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e_lee wrote:
前一陣子,我看到日本...(恕刪)
捧有~~~~
恭喜你啊!!!DIY無敵!
小小建議! 既然你走到了外部USB供電這一步,說好不好說壞也不壞!
如果說製作一個VER 2.0版本...把吸塵器的上蓋更新成能夠放入1顆18650和5V昇壓電路!
那就不用拖著線到處跑瞜!!!!!
jake_lee wrote:
前一陣子,我看到日本雜誌大人的科學出了一版桌面型掃地機器人, 日本人的驚奇小發明真是無所不在, 難怪大人的科學雖然貴 但銷售量一樣那麼好 話說我去年六月剛好也買了一台IROBOT家用掃地機器人 成效非常的好 出門預約自動清理 家裡便一塵不染 那麼自動化的掃除方法 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上班族真是一大福音 於是 我也在想 作一台機器人 也省去了我拿著雞毛禫子在那邊清理的麻煩(現代人真是懶)
於是我開始了為期四個月不眠不休的努力 打造掃地機器人的夢想王國
開箱圖
開始設計的草稿圖 原本想設計圓形的機器人 但裡面零件真的有點給他多 結果變成方型的樣式 不過市售的機器人形狀本來就很多 我想重點在於清理跟吸力的部分 最後就跟自己妥協了
在畫草圖的同時 也記錄下來手邊電子零件的尺寸 方便後續再KEY三低的時候 更準確
在完成成品後 才會發現這些草稿真是珍貴 畢竟是腦子想的跟成品溝通的橋梁 但其中也有很多差異妥協的地方都是在實作的時候 才會發現到 比如說前面保險桿原本要加裝防撞的感應裝置 也因為空間太小兒因此放棄 現實真是殘酷
當概念與尺寸都抓好了以後 真正頭疼的就來了 (順帶一提我是工業設計的背景,所以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硬體 軟體 機構的部分 做完的這個才真正了解電子的運作 電路圖 軟體怎麼KEY 感謝古歌跟YOUTUBE)
開始KEY MODEL 這個時候之前的電子零件尺寸都要KEY進去 沒KEY就不知道你還有多少空間可以塞多少東西 剖了一個截面圖來看 可以看的道空間 結構 干涉
三D印表機真的越來越方便 KEY完3D模型後 很多呎吋需要一編列印出來一邊確認 畢竟牙膏式的印表機還是有她些微縮水的問題 對於組配件很多需要緊配的產品 是一大考驗
到這邊也花了兩個月的下班後休息時間 中間東想想西改改 記得兩個月後 有點疲勞了 我就一個月沒在碰這個東西 (記得好像是再也塞不下那些密密麻麻的線到中間的空間裡 見下圖) 於是機器人就晾在桌角積了一個月的灰塵
原本是掃地機器人可以獨立作業而不需要外來電源 但因內部空間實在太小 塞不下令一顆九伏電源 才改成USB 供電 這也是理想與現實的殘酷吧
四個月後 終於有個東西可以跟大人的科學那台可以PK了
吸力成果展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SIhU_ySWnc&feature=youtu.be
工作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_HRcgKzN7g&feature=youtu.be
做完了這個案子後 我想我可以好好個過個年了 想想花了四個月的時間 不過也學到很多東西 大家也可以到
http://www.instructables.com/tag/type-id/?sort=none&q=jake_lee
參觀我其他的作品 新年快樂 下回再見囉...(恕刪)
高雄第一科大機械與自動化系的余志成老師就是在開發清掃機器人,台灣的業界有與他合作,有興趣想更深入可以與他連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