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架Polikarpov I-16 Type 10經歷不詳,以戰術編號2409可推論為廿四中隊9號機,服役期間可能介於1940年六月至1942年五月之間。本機相關紀錄不明,亦無照片佐證。推測可能是因某文獻提及本機曾參與1940年9月13日壁山空戰,使後世捕風捉影,進而創造出這架第二次中日戰爭中國空軍I-16的模型範本。
操作Curtiss Hawk III (霍克三)的廿四中隊在1938年四月由五大隊抽離成為獨立中隊,同時配發少量I-16。蘇聯軍援的I-16 Type 10雖也在此時間點開始進入中國戰場,但當時廿四中隊配發舊式Type 5抑或新式Type 10則未明。同年九月底該中隊劃歸四大隊運作。
1941年一、二月間三大隊及四大隊相繼赴新疆哈密接收蘇聯軍援新機:三大隊配發17架I-153、四大隊配發20架I-153與35架I-16 Type 10。四大隊各中隊以兩機型混編,僅廿四中隊全以I-16 Type 10編成。此時中國空軍稱I-16 Type 10為伊16三型,與一型(Type 5)及二型(Type 5後期型)區分。I-16 Type 5後期型具有後繼衍生型Type 10的部份外形特徵,可與前期型明顯區別,因此在部份文獻中稱為Type 6;但這並非蘇聯空軍制式稱謂,之後卻以訛傳訛。擔任廿四中隊中隊長的柳哲生則未以伊16三型締造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