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4是由美國飛行員、航空器業者華特·比奇設計, 由比奇航空器35型機「富豪」衍生而來,用以取代美軍當時使用的T-6「德州人」教練機, 首航是在1948年12月2日由比奇航空器的試飛員Vern Carstens完成的。當時美國空軍訂購3架測試機並賦予「YT-34」編號。1953年YT-34被賦予T-34編號開始正式服役於美國空軍,1955年5月,T-34B開始服役於美國海軍。T-34A由1953年開始量產直到1956年,加拿大、日本,以及阿根廷都曾在原廠授權下自行生產。美國空軍於1960年開始以T-37鳴鳥式教練機替換T-34;然而直到21世紀仍有許多國家的海空軍維持使用T-34。中華民國空軍自1985年採購T-34C,編制有49架,目前仍有40架服役
目前如果要製作這款飛機在市面上的選擇屈指可數且價格不斐, 模型的外盒可見歲月的痕跡

絕版是殘酷的,花2500元買這樣的東西說明了一件事, 對這個飛機真的要很有愛啊!

黃色的零件為樹脂材質但精緻度不佳, 且造成之後組裝上的困難

座艙罩並非塑膠射出而是用透明塑膠片熱壓成型, 必須自行裁切出外型因此精緻度大打折扣

機身材質偏厚 (約3mm) 且偏硬, 打磨時花了不少力氣跟時間

座艙非常的簡陋儀表板上面也無刻度, 只能靠乾刷刷出質感 (尚未處理)


結合座艙時因無定位卡榫需使用膠板自製(能固定就好形狀不重要)

黃色零件為前輪艙, 黏合時一樣先須先做出定位卡榫, 由於是樹脂材質需用三秒膠, 黏合時增加了不少困難度和時間做調整

製作螺旋槳飛機時多半需在前端加重避免頭輕腳重而蹺起, 圖片可見在前方已放了不少的鉛片, 結果在最後組合完成時重量依然不足, 只好從前方儀表板兩側的空隙再塞入增加重量

這次採直做方式依序將他組合完成, 來看看成品照吧!







俯視圖







上下圖


後記: 製作這架飛機的水貼需另購, 噴漆時參考貼紙所附的說明書做噴塗, 結果在最後組裝機翼左側前端天線時, 才發現機翼兩端的橘色色塊實機較窄並未超出天線, 由於已製作完成因此就不另行修改, 算是製作上的一個小缺失
這架飛機是小弟製作模型以來碰過品質最糟糕的一盒, 粗造不堪毫無精緻度可言, 但如果要製作此型飛機這也是唯一的選擇, 期望將來有廠商能開發出更棒的產品, 下次再見!









左翼前緣突出的是攻角感測傳送器(angle of attack transmitter)。



, 下次製作時必當更小心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