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多說, 先看影片:
主要功能: 循序/隨機發牌, 牌張辨識, 13支AI
主要材料: 樹莓派2/攝影機, 樂高科技零件, 2顆PF馬達(8883), HMC5883l電子羅盤
====
想當年高中死黨(以下簡稱兄弟)聚會時總是喜歡玩13支.
因此念研究所時, 寫了13支AI程式. 靠著跟電腦學習, 十幾年來贏多輸少.
最近兄弟們各個成家立業, 能湊齊四家的機會不多, 因此萌發讓電腦湊一家的念頭.
雖然強者我兄弟已經把當年的13支單機版改成連線版, 但沒有實際摸到牌總是少了點感覺.
幾經討論後, 決定打造發牌機, 並用發牌機來擺13支.
====
開發的過程充滿挑戰與樂趣. 首先想到的是把牌張分離, 也就是做出"發"的動作.
"就用輪胎吧." 這部分比想像中順利, 接下來分家就更容易了.
用伺服馬達可以輕易完成分家的動作, 就這樣第1代發牌機誕生了:
其實在這之前, 由於想像中使用伺服馬達不成問題, 且當時手上缺少伺服馬達,
所以先用直流馬達挑戰了比較難的牌盒模式: (算是0.9代)
但牌盒的速度與準度難以突破, 因此回頭開發旋轉發牌的模式.
花了點時間把穩定性調整好後, 開始想要玩點樂子, "就來挑戰速度吧."
第1代發牌機一副牌分四家最快18秒, 且兄弟說它的脖子好像快斷了, 所以開始研發第2代發牌機.
期間也想過火車發牌機等等模式, 最後還是決定自走轉盤最經濟實惠.
請大家先猜一下最快可以幾秒發完? 在公布答案之前, 先來看一下隨機發牌:
隨機發牌的好處是不用洗牌, 當然也不用擔心有人做牌.
到了最後壓軸的時刻了, 在換上大輪胎與發牌程序最佳化後:
恩, 發一副牌不用五秒, 夠快了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