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ohung84 wrote:
這也沒什麼!!比賽就...(恕刪)
火鍋+1



aprilwei wrote:
第四批....fin...(恕刪)






MinHaoChuang wrote:
糟糕, 看到大家這麼高興. 我想澆點冷水耶...不要打我阿....
這次補給我們有一些缺失, 下次要改進並且確實執行. 列表如下
1. 要造據清單交由補給大隊長, 隊車負責人(每隊車一人) 清點所有支援物資
這次我們沒有確實清點所有物品, 大家在慌亂中都是收了行李物資就丟上隊車. 沒有清點讓我們發生了遺漏
無線電對獎機在警光會館(有回去拿回來), 選手卡鞋丟失(尚未尋獲)的情形. 以後我們還有很多次需要補給
的狀況, 這一定要有一個人負責清點, 其他人負責搬, 就算隊車間物資交換也要登記清點. 希望不要再發生有
遺漏的狀況了.
2. 水的補給還是有缺失. 要排時間確實練習.
雖然我們大致上都有補到水瓶, 但這是因為這次補給人員夠多, 每個補給點有三個補給人員可以補. (這個第二
天第二補給點有漏接第一補給瓶使用第二補給人員的狀況, 還被他隊的選手讚嘆, "哇, 居然還有預備的". 高興
之餘, 我們第一天還是發生了阿Q 連續三點都漏接. 靠兩瓶水撐完全場的狀況. (阿Q 真的是駱駝, 兩瓶水居然
可以撐 130km 的A 級賽事) 雖然需要補給的比賽不多, 但是我們要挑戰這種 A 級賽事, 無論選手與補給都應
該展現專業.(TORO要邁向PRO 囉 )
我這次試驗了各種補給方式. 總結如下.
1. 補給人員抓水瓶上緣, 靜止不動, 選手抓瓶
照想像的來說, 這種好像並不是很好的補給方式. 因為等選手的手碰到瓶子的時候, 補給人員手還沒放開.
這時瓶子下緣其實有一股力量讓瓶底遠離選手手心(你可以自己抓瓶水試試, 模擬補給人員手不放開的情
形.) 感覺上比較不穩.
2. 補給人員抓水瓶下緣, 靜止不動, 選手抓瓶
這時, 補給人員的拉力向下, 瓶子會往選手手心方向走, 想像上感覺比較好抓.
3. 補給人員抓水瓶上緣, 跟著跑, 選手抓瓶(就像接力賽一樣)
補給瓶其實可以傾斜一個角度(例如 45 度) 選手從上往下呈 45 度角抓瓶. 這是我認為最佳的補給方式.
第二天第二補給站小柏有拍下我用這種方式補給的照片. 由於補給人員在跑, 相對於選手的速度就減慢了.
這兩天有幾位選手都是第一瓶衝太快漏接, 第二瓶把速度煞下來才補成功.
算個小小的數學. 接瓶這個動作衝量(M*V)是很大的. 各種武術衡量威力大小都是用衝量. 是質量與速度
的乘積. 速度越快, 質量越重, 衝量越大. 以我們的水瓶來說, 大約在 750g 左右. 棒球一顆算 150g 好了
(國際標準是 141.8g ~ 148.8g). 以這樣來推算. 如果你用 20 km/hr 的速度抓靜止瓶. 感覺應該跟接
100 km/hr 的棒球差不多. (阿Q 空手抓瓶應該很痛吧, 去買個手套吧) 比賽要求速度, 補給人員跑一下
可以讓選手用更快的速度接瓶, 避免損失太多速度.
4. 選手要牢記補給點里程數與出發距離. 提早準備. 以我來說, 比賽的時候要去注意公路標示里程的牌子有
困難, 就算我們用隊車提醒, 也不見得選手有機會切出集團. 第一天第一補給點小陳就在集團中而沒補第
一點, 第二天第二補給點小 s 到我面前還在努力往外切, 雖然最後小柏用小跑步追上有補到. (其實我們
100m 上坡彎道外還有小唐在待命, 厲害吧...) 不過這實在是太危險了.
大家都有里程數碼表, 如果想補給, 應該在距離差不多的地方就要往外了. 不要看到隊車才準備切.
5. 補給人員選擇補給點要小心. 一來是視線要明顯, 最好每位補給人員都可以看到前一位補給人員補給狀況
我們此次策略是, 三人都拿無線電對講機, 第二第三人員拿像機. 如果有補到水就拍照. 沒補到就當補給員.
主要補給人員補給失敗也要用對講機喊出補給指令.
由於我們都選擇上坡當補給點避免選手減速太多而損失時間, 上坡補給點要考慮補給失敗落下的水瓶滾動
方向, 避免對所有參賽選手造成危險.
明年如果台東到花蓮段的第二補給點要設置在同樣的地方, 請特別留意這一點. 這是個上坡彎道, 我們考慮
了很久才選擇好補給人員站的位置. (所以小唐站在 100m 外的平緩處就是要避免補給瓶的問題)
6. 這次有其他參賽隊伍的策略可以供我們參考, 第一天第一補給點北大武車隊使用大聲公放錄音帶 大喊北
大武車隊補給點. 另外, 有他隊有設置觀察員(可由主要補給人員兼任)配備望遠鏡, 遠遠的就看到選手過
來了, 補給人員可以先準備.
寫到這裡, 我們是不是應該開闢一個專區請選手和補給人員把這些經驗寫下來, 作為以後的參考. 並且列為團練
的項目. 我聽說這次小s 和阿Q 都有一些選手經驗可以分享. 讓我們讓 TORO 更加專業吧! 畢竟, 我們有好的選
手, 有好的補給人員, 要想請豆花, 團練, 比賽經驗分享, 訓練經驗分享, 比賽策略. 這些都是必要的!
加油! 加油! 為迎接下一座杯子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