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二次大戰傑作機 - 就等這一台了

說實話,我對日本機沒興趣,

到現在也只收了Bf109G,並且等待野馬跟地獄貓中。


剛看了一下日本迪亞哥官網,發現了這台,非等到不可啊 !!!


二次大戰傑作機 - 就等這一台了
2017-06-15 0:2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大戰傑作機
這個好,我也來收一台……

CROCKETT wrote:
說實話,我對日本機...(恕刪)

我倒是很期待下一期的噴火式
歐洲戰場最重要的機種之一
幫助英國撐過最難熬的階段
性能超越大部分的美式戰機
後期P-51野馬出現才被比下去
sogo5370 wrote: 
我倒是很期待下一期的噴火式
歐洲戰場最重要的機種之一
幫助英國撐過最難熬的階段
性能超越大部分的美式戰機
後期P-51野馬出現才被比下去

盟軍這些戰鬥機孰優孰劣並沒有標準答案。首先,它們沒有對戰紀錄(當然交戰雙方對戰戰績也受飛行員素質、接敵戰術、國力狀況等因素所影響);其次,所謂的性能其實是多項表現的總稱,包含低中高空的極速、爬升率、迴旋桶滾俯衝表現、火力、續航力、酬載量、防護力等。各機種隨各自的特長而有分工。噴火式以迴旋性著稱,但續航力不足,無法勝任初期P-38/P-47和後期P-51所肩負的重轟炸機群長程護航任務。火力、防護力也無法取代P-47擅長的對地密接支援。再者,這些戰鬥機都有多次改款,性能也大不相同。比較時應考慮型號的差異。最後,美國在1941年底對軸心國宣戰、1942年春季開始部署於歐洲戰場、同年夏秋之際才開始進行戰鬥任務。在此之前英國已經跟德國打了兩三年,不但在大不列顛空戰嚇阻德國空軍,也累積了實戰經驗。

redshoulder wrote:
盟軍這些戰鬥機孰優孰...(恕刪)

英軍在美軍正式宣戰前曾與美軍訂購戰機,但後來都發現不如噴火式而退貨,噴火式雖然行逞短,但是這樣的航程守護英吉利海峽綽綽有餘。

美式戰機為了因應太平洋的遼闊,所以大都有很高的續航力,噴火式拿到太平洋來可能就只能就完全不適任了,只能當岸防,但是美式戰機扣掉續航力,大部分素質都不如噴火式,所以我才會說是歐洲最重要的戰機啊,沒有噴火式英吉利海峽根本守不住

個人對於spitfir並沒有太多好感
只知道它的確是英倫空戰的要角
噴火 I 、II跟bf109 E
可說是平分秋色,但又不及 bf 109 F

甚至噴火 5以前遇到fw 190 A
在5000公尺低空下只能逃之夭夭

直到噴火 9以後才又恢復對等的局面

爾後噴火不斷發展
從11、14、16、18...應該有到24型
也分低空、高空型專業戰機

引擎也換了幾個型式
也算是英國最偉大的戰鬥機

其實各國的後期型戰機都各有千秋

野馬只能說是各項指標最為均衡

更重要的是

它參與的空戰算是後期最多的盟軍


此次廸亞哥出的噴火

不知是 5 還是 9

應該也會收一台

我看了一下日本跟台灣兩方,

好像出的順序不是一樣的??
sogo5370 wrote: 英軍在美軍正式宣戰前曾與美軍訂購戰機,但後來都發現不如噴火式而退貨,噴火式雖然行逞短,但是這樣的航程守護英吉利海峽綽綽有餘。...(恕刪)

美國參戰前提供歐洲盟邦採購的戰鬥機包括英國訂購的Bell Airacobra (P-39)、比利時訂購的Brewster Buffalo (F2A)、法國訂購的Curtiss Mohawk (P-36)、英法兩國訂購的Curtiss Tomahawk/Kittyhawk (P-40)等外銷型(通常針對外銷國的需求而調整火力配置、更換發動機、修改氣動構形等)以及英法比三國訂購的Grumman Martlet/Wildcat (F4F)。除了戰鬥機之外,也包括輕/中/重型轟炸機、俯衝轟炸機、攻擊機、水上飛機、教練機等類別。這些國家向美國採購軍用飛機是為了在既有國防實力基礎上快速增強軍力、補充與德國交戰的損耗,但各機型發展之初並非針對這些國家的特定戰略思惟與戰術需求而量身打造。然而英國對高空性能的需求直接啟發了North American P-51 Mustang的發展。

除了Martlet/Wildcat艦載戰鬥機有其特殊屬性之外,英國當時對陸基戰鬥機的需求是在三萬呎高空與來犯德機的纏鬥性,所以高空性能不佳的Airacobra、Buffalo、Tomahawk皆判定不適用於歐洲戰場。Mohawk的操控性與迴旋性倒是比Spitfire Mk. I還優秀,但速度較慢,所以也未採用。Airacobra在敦克爾克執行唯一一次對地攻擊任務後移交給蘇聯。法比所訂購的各機型數量則在兩國投降後都由英國接手:Buffalo、Mohawk和Tomahawk/Kittyhawk送往遠東和北非戰區。





至於性能云云還是取決於需求。沒有機械增壓器的Airacobra自然沒有高空性能可言,但講求低空密接支援的蘇聯就能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Buffalo以當時水準來看本就已過時,但1941-1945年間芬蘭空軍以此機型對蘇聯仍創下33:1的交換率。Tomahawk/Kittyhawk後來則逐漸取代Hawker Hurricane。


sogo5370 wrote:
英軍在美軍正式宣戰...(恕刪)

我覺得要看時期和用途
P51算有英國皇家空軍訂單才真正確定可量產
美國一開始可不太理P51
spitfire如果可滿足需求就不需要再買P51啦

尤其後期反攻
要有續航力護航轟炸機
又要足夠纏鬥能力可以和德國戰機周旋
才造就P51D在二戰後期的重要的地位

像P39在蘇聯,F2A在芬蘭,P40在中國
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這些機種在其他地方可能被嫌到受不了
今天顺利買到 噴火 5b

満意

細節比之前買的「柯基犬」的還精緻

(除了20mm機炮實在需要校正)

而且金額只有2/3不到



估且不論性能誰優誰劣

仔細比對了spitfire V 和bf 109 G

噴火式 無論在身型線條 或是 圖裝

的確比修密特好看得多



這一台真的值得收藏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