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執行戰鬥空中巡邏任務的「零戰」兩機編組在珍珠港外海遭遇美國參議員Samuel Chapman的遊艇,於是將其擊沉且意欲滅口,以免日機出沒的訊息外洩。隨即兩架同樣也在執行戰鬥空中巡邏任務的Grumman F-14 Tomcat見狀,趨前與其交手纏鬥。兩架F-14垂直尾翼皆繪有髑髏海盜旗,隸屬美國海軍第84戰鬥機中隊(VF-84 "Jolly Rogers")。



這兩架「零戰」事實上是加拿大汽車暨鑄造公司(Canadian Car and Foundry,簡稱CC&F)生產的Harvard Mk. IV,亦即授權生產的North American T-6 Texan高級教練機衍生款。兩架的塗裝都是赤城航空隊的型式,垂直尾翼戰術編號分別為AI-114 (長機)與AI-113 (僚機)。當然這兩個編號當時並不存在。AI-114機身亦標註參與過1970年「突襲珍珠港」(Tora! Tora! Tora!)、1980年「碧血長天」以及1976-1978年NBC電視影集「黑羊中隊」(Baa Baa Black Sheep)的攝製。



電影中Samuel Chapman參議員在珍珠港事件前死去。此位虛構的政治人物借用了1941年一月因流行性感冒過世的奧克拉荷馬州民主黨眾議員Samuel Chapman Massingale的名號。

接下來當F-14受命與零戰纏鬥但尚未獲准開火時,就可看到零戰急催油門而F-14卻是在瀕臨失速的狀態翻滾,甚至已失速而俯衝加速再拉升。纏鬥中還因速度太快衝過頭,被零戰抓住機會咬尾射擊,幾乎沒有優勢可言。但一旦獲准開火後就立刻以高速脫離敵機,再佔據有利射擊位置,以機砲解決長機、飛彈解決僚機,根本不需要進入纏鬥。難得有電影能考慮到(或有機會考慮到)這些細節。
http://youtu.be/oyjNInIH4Hw
在1979年尚無擬真電腦成像技術的年代,飛行場景必須以實機拍攝。F-14失速速度約212 km/h,扮演零戰的AT-6極速335 km/h,巡航速度233 km/h。所以在AT-6以高速飛行、F-14以接近失速速度飛行的狀況下,約莫有50-100 km/h的操作空間,但在非平飛狀態F-14一不慎就會失速。這就是現代戰鬥機攔截慢速機的困擾。慢速機在遭攔截時會盡量降低速度並不時突然轉向,逼迫攔截機無法緊隨且須隨時繃緊神經,以避免失速及空中撞擊。實戰中F-14本就不必與零戰咬尾纏鬥,一擊離脫就終結了。
零戰長機飛行員鹿島大尉(臂章兩條粗橫槓)落海被俘,後在美軍航艦上企圖脫逃而遭擊斃。當時赤城航空隊零戰隊並無鹿島此人,且大尉階級僅有進藤三郎(第二次攻擊隊制空隊總指揮官)與指宿正信(第一次攻擊隊制空隊第二小隊)兩人。電影中的鹿島大尉理應擔任分隊長,座機垂直尾翼應在AI-114上下各有一條黃色條紋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