01 上 ELEV, AILE, PITCH 校正燈號來回閃動. 初始完成後,十字盤會快速來回跳幾下,並且ELEV, AILE, PITCH 校正燈號為恆亮, 並在恆亮一會後,三個校正燈號全熄掉.

二 ELEV, AILE, RUDD 補償方向及十字盤水平再確認.

提起直昇機做下列測試.
1.機體前後搖動,十字盤應保持水平.如十字盤補償方向跟機體搖動方向一致是為錯的補償,請調整 ELEV 補償方向調整鈕.



2.機體左右搖動,十字盤應保持水平.如十字盤補償方向跟機體搖動方向一致是為錯的補償,請調整 AILE 補償方向調整鈕.



3.直昇機放置水平,用手左右搖動尾波箱,尾軸滑套移方向應跟尾波箱移動方向相反,如同向,是為錯的補償,請調整 RUDD 補償方向調整鈕.

4.ELEV / AILE 置中不動, PITCH (油門) 上下移動.觀察十字盤是否保持水平, 如有傾斜,則表示之前混控辨識校正有問題,需再重做行程校正動作.

三. ELEV, AILE, Pitch 行程邊界設定

在做完上一步的行程校正後, 在關電後,重新送電則接下來則是設定行程邊界.開始前先把套件裡的螺距校正桿置入煞車盤再鎖上固定螺絲.而遙控器設定應如之前一樣,集體螺距曲線 0-50-100, ELEV/AILE/RUDD DR/EXPO:100/0.

邊界調整旋鈕有防呆裝置, 不用擔心轉錯邊, 它只會在設定的一邊有作用, 如果轉錯了不會動.以下TAGS01左右方向,則請參考上方TAGS01旋鈕照片為參考

ELEV 行程前邊界設定.
 1.建議使用之前行程校正輔助功能來協助校正.
 2.主旋翼轉至跟機身成垂直.
 3.ELEV搖桿往前推到底.
 4.使用調整桿調整 ELEV 右旋鈕, 並用螺距規量測至12度為止.

ELEV 行程後邊界設定.
 1.建議使用之前行程校正輔助功能來協助校正.
 2.主旋翼轉至跟機身成垂直.
 3.ELEV搖桿往後拉到底.
 4.使用調整桿調整 ELEV 左旋鈕, 並用螺距規量測至12度為止.

AILE 行程右邊界設定.
 1.建議使用之前行程校正輔助功能來協助校正.
 2.主旋翼轉至跟機身成平行.
 3.AILE搖桿往右推到底.
 4.使用調整桿調整 AILE 左旋鈕, 並用螺距規量測至12度為止.

AILE 行程左邊界設定.
 1.建議使用之前行程校正輔助功能來協助校正.
 2.主旋翼轉至跟機身成平行.
 3.AILE搖桿往左推到底.
 4.使用調整桿調整 AILE 右旋鈕, 並用螺距規量測至12度為止.

RUDD 行程右邊界設定. (從機尾往機頭方向)
 1.RUDD搖桿往右推, 先慢慢推看是否會干涉, 如不干涉則右推到底.
 2.使用調整桿調整 RUDD 右旋鈕, 直到尾舵控制軸承套組剛好碰到邊界且不干涉為止.

RUDD 行程左邊界設定. (從機尾往機頭方向)
 1.RUDD搖桿往左推, 先慢慢推看是否會干涉, 如不干涉則左推到底.
 2.使用調整桿調整 RUDD 左旋鈕, 直到尾舵控制軸承套組剛好碰到邊界且不干涉為止.

集體螺距調整
 調整 Swash Mix 的 Pitch 值, 並用螺距規量測直到+-12度為止.過程注意機身不要晃動,以免TAGS01介入影響到量測結果.

四. ELEV, AILE, Pitch 感度設定.

建議控的油門,螺距如下(以循環,集體為 +-12為基準), 我是以飛航道為主.
Normal 起降, ST1 航道, ST2, 3D.
不過我的電變已換為 Castle ICE 100A. 改飛定速. 但螺距設定則仍一樣.
Normal : 2300 RPM
ST1: 2500 RPM
ST2 : 2700 RPM

以下仍以 JR 75A電變為例.
Normal:
 油門:
 STK IN : 0-25-50-100
 STK OUT : 0-60-65-70

 螺距:
 STK IN : 0-25-50-100
 STK OUT : 37-50-71-92

ST1:
 油門:
 STK IN : 0-50-100
 STK OUT : 80-80-85

 螺距:
 STK IN : 0-25-50-100
 STK OUT : 33-50-71-92

ST2:
 油門:
 STK IN : 0-50-100
 STK OUT : 85-85-90

 螺距:
 STK IN : 0-100
 STK OUT : 8-92

感度則由下列初始值來定.

Normal :
RUDD/AILE/ELEV : 80/100/100

ST1/ST2 :
RUDD/AILE/ELEV : 100/100/100

先起飛停懸, 看有 RUDD/AILE/ELEV 那有抖動, 表示感度太高, 則降感度. 而在 XG11 上的三軸模式,感度切換跟一般只有尾舵不一樣. 平常在只有尾舵感度模式時, 選項為 T : 鎖定, N : 非鎖定.
而在三軸模式則都是鎖定模式, 選項為 N : Normal, S :STNT. 因為 TAGS01 有二組獨立設定, 靠 N,S 來切換.一般三軸只能有一組設定, 而 TAGS01你可以把它想成它是二顆三軸, 利用 N, S 來切換.這樣就有二組不同特性的陀螺儀供您切換, 這真是太強了啊.

Align 450 Pro / 3GX V2 到港及組裝前準備事項-組裝日誌會再開另一版



還記得去年(2011 2月) 我去買 450 Sport 的時候, 一位飛友就坐在店門口修理他的 Pro. 他三天二頭就摔, 沒事就在修機. 直喊 Pro 真難修理. 因為 Pro 的軸傳結構, 以及在小空間要走線,難度都有一定, 所以 450 Pro 素有走線惡魔的稱號.

一年間, 我陸續入手了 550, 600, JR NEX E6, 都是軸傳機型.也理解到軸傳的確在效率上較好.(謎之音:又在找敗家藉口.XD).在幫 Sport 找到新主人後, 我開始挑戰這傳說中的走線惡魔機.當然這一年來,我也學習到一些心得.而 450 Pro 也從去年的平衡翼版,進化到現在的無平衡翼了.在動力, 結構, 以及我自己組調機的經驗, 我想是時候來挑戰它了.

因為我使用是 JR XG11 遙控器, 對 3GX 而言是要外接接收器 (JRRG831), 所以在走線上的挑戰難度又再高一點.加上電變(電調)也更換為 Castle Phoenix ICE 50A. 亞拓35系統電變,對 450級而言實在只能說剛剛好,加上酷夏將至, 我也不想飛到一半電變在空中罷工.

在入手前,研讀了組裝手冊,加上過去的經驗,整理了一下.要改裝的部件.

原機來 Pro 級跟之前 450 Sport 在結構, 制動力都已有強化.

1. 尾伺服已是 DS520, 鎖尾更為有力,精準.只是尾伺服座為塑膠件,會換為金屬件.
2. 水平翼固定座已是金屬件
3. 尾驅主齒已是新型 HS1220A, 中間有金屬環,可避免主軸定螺絲太緊而致使尾驅主齒變形.
4. 主齒盤已是121T斜齒,H45156, 運轉更順暢,齒盤噪音下降.
5. 馬達齒已是12T斜齒. H45157, 運轉更順暢,齒盤噪音下降.

所以只要改裝下列清單即可, 亞拓算是相當有誠意了.

1.全機螺絲換裝芳致杯頭螺絲(更換考量請參考下方回應一)
 M2.5x6mm, 29支
 M2.5x8mm 2支
 M2.5x10mm 2支
 M2x6mm 6支
2.垂直尾翼固定座換金屬件.H45131 ,減少長期使用下可能產生的虛位並提高剛性
3.全機上信天翁墊片 M2.5 x18
4.尾伺服固定座換金屬件.減少長期使用下可能產生的虛位並提高剛性及對伺服動作產生的扭力有更好的抗扭力.
5.Castle Phoenix ICE 50A 電變.
6.Castle Quick Connect
7.尾旋翼控制軸承套換換金屬件. H45130, 減少長期使用下可能產生的虛位並提高剛性
8.尾旋翼L臂換金屬件. HS1295, 減少長期使用下可能產生的虛位並提高剛性
9.尾旋翼更換3K碳尾. HS1132 較塑膠尾槳硬,陀螺儀感度可降 5%
10接收 JRRG831+RA01T


全機螺絲更換的考量.

全機都換只是保險, 因為 450 Sport . Pro 都是用 半圓頭.萬一滑了, 當你切一字槽沒有使力點可以轉開.杯頭的強度會半圓頭強多.這只是我個人習慣, 另外加上紅色墊圈也因我是視覺系動物啊..XD

不過在 550 以上機型, 螺絲是不可以隨便換的.像動力部分,馬達座,主軸固定座是軸套螺絲,換了不能確保定位在孔位中間 .只能換強化部分.像 600 的尾管固定座, 原 M3 12mm, 我換為M3 14mm.而 600 橫軸原是 M4 12mm, 600 橫軸下刀夠深, 我換為 M4 14mm. 純粹是我太龜毛...

另外像 600級以上 的 610,650 鎖舵片螺絲,它是十字, 建議換六角杯頭.不然過約十個月以上,它十字螺絲材質太軟..會輕轉就崩了,不是滑了喔.因為也有朋友是斷在裡面..天啊..當場那伺服齒就要換,看太多..所以習慣組機..會評估..450 級就全換.550 級以上換強化部分.

像 450 級的橫軸螺絲,亞拓的就稍為軟一點.我換芳致剛性及韌度都適中.也不能亂換. 也有人橫軸就換白鐵, 很硬沒錯,但韌度太差..沒幾下就斷裂射槳.其實這沒有對錯..因為電直是深具個人色彩的興趣. .每人玩法不同,考量不同.都對啦..只是很多人不了."螺絲不是靠用力鎖緊的,而是用螺絲膠加適當力道上緊" 這句話..加上工具精度..亞拓的螺絲OK. 但你用一支精度不夠的起子去轉,照滑不誤..


組裝前準備事項..

電變改換為 Castle Phoenix ICE 50A. 金插也由 3.0mm, 改為4.0mm.
450MX 馬達金插改 4.0mm - 改裝前.



450MX 馬達金插改 4.0mm - 改裝後.



這次到港的亞拓 450 Pro / 3GX V2 的心臟, 我換上這顆 Castle Phoenix ICE 50A. 用過 Castle Phoenix ICE 電變的人就了解它的強大功能.在450級上,一樣有定速, 飛行紀錄功能.而BEC的供電力達5A.讓你在高速運作時,CCPM伺服器如得到源源不絕的力道.

而在組裝前,馬達端先焊上4.0金插,電池端則使用XT60,除了在線路上的紅黑熱縮套外,再加上15號熱縮套,以利插拔.而電變本身模式,先設定為線油門模式.


450 Pro V2 3GX 組裝日誌

因為 450 Pro V2 / 3GX (以下簡稱 450 Pro) 的結構在伺服器安裝完後,如想再調整舵片中立點較不容易.所以在組裝開始前就要先確認舵片的中立點.我習慣會把這一批要用到的零件都先排好,把其他用不到的零件都先收起來,這樣也較不會零亂.


伺服器舵片中立點調整

因為 450 Pro 的伺服器在機身上都以垂直方式安裝,所以中立點的校正不用上機身也可以調整.這一點也很方便.所以先把CCPM伺服器及尾伺服都接上接收,遙控器做好基本設定後,把遙控器移至中立點置,找出最靠近中立點的伺服齒位把舵片上上去.

接下來先看擺臂方向是否有問題.當油門往上時,三個CCPM伺服器的擺臂應都往上,如有往下的,就設定該通道要 Reverse在訂伺服器中立點時,利用量角器,並調整遙控器 sub trim, 直到球頭中線跟90度線重疊為止.

量的時候,量角器的水平線貫穿上下二個耳朵中心點,
而90度線跟水平線垂直交叉點落在伺服齒中心點.
而90度延伸線則貫穿擺臂上球頭中心..

註: 遙控器一開始的準備動作,則請參考這篇 平衡翼系統調機基本程序


伺服器舵片中立點校正完成

利用控 Subtrim 來確認 CCPM 舵機的舵片中立點.記得,尾伺服(照片中右方)的舵片不可以用 Subtrim 調整,只能找最靠近中立點的齒位來安裝舵片即可.


機身側板組立

接下來先組機身側板,照習慣,把這階段要用到的零件先排好.,咦..手冊不是寫先組旋翼頭組嗎? 因為如果按照手冊先組旋翼頭,你會遇到二個問題.
1.組好的旋翼頭沒地方放.
2.側板組好要試主軸固定座滑順度時,沒有主軸可以測試 (因為旋翼頭已組了)

所以我是
1.先組機身側板
2.用主軸測試主軸固定座滑順度.
3.再組旋翼頭組.


原廠螺絲 vs. 芳生螺絲

照片中間下方的是原來的 M2.5 5mm 半圓頭螺絲,用 1.5m起子.
紅色墊圈是信天翁,螺絲為芳生螺絲圓頭 M2.5 6mm. 因考量加墊墊圈,全加長1mm.起子為2.0mm.


利用主軸來測試滑順度

基本上亞拓的精度很夠,主軸原則上都應可以很滑順的手一放開放自動穿過二個主軸固定座.當然,這確認程序還是不能馬虎,因為小型機子,差一點就差很多.因為我一開始就先組機身,所以才有主軸可以試滑順度..另外這時馬達固定座顆螺絲先暫不上膠,其他螺絲可以先上


底板及服架部品

450 Pro 的底板有考量到3GX 如安裝在機腹內要調整時的孔位.但,我還是決定把3GX安裝在後上方的固定座.而原來的半圓形的螺絲也換成芳生的圓頭螺絲.


底板及腳架部組立完成,這部分是暫時假組,等要上機身再來微調


CCPM伺服器上架

原來的半圓頭螺絲 M2 x 6mm, 也換成芳生的圓頭螺絲 M2 x 6mm.




旋翼頭組組立

在組 450 Pro 時, 感覺好像一年前在組550一樣.亞拓很貼心的把全部零件都假組好了,沒有上膠.這樣很方便我們在組立時不用花時間找零件,又可以自己上膠.但連接金屬控制臂跟Radius連桿的螺絲,照片中最下方的左右二個螺絲(圓頭 M1.3)我稍為用點力左右轉不動,我想裡面應已上好膠了,就沒有拆它了.


雖然零件都已假組, 但橫軸螺絲要拆時,一邊很快轉下,但另一邊則利用橫軸板手拆橫軸螺絲,這樣也很方便.


照例,把假組的450 Pro 旋翼頭組拆開後,按照組裝順序排好.零件少一個或順序不對都會有問題的.接下來止推軸承上油後再進行組立的部分.


雖然我沒有改換DFC kit, 但墊圈還是換裝 DFC墊圈.(照片中左方為DFC)


這是第一天三小時的進度..^^


450 Pro 尾伺服 DS520改裝下列部品:
1、原塑料固定座改金屬固定座。
2、原半圓頭M2.5 6mm螺絲改換芳生圓頭螺絲M2.5x6mm
3、原金屬薄墊片改信天翁紅色墊圈


尾管固定座一樣拆開檢查,沒問題先放一旁.


尾波箱組立

照例,先把原假組好的尾旋翼零件先拆開排好,但更換下列金屬件.

1、垂直尾翼固定座。
2、尾軸滑套控制軸承。
3、尾旋翼控制L臂。


尾波箱組立完成.


在這裡分享我在組尾波箱時上膠的心得.

組機的至理名言,螺絲不是用力轉緊固定的,而是用適當的力度加上螺絲膠固定的啊.然而過度的使用螺絲膠也會有副作用.

如在組尾旋翼組時,螺絲膠不可上在旋翼夾螺絲再穿過軸承,這樣會黏死,在上旋翼夾前,先用迴紋針沾螺絲膠,抹在T型座螺紋裡,記得,要用衛生紙把多的膠擦掉再把螺絲墊上華司鎖上。像螃蟹夾的軸套螺絲都要注意,因為軸套都是要活動的部分,上膠要上在螺紋座內側,螺絲再鎖上。不然會黏死銅環。

而尾軸滑套的安裝也是,先用酒精把螃蟹夾內螺紋的殘膠清乾淨,並用手拿滑套輕輕試旋入螃蟹夾內螺紋,如有任何不順,則要再清理.接著在螃蟹夾內螺紋用迴紋針沾T43塗滿.這時用手拿滑套穿過尾軸控制組,記得千萬不要用工具,因為滑套硬度不夠,用工具夾會使滑套失去真圓而影響滑順度.用手轉滑套直到緊為止,並擦去多餘T43.記得,至少等一小時才能上機試轉.

像L臂固定螺絲也是,只要穿過培林的都要注意。這樣膠會滲入培林與T座造成不順。要用酒精擦乾淨才行,因為尾旋翼轉速都上萬轉。先把螺絲穿過再點膠也會有問題,因為螺絲一接觸螺紋,膠就會溢出,要上一點在螺牙即可,而且要從另一端上。而由於450級尾旋翼轉速上萬轉,如果上完膠沒有充分乾,則會有溢出而黏死活動零件如培林,銅環.像尾旋翼部分,我都等半小時才運轉。

大部組裝開始

在完成尾傳組, 腳架及機身後,就準備開始進行大部組裝了.對了.尾管裡要噴矽油.增加潤滑度.因為尾管裡的軸傳軸承套是橡膠製,不可以用一般潤滑油, 要用矽質潤滑油才不會傷到橡膠.另外大部組裝時,尾管固定座,尾伺服座及底板螺絲先暫不上膠,等全機走完線再來上膠.



在進行大部組裝前,我事先升降導桿座及尾管固定座先行假組,主要目的是確認 AILE, Pitch 二伺服器的走線方式,以及如何走才不會影響到尾管固定座的拆裝.在確定後,再未上旋翼頭組,尾管固定座前,先固定好線路,這時空間較大,走起線來也較方便.



另外要注意,如下圖,如果你線路固定束線帶如下圖,會干涉到主齒盤.不可採垂直方式固定.




ELEV伺服器走線由側板旁的孔位直接進入機身內,但注意孔位預先用酒精擦拭後,貼上電氣膠帶.而訊號線本身也包上電氣膠帶保護,預防磨損.



ELEV伺服器走線除了上張側板孔位有貼電氣膠帶防磨損外,從另一角度來看,訊號線本身也貼了一小段的電氣膠帶.並且預先固定好在側板上.如等下尾管固定座安裝後,線路就不方便固定了.

另外,各位可以看到,側板螺絲改芳生M2.5x6mm 加紅色墊圈的深度,剛好切齊主軸固定座的螺紋深度.



450 Pro V2 3GX 已是搭配121T斜主齒及新型的尾驅主齒了.新型的尾驅主齒中心座有金屬襯墊,在鎖主軸固定螺絲時,可以適當加壓而不會變形.



如何確認 Pro 齒隙? 怎看都很難看到齒隙的狀況, 咦...怎照片中可以看到...@@"
因為我利用了一個小工具^^
另外,我之前在組側板時,不是有提醒馬達座4顆螺絲暫不上膠嗎?主要是因為當你在調馬達齒隙時,因為馬達上方的Pitch,AILE二個伺服器會擋到,要鎖馬達時,螺絲起子無法垂直.所以我是調好齒隙,暫時固定馬達.接著把馬達座拆下,再上膠固定馬達後,再由下方鎖回機身,這時馬達固定座四顆螺絲才上膠.



就是這個牙科檢查口腔的小反射鏡^^.透過這反射鏡,可以很方便檢查機身內的狀況.



大部組裝完成,接下來剩走線,上電變及調機..


lliu0130 wrote:
450 Pro V2
...
組機的至理名言,螺絲不是用力轉緊固定的,而是用適當的力度加上螺絲膠固定的啊.然而過度的使用螺絲膠也會有副作用
...



請問樓上先進 這機體各部位不同螺絲 有無建議 緊固扭力參考值 呢?

lliu0130 wrote:
利用主軸來測試滑順度

基本上亞拓的精度很夠,主軸原則上都應可以很滑順的手一放開放自動穿過二個主軸固定座.當然,這確認程序還是不能馬虎,因為小型機子,差一點就差很多.因為我一開始就先組機身,所以才有主軸可以試滑順度..另外這時馬達固定座顆螺絲先暫不上膠,其他螺絲可以先上...(恕刪)

你這裡組好後就應該先上大齒盤及馬達,此時對好齒隙後再把大齒盤取下,後續組裝佈線就很容易了
另外,你主軸固定座靠 A/P Servo 上面那兩顆螺絲不用上墊圈,有一定的機率會卡到...


最後...450 馬達用 4mm 金插實在太誇張了啦
好久不見啦


hoba wrote:
你這裡組好後就應該先上大齒盤及馬達,此時對好齒隙後再把大齒盤取下,後續組裝佈線就很容易了
...(恕刪)


喔,這也是不錯的方式.學到了^^.不然到後來我上馬達是還要再拆一次馬達座.

hoba wrote:
另外,你主軸固定座靠 A/P Servo 上面那兩顆螺絲不用上墊圈,有一定的機率會卡到...
...(恕刪)


感謝,今晚來試一下,看是否會干涉.


hoba wrote:
最後...450 馬達用 4mm 金插實在太誇張了啦 ...(恕刪)


因為我掛 Castle ICE 50A, 順勢就換了4mm
反正全都藏在肚子裡..


在組裝過程中,覺得 Pro 的設計不錯,比起 Sport 要好.不過至少在經過了 450 Sport, 550 (這台幸好有你可以請教,才能組的起來), 600, E6.再回來組 450 Pro,感覺又不同.而且難度也降低許多.不過要學的地方還很多,感謝您每次都不厭其煩的分享^^


lysandra082920lb wrote:
這機體各部位不同螺絲 有無建議 緊固扭力參考值 呢? ...(恕刪)


個人小小想法是,
1.鎖金屬件到底再加一點力即可.
2.自攻件到底就要停.
3.自攻件如鎖有橡塑墊,如伺服器有工字形橡膠墊.則橡膠墊側邊有點微突就要停.
再請教先進您 原廠是否有提供 關於這些部件上的 螺絲緊固扭力參考值呢??
因為常會聽聞有人把螺絲擰壞..

感謝先~
  • 2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