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紅豬賀喜迎新春!模型開箱:SAVOIA S.21F 紅豬座機後期型

衝擊起子 wrote:
突出的是散熱器沒錯,但這引擎是液冷,所以不會有你說的散熱鰭片

動畫中Porco Rosso初期座機的發動機外形佈局確實與Macchi M.33類似,而M.33使用500匹馬力等級Curtiss D-12A液冷式發動機。


發動機冷卻液的板狀熱交換器(plate-type heat exchanger/radiator)置於發動機莢艙後方兩側突出於外。外形看來也頗像鰭片。





板狀熱交換器在1925年時已落伍。為降低空氣阻力,同場競技的Curtiss R3C-2已將熱交換器置於上下主翼內,以主翼金屬蒙皮作為散熱面。這類新型設計統稱面式(surface-type)熱交換器,為史奈德盃後期競賽機的主流。例如1931年奪冠的Supermarine S.6B就以浮筒上表面作為面式熱交換器的散熱面。
mithrandir01 wrote:
為何飛艇構型的水上飛機最後會被浮筒型的設計淘汰?乍看之下,掛著兩個浮筒的阻力好像大於飛艇,為何飛艇會輸呢?是因為過重嗎?...(恕刪)

飛艇(flying boat)與浮筒水上飛機(floatplane)的差異在於前者以船狀機身接觸水面;後者以浮筒接觸水面。由1937年九月首飛的Short-Mayo Composite可清楚看出兩者在構型上的不同。


浮筒水上飛機的浮筒及連接桁架結構在飛行時會產生較大的空氣阻力,但浮筒配置角度設計可在起降時增加機翼傾角,降低起降所需速度與路徑。反之,飛艇的流線形機身在飛行時空氣阻力較小,但起降時則因機翼傾角不足而較困難。

以酬載的角度而言,飛艇能夠大型化,但浮筒水上飛機因浮筒桁架結構強度限制而無法過度大型化。最大的浮筒水上飛機當屬1940年十月首飛的義大利CANT Z.511,機身長28.5公尺、翼展39.86公尺、總重34公噸。



而史上最大的飛艇則為1947年十一月首飛的Hughes H-4 Hercules,機身長66.65公尺、翼展97.54公尺、總重180公噸。


然而就競速而言,高速就必須配備既大且重的大馬力發動機,螺旋槳尺寸也必須加大。為避免螺旋槳觸水,飛艇構型就必須加高機身,或將發動機盡量往上移。但機身加高、上移的發動機桁架與獨立存在的發動機又使空氣阻力大增,失去原先飛艇流線形機身的優勢。浮筒水上飛機則因機身遠離水面,先天上就有氣動構型靈活配置的優勢,搭載大馬力發動機與大尺寸螺旋槳皆不成問題。

動畫中Porco Rosso以起降困難,但飛行時非常靈巧來評價自己的座機。飛艇起降較困難已如前述;飛行靈巧則或許因其座機具氣動力不穩定構型,當氣流擾動或碰觸操縱桿時,飛機就會立刻產生反應而無法自行改回,須飛行員即時操控。對老練飛行員而言,此不穩定性轉化為操控靈活性,對特技飛行或空戰纏鬥甚有助益。

以史奈德盃競速的主旨,不單空氣阻力小的液冷式發動機成為主流,航空業界亦評估當時發動機演進一世代本須十年時間,也因而快速壓縮至兩年。綜上所述,若以速度為主要訴求,飛艇構型在發動機強化至某個程度後自然就失去了優勢。但若此賽事競逐的是酬載能力或操控靈活性,則飛艇構型尚能競爭。

因飛艇與浮筒水上飛機的飛行特性各有利弊,1940年3月26日首飛的英國Blackburn B.20就試圖將兩者合而為一,截長補短。此機起降時使用浮筒,飛行時機身及翼下浮筒收回成為飛艇。但該機在同年4月7日試飛失事後即未繼續開發。



衝擊起子 wrote:
突出的是散熱器沒錯...(恕刪)


感謝衝擊起子大大的提點!

的確!如是空冷,就只有左右這兩個汽缸,發動機艙前方還都空著,設計根本就不合理!

小弟失察!

這也提醒小弟,po文前還是要仔細研究一下才好。

再次感謝衝擊起子大大!也向您拜個晚年!敬祝新春吉祥如意!萬事亨通!

redshoulder wrote:
動畫中Porco Rosso...(恕刪)


感謝R大!

忘記是在哪一篇貼文,有位版大說,每次看到R大的文,都有一種聞道的感覺!小弟也同感!而且越問就回答越深入,還都讓我們看得懂,這真是不容易啊!

感謝R大花這麼多時間,讓我們在模型背後,了解更多的故事、技術與觀念!

再次感謝!

小弟已把重點筆記如下,這簡直就是在上課了:

1.浮筒水上飛機的浮筒及連接桁架結構在飛行時會產生較大的空氣阻力,但浮筒配置角度設計可在起降時增加機翼傾角,降低起降所需速度與路徑。反之,飛艇的流線型機身在飛行時空氣阻力較小,但起降時則因機翼傾角不足而較困難。

2.以酬載的角度而言,飛艇能夠大型化,但浮筒水上飛機因浮筒桁架結構強度限制而無法過度大型化。

3.高速就必須配備既大且重的大馬力發動機,螺旋槳尺寸也必須加大。為避免螺旋槳觸水,飛艇構型就必須加高機身,或將發動機盡量往上移。但機身加高、上移的發動機桁架與獨立存在的發動機又使空氣阻力大增,失去原先飛艇流線型機身的優勢。浮筒水上飛機則因機身遠離水面,先天上就有氣動構型靈活配置的優勢,搭載大馬力發動機與大尺寸螺旋槳皆不成問題。

=> 難怪在二戰中,小型高速的水上飛機如二式水戰等,都用浮筒;而大型長程的水上飛機如川西的二式大艇(二式飛行艇)則用飛艇設計!戰後知名的日本新明和工業PS-1/US-1兩棲飛艇(新明和PS-1/US-1)也是如此!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