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享】米格15bis 1765號劉承司投誠機


這一盒是田宮1/48的米格15bis,1995年上市時是當時的決定版
我在4年前再度購入此模型,儘管已經28年,但仍是此模型的翹楚
水貼是使用對岸大陸同好方佩尼工作室的水貼
以及使用Kasl出品的排氣尾管樹脂改套
這是一個小品模型,大概花了22天就完工


1962年3月3日,中共海軍航空兵第六師第16團第3大隊第8中隊飛行員劉承司少尉駕駛。從浙江路橋機場起飛,降落至桃園大園空軍基地,投奔自由。


1950 年 11 月,聯合國戰鬥機飛行員首次遭遇一架蘇聯製造的 MiG-15 後掠翼戰鬥機。一夜之間,隨著北美F-86軍刀式噴射機和MiG-15(北約代號為柴把)在朝鮮上空交戰,MiG這個名字在西方世界變得聲名狼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航空兵希望跟上西方設計的飛機,因此許多擄獲的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設計很快就得到測試和評估。由庫爾特·譚克設計的德國福克武夫TA-183 後掠翼戰鬥機雖然從未試飛過,但有著巨大的展望。其35度後掠翼、高T型尾翼、0.9馬赫的設計速度、超過10000公尺的升限,將是一款令人生畏的戰鬥機。 蘇聯人對設計進行了一些修改,並將其命名為 S-01(S 為後掠翼)。 它由米格設計局建造,並於 1947 年 12 月首飛,使用原裝英國勞斯萊斯 Nene 一型渦輪噴射發動機。該設計於 1948 年末作為MiG-15 投入生產。MiG-15 bis 是改進型,使用更強大的 5,950磅靜推力 VK-1 發動機,可實現更大的航程和更高的升限。它於 1950 年投入大量生產,配備兩門 NR-23 23 mm機砲和一門 N37 37 mm機砲,安裝在可由手動曲柄降低的內部平台上,用於維修和重新武裝。許多 MiG-15 bis 戰鬥機至今仍在飛行,並且可以在世界各地的航展上看到它們的表演。
















華人軍隊的特殊文化,兩個標語都在副油箱外側
左側是「勤學苦練盛開五好之花」
右側是「發奮圖強誓奪四好機組」
不要問我什麼是「五好之花』?什麼又是「四好機組』
說實在,我不知道.....
2023-11-26 8:31 發佈
劉承司投誠已經是1962年了,當時MIG-19都推出了,MIG-15除了政治宣傳外沒有太多的技術研究價值,
比較有趣的應該是1953/9/21 投誠到南韓金浦機場的這架MIG-15,讓美國摸清楚了米格機的性能。
下面是來自美國空軍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United States Air Force)的照片。





這幾天逛淘寶
小號手1/48有引擎的米格15
湊免運一台200多就可以買到家了哩
感覺比駕機投誠還便宜
不只看模型還看歷史
格里奧斯 wrote:
劉承司投誠已經是1962...(恕刪)

是的,不過卻是國軍第一次獲得完整的米格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