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二次大戰傑作機[15]: 愛知B7A2流星一一型艦上攻擊機

如此精彩, 一定要推一下, 還好立馬去搶了一台, 開心!
請教一下R大

關於「流星」兩邊翼下

各有兩個炸彈形狀的黑色陰影圖様

請問那應該算是什麼東西



另外

如果選擇機輪放下

那個艦上勾子

應該要放下or平放



謝謝
Scott-pan wrote: 基本上,做機子是為了驗證實機跟縮小比例模型間實際操控感覺,說真的我沒多少理論基礎,一切只是自己說說,所能做的就是動動手,照著比列放大,同時搭配著可以的設備來實現心中的飛行夢。...(恕刪)

大大若要由縮小模型遙控飛機模擬實機的飛行特性,可能要失望了。根據流體力學理論,縮小模型若要與實機處於同樣的飛行狀態,最基本的要求是兩者的雷諾數(Reynolds number)必須一致。無因次的雷諾數定義為:

雷諾數 = [流體慣性力] / [流體粘滯力] = 
[流體密度] x [流體與機體相對速度] x [機體特徵長度] / [流體動態粘滯係數]

若模型機與實機為1:10尺寸,要模擬實機於次音速500 km/h巡航的飛行特性,有下列幾種方式:

• 將模型機飛行速度提高十倍。若空氣介質不變,則模型機必須以5000 km/h速度飛行。然而這已是四馬赫以上的超音速,飛行特性與次音速實機截然不同。而且大大的螺旋槳推進理當達不到此速度、機體也應該在穿音速的限界附近就解體了。
• 將流體密度提高十倍。實際的作法是將模型機置放於十大氣壓的壓力風洞中測試;或將模型機置放於比空氣密度高千倍的水中,推動水流以5 km/h流過機體(設若水的動態粘滯係數與空氣相同)。
• 將流體動態粘滯係數提高十倍。動態粘滯係數為速度的函數,並非常數。此種介質應不易找到。

換句話說,若1:10模型機以100 km/h飛行,則約略等同於實機以10 km/h飛行。這是遠遠落於飛行包絡線外的失速狀態。

除雷諾數以外,尚有多種無因次係數必須相當才能以模型機真實模擬實機的飛行特性。因此在電腦輔助計算流體力學實用化之前,飛機設計師所需的知識、累積的經驗、付出的苦勞與承受的壓力可以想見。歷史上的知名飛機設計師確實有一套,也值得尊敬。

b28599 wrote: 關於「流星」兩邊翼下各有兩個炸彈形狀的黑色陰影圖様
請問那應該算是什麼東西
另外如果選擇機輪放下
那個艦上勾子應該要放下or平放...(恕刪)

流星艦攻掛載的炸彈雖然都貯放在機腹彈倉中以減低飛行時的空氣阻力,但初期構型似乎在主翼主起落架外側各有兩個炸彈掛架,可掛載共四枚小型航空炸彈。後來也許因效用不大而取消。照片中的初期構型似乎可看見兩個炸彈掛架拆除後的痕跡(上);可參考Fujimi在1984年出品的1/72 B7A1增加試作機模型盒繪(下)。本模型的炸彈圖案應該是指此設計。



著艦攔截鉤裝上去的角度也只能垂在地上,看來像剛著艦的狀態。飛行中為平貼機身。


此外,水平尾翼上的條紋是偏流角(drift angle)測定線,在日本帝國海軍具有後座旋迴機槍的艦載機種上都常見。偏流角測定線使後座旋迴機槍射手/領航員得以準星瞄準特定角度(線條),在飛機進行連串轉彎後再依程序測定偏移角。因此可在缺乏特定高度風速風向預報資訊的狀況下,自行求取飛機航向與真實航跡間因大氣風向所形成的偏移角度。







偏流角測定線常見於日本帝國海軍雙座或三座艦載機、水上機或陸基反潛機。多人操作的陸上攻擊機則罕見。
感謝R大解惑

順便也傳道授業(尾冀白線之謎)



一直以來不太了解「流星」這架飛機

也曾將「晴嵐」搞混了

看來

二戰後期日本的戰機也是百家爭鳴

光是陸、海軍資源不分享

各自為政、閉門造車

也算是二戰的一大笑點

redshoulder wrote:
第十五彈:愛知B7A2...(恕刪)


好文必跟
What if: 1944年的航空母艦赤城與艦載機

若三菱A7M烈風艦上戰鬥機及愛知B7A流星艦上攻擊機皆依計畫在1944年實戰部署,航空母艦赤城亦未在1942年六月上旬中途島海戰時重損自行雷擊處分沉沒,則赤城的雙層機庫面積可容納機翼摺疊後的18架烈風艦戰及22架流星艦攻;考量流星艦攻戰鬥酬載所需的170公尺起飛距離(依中島B6N天山艦上攻擊機戰鬥酬載160公尺起飛距離以發動機起飛馬力及總重換算),飛行甲板後方應可以預備起飛模式繫置另15架流星艦攻。因此赤城的艦載機戰鬥搭載總量應為18架烈風艦戰與37架流星艦攻,符合日本帝國海軍航空母艦航空隊以9架為基數的戰鬥編制(各小隊三架、各中隊轄三小隊)。其中流星艦攻兼具艦上爆擊機(俯衝轟炸)與艦上攻擊機(魚雷攻擊)的角色功能。

可停駐機數並非將飛機層層交疊塞滿機庫的總數,而必須考量各機由停駐位置藉人力推移前往昇降機的動線,且在推移過程中不得與現場其它停駐機碰撞。因此相鄰停駐機首尾交錯間排至少須相隔水平尾翼翼展以上距離,以確保推移時水平尾翼不致互相干涉。停駐機亦無法橫向推移,只能以主起落架為軸前進、後退或旋轉,故機首或機尾須大略朝昇降機方向擺置以維持備戰或收容效率。此外,以起飛距離考量,戰鬥機、爆擊機、攻擊機由前至後排列於飛行甲板,因此機庫收容時亦遵循同序列;而機庫並非規則的方形,也影響特定機種的停駐機數。最後也必須考量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以9架或至少3架為基數的編制。

赤城前方及中央昇降機甲板尺寸分別為11.8 x 16公尺及11.8 x 13公尺,足以操作機翼摺疊後的烈風艦戰(摺翼展11公尺、全長11公尺)與流星艦攻(摺翼展8.3公尺、全長11.5公尺)。但早在烈風艦戰與流星艦攻實用化前即已制式採用的中島C6N彩雲艦上偵察機(翼展12.5公尺、全長11.15公尺),在航空母艦信濃後方13 x 13公尺昇降機甲板實際操作就已有困難,遑論赤城面積更小的昇降機。因此赤城必須進行昇降機大改裝才能操作彩雲艦偵。但搭載彩雲艦偵亦等同減少流星艦攻的搭載量,故此時期赤城若仍處於第一線戰列,理應無艦偵編制,而由航空艦隊其它航空母艦協助艦隊戰略偵察。

此外,赤城也必須進行大改裝設置三式著艦制動裝置,才能操作全備戰鬥重量近六公噸的流星艦攻。

然而同時期美國海軍Essex級航空母艦已可搭載上百架各式艦載機,包括戰鬥機Grumman F6F Hellcat加上1944年末開始於航艦部署的Vought F4U Corsair、俯衝轟炸機Douglas SBD Dauntless及1944年中開始替代的Curtiss SB2C Helldiver、與流星艦攻功能相仿的魚雷機Grumman TBF Avenger等,因而整體航空戰力遠非日本帝國海軍新式大型正規航空母艦大鳳、信濃、雲龍改型(生駒、鞍馬等)、伊吹等艦可相比擬。而上世紀二〇年代起造、三〇年代後葉進行大改裝的赤城屬於航空母艦戰術啟蒙期的產物,是否有空間可因應實戰經驗進行航程及航速提升、裝甲防護、防彈甲板、機庫及彈藥燃油貯存空間最佳化、重型艦載機起降輔助裝置、新式雷達通信裝備等改造則值得商榷。或許在此時期赤城早已退居二線作為輔助艦或訓練艦用途。
航空母艦信濃艦載機搭載量推估



航空母艦信濃的定位是中繼空母,亦即作為後方航空部隊與前線航艦戰鬥群銜接的移動基地,作為補充前線戰力與收容戰役後前線航艦機群之用。因此信濃在建造計畫開始時其艦載機並無固定編制。以翔鶴型航艦的雙層機庫面積與搭載機數為本,推估信濃的單層機庫約可容納含備用機在內的75架零戰、九九式艦爆、九七式艦攻組合,稍遜於翔鶴型航艦。若以信濃所處的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帝國海軍艦載機組合,其制式編制可為18架烈風艦戰、18架流星艦攻、6架彩雲艦偵,含備用機共47架;但在此同時應尚有空間可收容約10架其它航艦的艦載機,故總搭載機數可達57架之譜。

以太平洋戰爭初期的艦載機組合而言,信濃以單層機庫可容納75架。若信濃與美國海軍一樣於飛行甲板繫置艦載機,則其搭載機數應可再增加15架,達到90架。若其飛行甲板再如美國海軍Essex級航艦一般設置彈射器,則可再多繫置15架,達到105架。若其艦載機具有美國海軍艦載機一般的大幅摺疊翼,則應可再多容納20架,達到125架之譜,躍居太平洋戰爭全球航空母艦搭載量之最,僅次於差點就能趕上太平洋戰爭的Midway級航艦的137架。不過這都是純屬架空且有些時空背景錯亂的鄉野雜談而已。

就日本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主力艦載機系譜而言:

• 艦上戰鬥機:A6M2零戰二一型、A6M5零戰五二型、A7M烈風艦戰/N1K4-A紫電改四?
• 艦上爆擊機:D3A九九式艦爆、D4Y彗星艦爆、B7A流星艦攻
• 艦上攻擊機:B5N九七式艦攻、B6N天山艦攻、B7A流星艦攻
• 艦上偵察機:D3A/B5N兼、D4Y1-C二式艦偵一一型、C6N彩雲艦偵

日本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前後傳承的主力艦載機種除末代艦戰外,在終戰前都曾量產且戰鬥部署。舊型機通常轉為二線用作護航、反潛、訓練,前線航空母艦理應不會浪費空間搭載舊型機。

美國海軍在戰前就已採用飛行甲板繫置艦載機的作業模式,並以開放式機庫設計增加機庫面積。1943年中開始服役的Essex級航艦機庫與飛行甲板佔總搭載機數大致各半。而日本帝國海軍則全以機庫進行收納、補給油彈、維修等作業,故以雙層機庫增加面積,並採封閉式機庫設計以防護氣候、海象、戰鬥對艦載機後勤作業的影響。這兩種在航空母艦啟蒙期發展的教範各有利弊,但就實戰而言還是美國海軍佔了上風,但此結論無法排除美國在質與量上的優勢所造成的影響。

日本帝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後面臨正規航艦數量不足、飛行員質與量斷層、新式艦載機開發不順、既有艦載機生產不足等戰略窘境,因此即使甲板繫置可增加搭載機數,也無從擬定執行。

此外,美國海軍與日本帝國海軍皆將備用機計入航空母艦總搭載機數中,而英國皇家海軍則不計。這也造成數據比較上的困擾。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