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路七段真的很難搞,難度超過冷水坑段,陡坡長,一個緊接一個,沒機會喘氣,只能硬撐.
湖底路不算長,坡很陡,難度略高於永公路,一個樣難騎.接陽明公園時快開口罵街了.
接陽明山的路就這幾條,沒走過的,純觀光走一遭也不錯啦!
今天有一個特別經驗<騎回頭>,在爬湖底路陡坡時,氣快用盡,眼前又出現超陡坡,又無喘息空間,自忖上不去了,不想下馬,臨機一動,慢慢下滑五公尺,喘到氣了,回頭再衝上坡,是不是蠻新鮮的!
這兩條路一條是Steven帶的,另一條是大未來提供的,都是很多車友曾騎過的線,沒那麼恐怖或傷身, 是一種新體驗,沒走過走一次就是了!
今天騎上風櫃嘴的二條不同線,一條老線一條變態線,很累但有挑戰成功的成就感,下個目標是新山夢湖,最後目標是青春嶺.
我最近想找一二位與我同樣有高度自虐狂的車友作伴,找時間一起去騎上述變態路線,好好體驗一下!

tom_yehxp wrote:
聽前輩跟我說 練太陡...(恕刪)
沒錯 傷膝蓋又沒辦法增加體力
我們現在需要的是 最大限度體力輸出的情況下最長時間訓練耐力 運用心跳表輔助
先決定理想心跳 依下列方式來實施(簡易參考)
由年齡與最大心跳率(220-年齡)運動時之適當心跳率範圍
計算公式=(220-年齡)X百分比
例如40歲想增強心肺機能
其最適當的訓練心跳率應在運動強度60~90%左右
則騎車運動時得心跳率每分鐘要維持在多少次
(220-40)X60%=108次/每分鐘-輕量運動時的心跳率
(220-40)X90%=162次/每分鐘-劇烈運動時的心跳率
(220-40)X105%=189次/每分鐘-無氧運動時的心跳率
我們一般運動時則心跳率要維持至少在108~162次/分鐘之間 才有運動的效果
如果我們希望增加心肺功能 那就儘量讓心跳維持在162以上189以下 至少4-6小時 每週至少1-3次
當然 一切都是參考 最重要的還是考量訓練當時的狀況 一切都以體能能負荷為原則 不超量 慢慢訓練 感覺不舒服 馬上停止 充足的睡眠 營養均衡 心情愉快 都有助於提升訓練的效果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