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3、2、1,燈滅、起跑、全油門!
即使過了這麼久,還是記得當我徹底愛上F1的那一天。 那一晚我打開了Netflix,還在煩惱要看什麼配飯,"Drive to Survive(飆速求生)"這個看起來很帥的標題和封面就這樣進入了我的視線,結果就在同一天,直到終點線的方格旗在最後一集揮下,我才發現已經凌晨三點。 從此這個均速200+km的運動成為了我追逐的中心。
以前的我總覺得F1沉悶,20個人開著看似一模一樣的賽車繞著同樣的賽道幾十圈只為了看誰最先衝線,我的耐心可沒有好到在電視前守著一兩個小時就為了這幾分鐘的高潮。 然而,現在的我才知道這兩個小時中的每一秒都是戲,我看懂了進站策略,看懂了輪胎的差異,看懂了比賽背後車隊和車手之間的競合,幾千小時的努力只為了在賽道上賺取比別人快0.X秒的差距,想要站上頒獎台捧起冠軍盃,需要的付出遠遠超出任何人的想像。
從那一天起我一場比賽不漏地追了整整三年,不放過任何一個報導或賽評,甚至到現場看了新加坡大獎賽,而今天分享的這台Minichamps 1:18紅牛賽車模型算是我對這項運動渴望的一種救贖。

這台模型是依照2019年德國大獎賽的冠軍賽車製作,車手來自荷蘭。 看完第一季飆速求生時我對這位車手的印象極差,因為螢幕上的他年輕、衝動、態度桀驁不馴,就像一個自視甚高的屁孩。然而經過了三年,一場又一場的比賽後我才發現自己已經深深著迷於他在賽道上的魅力,他的駕駛風格直接強硬,節奏明快,對手一瞬間的鬆懈換到的就是被全然吞噬的下場。
而曾經讓我反感的態度,在長時間的觀察下才逐漸了解到這樣的性格其實是作為一位F1車手所必須要具備的心理素質,因為在賽道上你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在場上作戰的就是自己和這台戰車,一旦你對自己產生懷疑,如果沒有必勝的決心,那麼在起跑前其實已經注定了你只能目送別人在你之前衝線。
去年他收獲了生涯第一座世界冠軍,他叫做Max Verstappen,my favorite F1 driver on the track。

開箱Part I : 本體

這台1:18的賽車是紅牛車隊在2019年打造的BR15。在混合動力時代,紅牛的賽車是賽道上少數還有力和霸主賓士一戰的競爭者之一,而紅牛賽車以消光墨藍搭配紅黃鬥牛logo一直都是賽道上最搶眼的塗裝之一。
目前比較著名的進階汽車模型製造商有兩間,Spark以及Minichamps,網路上經常有人拿這兩間的作品放對比較,因為兩間工藝上各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在品質上都有一定水準。
從我自己的觀察來看Spark的厲害之處偏向於取得授權的部份,他們所製作的模型大多都是經典賽事的冠軍戰車,對於車迷來說或許更有收藏價值; 而Minichamps的作品則是在賽事或車手的組合選擇上或多或少有些缺憾,但如果有找到喜歡的組合那麼他們的作品品質不會讓你失望。
而我選擇這台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少數Minichamps出品的紅牛冠軍車,而且一直以來都覺得以紅牛的車身塗裝來看,在色調上最適合搭配的輪胎不是紅胎(軟胎)就是黃胎(中性胎),這台冠軍車+紅胎的組合在看到的當下就確定是我的唯一選擇。

然後,這台限量504台的2019年德國GP冠軍車就這樣落腳在我家的展示櫃中。

拍攝過程中因為家裡沒有合格的攝影棚或佈景,於是借用了之前開箱過的XM STUDIO BATMAN SHUGO的外箱當背景,沒想到兩者組合起來意外地搭調,算是意外的驚喜。


開箱Part II : 細節

1:18的比例讓模型有更多在細節上的發揮空間,車體以合金打造,附掛的部件如底盤、後視鏡、鼻尾翼等等雖然是塑料,不過在材質的模擬上都有盡到該有的本份。
而車體由於是使用金屬材質所以在塗裝上佔了先天的優勢,消光漆噴塗上後的機械質感無懈可擊。而車花也採用了噴塗工法而不是貼紙,完全服貼於車體上所呈現的整體感就是我最後選擇Minichamps而不是Spark的決定性因素。

看著引擎室兩側平整的塗裝和贊助商logo,少了貼紙的凸起段差看起來感覺就是舒服,也與實車更為接近。
左側

右側

後視鏡上理所當然地貼上了帶反射的貼紙。

駕駛艙內的細節就相對沒有這麼講究,就是一個簡單的駕駛頭盔和相對潦草的駕駛身形描繪以及方向盤,雖然塗裝受限於尺寸和形體的複雜度與車身相比不算精緻,但反正車子才是重點所以就不計較太多了。



Red Bull,給你一對翅膀。

這句廣告詞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2016年紅牛車隊和超跑廠Aston Martin結盟,作為主要贊助商之一,Aston Martin的飛翼標誌讓這台紅牛戰車身上多添了一對翅膀。

但這個合作關係在去年已經畫下句點,因為Aston Martin已經取代印度威力車隊(BWT)成為一支獨立運作的車隊。
但總而言之,這雙額外的翅膀也算是在紅牛隊伍發展史上留下了一個標記。

看到這裡眼尖的版友們或許已經注意到這台模型有個強迫症難以忽視的瑕疵,就是從車頭正前方看,車身部件並沒有縱向對齊,尾翼微微向左偏擺了大約一度,車手頭盔後方的引擎進氣孔則是向右微傾。在發現的當下確實有些失望,不曉得有甚麼方式可以修正回來(尤其是尾翼,這裡是塑料部件或許更有機會修正回來),還請專業的版友們給我一些建議


最後要帶大家看的則是懸吊系統和底盤。

這裡也是整部模型機械結構感最鮮明的部份,不只將前後輪的懸吊結構鉅細靡遺地描繪出來,甚至連碳纖材質的紋路也沒有放過。


車輪的部份則是另一個Minichamps與Spark之間的分野,Minichamps的是可轉動設計而Spark則是固定式。雖然這種高單價模型總不會拿去地上到處嚕,但對我來說可以轉動的設計賦予這台模型車的是一個動態的靈魂。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有更多的人因為看到我的文章而對F1這項運動產生興趣,進而找到你喜歡的車隊、支持的車手 ; F1的2022 賽季即將在3/19啟動,大家還有時間把目前三季的飆速求生給追完,這部紀錄片劇集將每一年的賽事精華透過重新剪輯帶你快速認識F1這個比賽、這項產業還有所有參與其中的人物間的各種drama,不論是畫面呈現或是音效都是頂尖的電影規格。而且今年是採用全新設計規則的賽車,所有車隊在以前透過技術革新和經驗累積出來的優勢可以說是歸零,所以大車廠不見得能繼續稱霸,而小車隊也有機會挑戰強權競逐頒獎台,你這時候不入坑還有什麼時候能入?
May the fastest man win and join me on the track, would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