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iu0130 wrote:好文章,先按個讚先~
平衡翼版直昇機基本調...(恕刪)
lliu0130 wrote:
庚、響六聲(BEC雷壓):中,5.5V。(60A以上, 35A沒有可調BEC)
實際上亞拓有第六段的 ESC 15X 25X 60G 70G 這些都是有第六段設定的
就單獨 35X 沒有,為什麼?我也不知道...
lliu0130 wrote:
1.此步驟主要調整在油門搖桿在中立點時,螺距應為零度。
把螺距規夾在主旋翼約25%左右的位置,這時油門搖桿移至中立點,
我記得實務上在量螺距時,螺距規應該夾在旋翼的外側而不是內側
因為槳是靠外側在施力的,當應力在槳面上時,槳形變最厲害的地方應該也是外緣
所以我們都是掛在外側 1/4 或 2/3 的位置上,以亞拓的原廠槳來看,剛好就是 I 的位置附近
所以我都掛在 I 上,兩側的位置也一致,誤差也小.
以上是個人淺見,如有謬誤,尚請前輩指正.
lliu0130 wrote:
應是外側 25%-3...(恕刪)
那是因為槳掛上尺後會稍稍下垂,只要兩側一致就能調準,
自從我用數位規後發現過去的認知跟數位規調出來差很多...
另外,上下的 P 值一致的優先序比中立點零度高
也就是說,如果你中間點零度,但上下 P 值不一致時,應該是要妥協於上下 P 值一致
中立點零度就不要鳥它了
(差距在一度左右可以無視,如果差很多,那就要重調,代表十字盤高度設定有錯)
通常這種問題在 FL 上比較容易發生,有些 3G 系統上下 P 是固定的,不能各別設定
(例如亞拓 3G VBAR,像野獸就可以各別設定上下 P 的度數.)
但當 FL 大槳夾的擺臂又很開時就很容易遇到這種情形(例如像 RJX 450 那種型式)
hoba wrote:
那是因為槳掛上尺後會稍稍下垂,只要兩側一致就能調準,
另外,上下的 P 值一致的優先序比中立點零度高
也就是說,如果你中間點零度,但上下 P 值不一致時,應該是要妥協於上下 P 值一致
中立點零度就不要鳥它了
(差距在一度左右可以無視,如果差很多,那就要重調,代表十字盤高度設定有錯)
通常這種問題在 FL 上比較容易發生,有些 3G 系統上下 P 是固定的,不能各別設定
(例如亞拓 3G VBAR,像野獸就可以各別設定上下 P 的度數.)
但當 FL 大槳夾的擺臂又很開時就很容易遇到這種情形(例如像 RJX 450 那種型式)..(恕刪)
我目前手上 450/3GX, 600E Pro,都可調到 mid stick 0 度, 上下P值一樣.
像 600 級,螺距規掛中間偏外,如同你講的會有點下垂..量到都快"變臉"了..XD.
所以我才都用中間偏內
wawalal wrote:
謝謝劉大詳細的說明像...(恕刪)
一直覺得是,你的450仍然沒有調好…
還有,控上的D/R設定,也可以很明顯的設到你想要的手感,機體機械部份調校控上操控設定都很重要
小機子都能升空停懸,大機子保證比小機子更好停(ej大也回過我,大機子優勢在於動力強,旋翼面大,浮力大)
模擬器設定請參照 http://www.rctw.net/thread-161299-1-1.html ,有問題在發問囉
模擬器上保證翻的過去,但翻過去不保證你停的住,停的住也不代表你實機也停的住(飛實機有心裡壓力+外在環境變數)
模擬器主要練習目的,要練到你要的動作準確度高,0 錯舵(打舵要練到不用想),想飛的位子都有達到,實機才可上新動作(以0炸機為準則是這麼做啦…,心臟強、荷包深的,好像知道方法就能把實機當模擬器一樣飛了),加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