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基佬的創意」
由於二次大戰時期管線與密封材料的發展尚未成熟,空冷式發動機運作中會噴濺機油霧甚至燃油霧。F4U的油槽與注油口位在座艙的正前方。發動機運作時,噴濺的油霧會由座艙罩前方的鋁合金油槽蓋板以及兩側的飛行儀器蓋板縫隙噴到座艙罩上。



美國陸戰隊第214戰鬥機中隊(VMF-214)中隊長Gregory “Pappy” Boyington少校並不使用固定座機。這使戰技較生疏的部屬能夠操作機況較佳者;也讓敵機無法在編隊中藉以辨識身份。他就曾在1943年十二月底的戰鬥任務中,因當時駕駛的F4U-1油霧噴濺過多遮蔽視線,不得不在六千呎高度飛行中解開安全帶,打開座艙罩後站起來,在強烈的氣流中探身用手把擋風玻璃上的油污抹掉。VMF-214即因1976-1978年NBC播出的電視影集「Baa Baa Black Sheep」而聞名的「黑羊」中隊。Boyington少校生涯戰績24架,包括飛虎隊時期的兩架。1944年1月3日於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島東北角拉波波(Rapopo)擊落三架零戰後,自身亦遭擊落而被俘。後獲頒榮譽勳章。

此外,發動機整流罩末端的通風片(cowl flaps)本是環繞著圓柱形機體的設計。當其開啟時,液壓制動器噴濺的液壓油霧也會隨螺旋槳轉動時所帶動的滑流(slipstream)噴上座艙罩。此問題在1942年9月25日F4U-1初期量產機於USS Sangamon (CVE-26)護衛航空母艦進行航艦起降測試時就已發現。










這些噴濺在座艙罩上的油霧嚴重影響飛行員視野。所以針對量產初期的F4U-1,海軍及陸戰隊戰鬥機中隊維保人員皆會沿著座艙罩前的油槽蓋板及儀器蓋板的板邊,貼上白色醫療用膠帶以封住縫隙,並將上方整流罩通風片鎖死或拆除後另以封板鉚接固定。膠帶貼附與否以及貼附的範圍則視油霧洩漏程度而定。也因此投入戰場前期的F4U-1在座艙正前方常有形式不太一致的粗白線,堪稱「洋基佬的創意」。




某些特寫照片也可看到膠帶貼附的狀況或撕除後所留下的殘膠痕跡。






重新設計給F4U-1的整流罩通風片也開始在生產線組裝。

雖然油霧洩漏的問題在後期有所改善,但直到1945年間搭載於航空母艦的F4U-1D都還有貼著膠帶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