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tin.ku wrote:
這一台在印的時候會不會很吵?
別種的會進行一種叫翻盤的動作,翻盤聲聽說很吵...(恕刪)
這台沒有翻盤的動作,每層固化黏著在載台後Z軸上拉將固化層從PDMS分離,
如果面積較大樹脂槽會被拉起,樹脂槽有彈簧螺絲做緩衝將樹脂槽壓回平台。
這動作的聲音不大,最多是壓回時小小的啪一聲。
這台聲音有兩個地方,Z軸上下速度建議調慢(延長PDMS壽命,不要暴力快速拉離)
,步進馬達會在上下動作時有短暫的激磁音,聽起來很像蜂鳴器的"嗶"聲。
所以列印的時候會一直"嗶嗶"叫。
機台內投影機熱量高,所以後方有一顆110V的高風量風扇將機殼內熱量吹出去,
會聽到強烈的風吹聲,這個比較大聲一點。
吵不吵每個人感受不同,FDM一次四顆步進馬達的嗡嗡聲跟機構運動聲,
我照樣可以晚上開著印還睡的著,這台我是可以接受。
列印時間要看印什麼東西跟參數調教,3D列印常常都要跑上好幾個小時,
不過因為可以有很細的層高像是切0.05mm 層高,相對FDM切0.2mm層高,
需要花4倍時間列印4層才有0.2mm高度,當然同樣印0.2mm層高是快非常多。
SLA跟FDM因為有XY軸的水平移動,光點/噴頭的粗細、列印數量、圖案複雜度
、薄殼或填滿都會影響跑完一層路徑的時間,我有時光改變填充率就差了兩小時。
DLP完全不用管這些因素,投影一次就完成一層,影響的時間只有層高,
切的越細印好的時間越長,以及每層設定的曝光時間跟Z軸上下運動速度。
加快Z軸上下速度可以加快列印,不過這樣PDMS會耗損比較兇提早掛掉,
PDMS價格不便宜我是不想這樣操機器啦,目前的速度我已經很滿意了。
印這個頭像跑了1379層花了大概6小時,如果用FDM跑1379層我差不多
可以洗洗睡隔天下班再來看印好沒了。
縮時攝影Youtube上有官方的影片,光固化的縮時攝影都差不多那樣。
我還剩一點點料只能做列印測試,用完後開封模型專用料再來拍縮時攝影。
k62000 wrote:
我那台D-Force 改了很多東西,就是散熱風扇沒改過耶!
渦輪扇的固定架買來就長這樣,只是之前散熱器卡絲清不掉,
更換E3D V3噴頭組又重新印一個一樣的三角型支架而已。
然後側面散熱器風扇架配合新噴頭Size買現成塑膠件。
之前聽你提到 Phrozen 之後,我有做功課去了解光固化市場價格。
比較之下它們家機器跟耗材價格真的算便宜了。
您這個是很早期的機種了,我以為是您自己改裝的。
我是比較後期的機種了,要做固定架自己也會弄,只是還要
設計畫圖嫌麻煩就是了

原來您會買 Phrozen ,勸敗的兇手就是我啊...

結果我自己反而沒買(想買,不過錢花到VR上去了...)
還好這機器沒有漏氣,真是太好了~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k62000 wrote:
這台沒有翻盤的動作,每層固化黏著在載台後Z軸上拉將固化層從PDMS分離,
如果面積較大樹脂槽會被拉起,樹脂槽有彈簧螺絲做緩衝將樹脂槽壓回平台。
這動作的聲音不大,最多是壓回時小小的啪一聲。
這台聲音有兩個地方,Z軸上下速度建議調慢(延長PDMS壽命,不要暴力快速拉離)
,步進馬達會在上下動作時有短暫的激磁音,聽起來很像蜂鳴器的"嗶"聲。
所以列印的時候會一直"嗶嗶"叫。
機台內投影機熱量高,所以後方有一顆110V的高風量風扇將機殼內熱量吹出去,
會聽到強烈的風吹聲,這個比較大聲一點。
吵不吵每個人感受不同,FDM一次四顆步進馬達的嗡嗡聲跟機構運動聲,
我照樣可以晚上開著印還睡的著,這台我是可以接受。
列印時間要看印什麼東西跟參數調教,3D列印常常都要跑上好幾個小時,
不過因為可以有很細的層高像是切0.05mm 層高,相對FDM切0.2mm層高,
需要花4倍時間列印4層才有0.2mm高度,當然同樣印0.2mm層高是快非常多。
SLA跟FDM因為有XY軸的水平移動,光點/噴頭的粗細、列印數量、圖案複雜度
、薄殼或填滿都會影響跑完一層路徑的時間,我有時光改變填充率就差了兩小時。
DLP完全不用管這些因素,投影一次就完成一層,影響的時間只有層高,
切的越細印好的時間越長,以及每層設定的曝光時間跟Z軸上下運動速度。
加快Z軸上下速度可以加快列印,不過這樣PDMS會耗損比較兇提早掛掉,
PDMS價格不便宜我是不想這樣操機器啦,目前的速度我已經很滿意了。
印這個頭像跑了1379層花了大概6小時,如果用FDM跑1379層我差不多
可以洗洗睡隔天下班再來看印好沒了。
縮時攝影Youtube上有官方的影片,光固化的縮時攝影都差不多那樣。
我還剩一點點料只能做列印測試,用完後開封模型專用料再來拍縮時攝影。
如果要玩投影的話我打算玩下沉式的,最好是有刮板的。
一來沒有離型膜的耗材,二來下沉式印得會快一些(沒有離型/拔膜的動作,
刮完復位速度會快一點)。
但是會先買一台便宜的上昇式LCD機種(就是LCD螢幕改紫外光源)來試水溫。
D-Force我放客廳,人在旁邊用電腦,那個聲音我就快受不了了,現在改成用
TMC2100步進馬達驅動就沒聲音,只剩下風扇馬達跟送料擠出馬達的聲音
(擠出馬達電流比較高不適合用TMC2100)。
DLP有個好處是可以同時排好幾個東西一起印(如果擠得下的話),時間基本上
就是以最高的那個為準。FDM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時間跟印的面積,高度都成
正比...
等您其它的列印成品啦~~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bluesystem wrote:
原來您會買 Phrozen ,勸敗的兇手就是我啊...sorry
..(恕刪)
是啊,被你勸敗成功

不過也是你的介紹才知道光固化的價格已經開始下滑,
原本就很喜歡光固化的精細度,也曾被Form1吸引過,
只是Form1的樹脂價格我不夠有錢玩不起。
還好現在有這台經濟實惠的機器可以玩了。
我的D-Force是V2的第一批貨,跟後期的V2差很大。
這台初版機很多機構是列印件,玩了兩年早就劣化換過一輪了,
不過現在精度跑掉,層跟層間會有不平整問題。
尤其是噴頭座裂掉重印新的更換後更嚴重。
買Phrozen除了喜歡他的品質,也有一部分是要用它的列印精度,
印一套精度較好的列印件,更換掉D-Force目前各機構的列印件,
再重新調校看能不能修復,畢竟印大物件D-Force還是很好用。
下沉式我有找過一些資料,需較多的樹脂讓樹脂槽達到列印高度,
假設最大列印面積一樣是12x8公分,要印6公分高3公分直徑圓柱體,
就必須在樹脂槽倒入樹脂達到載台上方6公分以上高度,
當載台隨著列印下降到底時,才能確保液面仍有6公分高度完成列印。
這樣就要倒入576 ml 的樹脂,樹脂槽實際上比可列印面積的載台大,
最大列印面積或槽體越大則要倒入更多樹脂達6公分液面高度,
所以常常看到下沉式影片都是一大桶的樹脂。上升式的則只需考量
要印多大的物件倒入多少樹脂,相同6公分高3公分直徑圓柱體,
只需倒入43 ml 樹脂,考量槽體附著耗損大約50~60 ml也能印好。
我當初有在盤算這兩種型式,上升式的PDMS壽命短常常需花錢更換,
考量樹脂無法久放,倒入樹脂槽的開封樹脂保存時間也會縮短,
我的印量沒有很大,最後還是選擇比較省樹脂的上升式Phrozen,
尤其是官方那隻PDMS省錢自己DIY更換的影片,讓我斷了理智線,
既然有方法可以降低PDMS的花費,就把Phrozen帶回家了。
k62000 wrote:
是啊,被你勸敗成功
不過也是你的介紹才知道光固化的價格已經開始下滑,
原本就很喜歡光固化的精細度,也曾被Form1吸引過,
只是Form1的樹脂價格我不夠有錢玩不起。
還好現在有這台經濟實惠的機器可以玩了。
我的D-Force是V2的第一批貨,跟後期的V2差很大。
這台初版機很多機構是列印件,玩了兩年早就劣化換過一輪了,
不過現在精度跑掉,層跟層間會有不平整問題。
尤其是噴頭座裂掉重印新的更換後更嚴重。
買Phrozen除了喜歡他的品質,也有一部分是要用它的列印精度,
印一套精度較好的列印件,更換掉D-Force目前各機構的列印件,
再重新調校看能不能修復,畢竟印大物件D-Force還是很好用。
下沉式我有找過一些資料,需較多的樹脂讓樹脂槽達到列印高度,
假設最大列印面積一樣是12x8公分,要印6公分高3公分直徑圓柱體,
就必須在樹脂槽倒入樹脂達到載台上方6公分以上高度,
當載台隨著列印下降到底時,才能確保液面仍有6公分高度完成列印。
這樣就要倒入576 ml 的樹脂,樹脂槽實際上比可列印面積的載台大,
最大列印面積或槽體越大則要倒入更多樹脂達6公分液面高度,
所以常常看到下沉式影片都是一大桶的樹脂。上升式的則只需考量
要印多大的物件倒入多少樹脂,相同6公分高3公分直徑圓柱體,
只需倒入43 ml 樹脂,考量槽體附著耗損大約50~60 ml也能印好。
我當初有在盤算這兩種型式,上升式的PDMS壽命短常常需花錢更換,
考量樹脂無法久放,倒入樹脂槽的開封樹脂保存時間也會縮短,
我的印量沒有很大,最後還是選擇比較省樹脂的上升式Phrozen,
尤其是官方那隻PDMS省錢自己DIY更換的影片,讓我斷了理智線,
既然有方法可以降低PDMS的花費,就把Phrozen帶回家了。
D-Force要整理的話看是找淘寶原廠還是台灣經銷商,有很多後期改良的零件可以換。
我買的D-Force V2只有角件跟小東西是列印件,其它都已經是CNC金屬零件了。
下沉式目前是有濃鹽水這種方式來克服需要用很多樹脂的問題。其實樹脂倒出來
也沒那麼快劣化,可以留在樹脂槽用掉再補充。這些應用方式都需要時間去克服,
先求穩,能印出東西之後再來追求其它的吧。
PDMS能自己換是真的有好非常多... 因為光固化讓人比較擔心的是這些有
使用壽命的耗材問題。
如果Phrozen原廠有看這篇的話,我是不知道有沒有去問過光固機的DLP投影
模組的價格,因為這台機器有一半的成本我想都在光源上面,而市售投影機
其實有很多東西是光固化機沒必要的成本(像色輪什麼都不用,因為不用彩色)。
如果能再想辦法降低光源的成本,應該會更好推。
另外有一台也是台灣研發的平價SLA,不綁耗材的機器,價格在四萬元左右
(DIY套件)。不過目前沒看到有人買來開箱分享心得就了...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bluesystem wrote:
如果要玩投影的話我...(恕刪)
很好的開箱文呀,我剛接觸3D 列印

想要做建築物模型,最近有注意這台Phrozen
有好多問題想問


FDM的精度和速度是不是沒有辦法跟DLP比下去?
0.1mm DLP 跟 0.1mm FDM 的列印出來會有差嗎?
拉遠投影機的距離可不可以放大列印面積?精度上會不會差很多?
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投影機(如4K的)代替Acer的增加精度和面積?
第三方的光敏樹脂都可以應用在Phrozen上嗎?
還有用不完的樹脂要怎樣處理呀?
感謝大大
看到大大想說玩下沉式的,有刮板的
我找到一台香港造的DLP Octave Light R1
完全符合要求,和 Form 2 的價錢差不多
期待大大的開箱文呀,哈哈

Iks9245 wrote:
FDM的精度和速度是不是沒有辦法跟DLP比下去?
0.1mm DLP 跟 0.1mm FDM 的列印出來會有差嗎?
拉遠投影機的距離可不可以放大列印面積?精度上會不會差很多?
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投影機(如4K的)代替Acer的增加精度和面積?
第三方的光敏樹脂都可以應用在Phrozen上嗎?
還有用不完的樹脂要怎樣處理呀?..(恕刪)
FDM精細度沒辦法跟DLP/SLA比,精細度看層高跟水平解析。
FDM是擠出半融化的膠狀物質,層高(能擠出膠狀的最低高度)
很容易遇到瓶頸,層高太低會擠不出膠,0.1mm差不多極限了。
DLP/SLA的樹脂是水水的液態,不同樹脂有不同特性,
較精細的樹脂層高可以做到0.02mm的層高精細度。
水平解析FDM看噴頭口徑,一樣太小又擠不出膠或容易阻塞,
一般0.4mm,0.3mm應該還可以,0.2mm就不容易了。
SLA/DLP看最小光點大小,Phrozen One出廠是0.075mm,
調整投影機距離最小可到0.050mm。
垂直精細度
FDM 0.1mm 光固化0.02mm
水平精細度
FDM 0.3mm 光固化0.05mm
由以上比較就知道精細度FDM沒辦法比,不過比印大面積,
比列印成本低廉,目前FDM還是最好的選擇。
同樣0.1mm層高列印,很遺憾FDM還是輸。
FDM就像繞水管,每層的邊緣是圓弧狀的,邊緣層積紋會很明顯。
光固化就像疊蛋糕,層積紋放大看還是有,但是邊緣精細很多。
列印速度在相同層高下 DLP(非常快) > SLA(很快) > FDM (慢)。
同時列印10個物件 DLP(一樣快) > SLA / FDM (10倍以上時間),
因為DLP沒在管你印幾個或是圖形多複雜,一投影就是一層完工。
我印自己設計的拖鏈零件,單個20mmx15mmx15mm FDM印20分鐘。
我印一盤50個就要放著機器跑上一整天,現在這種事我會交給Phrozen。
拉遠投影機理論上可以放大列印面積,但是水平解析度會降低。
現成機器要放大很難,因為樹脂槽、載台就只有這麼大,
除非自己DIY訂做打造一台。不過這麼多家廠商經過長期開發,
最後大家出的機器列印面積大小都差不多,表示要更大會發生一些問題。
(就像FDM沒有人會推出0.05mm噴頭,因為沒辦法用擠不出來)
4K投影機理論上可以讓水平解析度更精細,
不過目前使用1080P就已經很精細了說。
官方調配樹脂他們是已經測試出每種料適宜的曝光時間、可用層高等參數,
第三方樹脂就需要自己去嘗試看看,有時光是曝光的秒數也會影響成果。
不過影響不大,最多只是沒發揮出該第三方樹脂的最佳效果而已。
我當初找FDM線材也是各家適合的列印溫度、速度都不一樣,
也是在錯誤中學習自己慢慢抓出最佳參數的。只是樹脂比較貴會較費錢。
沒用完短時間放在樹脂槽幾天沒關係,要放上一段時間的話用濾網漏斗
過濾掉固化的碎塊,另外找個不透光有瓶蓋的瓶子存放就好。
(回收料不要倒回新料的瓶子)
另外,需注意光敏樹脂不耐久放,官方是說未開封可以存放3個月左右。
所以不適合像FDM一次採購一批存放,樹脂放久了會變質。
淺灰色是去年我的D-Force機器精度還沒跑掉時印的FDM列印件,層高就是0.1mm。
深灰色是Phrozen的模型專用料,昨天換料基本測試印的,當時求快列印層高也是0.1mm。
(原本要試紅色一般料跟模型料的差異,昨天出了意外樹脂槽破了,下週再更新)
雖然iPhone近拍很弱,不過從光線的反射FDM的層積紋就看的很明顯了。

截圖放大調曝光後更清楚,這就是我說的FDM就像繞水管,
原本就是擠出來的條狀絲,所以層高壓到0.1mm層積紋只是比較細密。

而DLP就像一片一片的薄片蛋糕堆疊起來,當然作不出塑膠射出模具那種光滑鏡面。
而且也不是完全平整還是有一些波紋,可是不會有FDM層層分明的溝槽。

若是列印後要作打磨,由於FDM層跟層間的溝槽頗深,
磨平效果不佳,還不如學arieslyu大大的作品把紋路當特色,
或是用補土補平上漆。
光固化樹脂硬化後的表面硬度、抗刮性比FDM的ABS/PLA弱一些,
加上原本就有較平整的表面,要打磨很輕鬆就有不錯的效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