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討論】大文山騎乘技巧討論喲~~本次議題:核心肌群

算算時間
參加大文山也快一年了
雖然很小就會騎自行車了
但這樣征戰南北的車齡
還不到一年
從新手上路
到現在滿滿回憶
在大文山的一年
很快樂
謝謝大文山

騎乘技巧由我來開版
實在是不太恰當
大文山的高手如雲
我還差很遠
可是看到大家這麼努力
想提供一下淺淺的經驗談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更歡迎HI咖們提供自己的撇步哦

休息一下...等等再來PO



======主題======
1~23樓 重心
24樓 轉速與齒比
25樓  核心肌群
2009-09-28 11:51 發佈
先有請t哥教我們如何單腳騎200k(單速車)
及如何武嶺牽車可以牽到均數9
這都是萬中無一的高手才做的出來的~
Toyota這篇文實在太重要啦!!

隨著車隊越騎越遠、越騎越快、越騎越大,騎車已經不再是代步而已,而是被當成一種運動!
而也就像所有的運動,看似單純的騎車,其實背後也有一定有一連串的力學原理~~
講力學,或許太過複雜,不過如果對於騎車時筋肉及骨骼的運動,能有一點基本的認識,
或者是,即早能長我到一些怎麼正確騎,怎麼正確施力的眉角~~

相信對於整體騎車的效率,和更重要的是怎麼騎才不傷身!一定能有莫大的幫助!!

總之,騎車技巧真的是太重要啦!!

不過,這個看似入門而簡單的問題,隨著一年多的車騎下來,反而越來越覺得騎車還真深奧~
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的騎車心態、不同車種上,也很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我先就我所知列舉幾個分類,或許對於資料收集和討論上,可以有點小小的幫助:

先由心態上,或者說運動的強度來區分的話,
我想大概可以分成三種:「休閒騎」、「練車」和「競賽」

1. 「休閒騎」:或許可以當作騎車的基本盤,所需要顧及的就是騎車的基本技巧,如:騎乘姿勢、踩踏方式、變速的時機...
這是所有要將騎車當作運動時,都需要注意到的基礎及根本!
如何騎得健康而有效率,就看這基本功夠不夠紮實了~~

2. 「練車」:練車不一定是為了比賽,只是當我們在休閒騎的基礎上,要進一步訓練自己的體能時,所需要注意顯然又更多了,例如:心跳、回轉速的掌握、各種訓練的計畫及方式...

3. 「競賽」:這是在短時間內,將體力運用到極限的運動方式!
而比賽中所會運用到的騎乘技巧,又比前兩者複雜,甚至,諸如:配速、輪車、營養補給...

而在上述三種模式下,依車種及騎乘地形的不同,騎乘技巧似乎也有所差異,這或許也可以分成幾類來討論:

1. 公路車:
A.平地,
B.山路

2. 登山車:
A.平地,
B.山路

3. 其他車種:
A.平地,
B.山路

目前想到就這些,希望大家可以一討論,彙整出一整套可以騎得長、騎得久的騎乘技巧精華集!!
這次200K我真的是騎到"爆肛"了現在真的不知道要換哪一種坐墊了~~請大家推薦一下吧

現在發現不是騎不動~~是根本坐不住
bell1232 wrote:
這次200K我真的是...(恕刪)


個人覺得應該要多騎長途才能避免這種狀況,要練就鐵屁股,跟坐墊的關係比較小:)

土匪
哈哈
感謝讚哥率先討論
提供心得

我提供的部分
想先從不同的面向討論起
大家可以同步行哦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真的要有神兵利器才行嗎===========

這個好像是多講的
不過還是想談一下我的想法
說沒有幫助是騙人的拉~~~
可是這個幫助有多大呢

舉個極端的例子
如果把三台自行車架好
穩穩的都不會動
這三台除了椅子不同外
其餘都一樣
A是一般座墊
B是公認的自行車沙發FIZIK座墊
C是改裝的普通轎車座墊
請問位
如果要讓大家座在上面10個小時不動
你會選那個
如果延長為30小時呢?
再更長的時間呢?
想信答案已經出來了
什麼座墊都沒用

因為騎乘時
是一種動態的姿勢
不是一成不變的呆座在那
這時騎乘技巧才是王道

當然我想強調
騎乘技巧遠比你我想的重要的多
但好的裝備
確實也是很有幫助的
在這裏當然要來討論一下騎乘技巧嚕

==============請找出適合自己的騎乘技巧================

一樣米養百樣人
每人條件都不一樣
要讓每個人都騎得一樣好
是不可能的
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同樣的方式騎車
看看頂尖的環法車手
有的人就是要抽車上山
有的人就是要座定踩踏
技巧是死的
人是活的
把握一些原則
選出適合自己的
雖然不能每個人都成為環法高手
但掌握一些技巧跟原則
稍加練習
一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是可以預期的成果

好了
我想說的大原則說完了
明天再繼續進入主題
〔越騎越累〕

長距離騎乘時水分的補充是非常重要的,水要不斷的補充,不要等到渴在喝,以爬山路為例2~3公里就要補充,但不是狂飲而是小口小口喝,或含在嘴裡滋潤口腔,大量喝水會導致大量出汗,體力也容易流失。


〔爆肛問題〕

除了換椅子買車褲就是要多練常騎,座椅調整找到甜蜜點要自己細細體會。


〔騎不快嗎〕

1.這還是要回歸到騎車的基本面腿力的問題,以平路來說景美~淡水河堤來回5小時(登山車)4小時(公路車),每週夜騎騎個兩趟二個月下來會發現雙腿功力會大大增進。

2.找一條離你最近最熟悉的山路來試試,以明德宮為例用你認為最舒服的齒比,設定好時間為25分鐘完成,如果時間內騎完那就要恭喜各位以邁入勇腳之林。

3.練騎一段時間之後在降一個齒比,以同樣的時間完成,多騎幾趟腿力精進會很明顯,這時練的都是大腿重踩的力量。

4.下個階段改練迴轉速,把已經熟悉的重齒比換回原先舒服的齒比爬坡,但迴轉數要拉高30%,這時腿力已經練出來換回較輕齒比爬山會發現並不比重踩爬坡慢,雙腿也會輕鬆不少。

5.但心肺的功能是維持高迴轉速續航力的關鍵,這部份除了多騎多練外跑步也對心肺功能有一定幫助。

這些都是自己的一些經驗,各位參考參考。
〔越騎越累〕
營養品!!我覺得一定要帶夠食物,我這次帶太少食物,一路上都很餓,餓到受不了在小7買奶茶喝,馬上體力恢復,速度由25不到提升至39,但也消耗得很快,30分鐘就燒完了,馬上後悔沒多買幾條巧克力

(爆肛問題〕
FIZIK + santini車褲,最後40KM 屁屁還是會痛,除了坐太久以外,我覺得出力下降也有關係,前170KM重心都在腳上,不然就是抽車,後來體力不足都黏在座椅上了,重心也轉到屁屁,坐骨就開使有壓迫感了,因此我覺得腳力跟體力也有差,不知道穿阿壽司有沒有比較好哩~

以下是針對公路車...

〔越騎越累〕

除了鄭大和信哥提到的補給水份和營養之外,另外補充一點,就是騎程過程中 儘量保持不要超過自已的l乳酸閾值!簡稱為LT。
在短距離的賽事中,或許可以全程用90-100%LT來跑;但在長距離的賽事中,則儘可能維持心跳在80%LT以下。

〔爆肛問題〕

常常練習長距離會有所改善;穿上車褲前,塗上一些防磨擦膏也會有些效果。但爆肛問題也跟座墊合不合屁股、車褲墊子的品質、有沒有坐到甜蜜點、有沒有把身體的重量分擔到手上和腳上、踩踏時屁股有沒有穩穩坐在座墊上、是否會利用不同騎姿來分散舒緩壓力...等息息相關,很難一概而論。

〔越騎越多傷〕

隨著騎程距離拉長,強度拉高,很問題會被放大,太過度的使用某些肌肉群、出力不平均、不正確的施力方式...等,都有可能造成身體的傷害。
關於這部份,我只能說眉眉角角真的很多,小至鞋底版角度差個1度,長途騎下來都會差很多。加上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也不同,只能靠自已的感覺去慢慢微調,別一昧死守fitting的結果。

〔騎不快嗎〕

練習...就是多練習!有許多網站提供了比較科學的訓練法可供參考。但一定要注意休息...別在身體還帶著疲勞的狀態下進行高強度訓練!
哇~~~
大魔王、信哥、澤哥也都來提供經驗了
想騎的更快、更輕鬆、又不會爆肛的人
快來發問哦

==========告別暴肛的秘密==============

其實在前面
大文山的前輩們已經點出重點了哦
答案都已經呼之欲出了哦
各位好朋友
有沒有看仔細呀
我幫大家整合一下

讚哥說 wrote:
隨著車隊越騎越遠、越騎越快、越騎越大,騎車已經不再是代步而已,而是被當成一種運動!
而也就像所有的運動,看似單純的騎車,其實背後也有一定有一連串的力學原理~~
講力學,或許太過複雜,不過如果對於騎車時筋肉及骨骼的運動,能有一點基本的認識,
或者是,即早能長我到一些怎麼正確騎,怎麼正確施力的眉角~~


大魔王說 wrote:
長距離騎乘時水分的補充是非常重要的,水要不斷的補充,不要等到渴在喝,以爬山路為例2~3公里就要補充,但不是狂飲而是小口小口喝,或含在嘴裡滋潤口腔,大量喝水會導致大量出汗,體力也容易流失。
除了換椅子買車褲就是要多練常騎,座椅調整找到甜蜜點要自己細細體會。


信哥說 wrote:
FIZIK + santini車褲,最後40KM 屁屁還是會痛,除了坐太久以外,我覺得出力下降也有關係,前170KM重心都在腳上,不然就是抽車,後來體力不足都黏在座椅上了,重心也轉到屁屁,坐骨就開使有壓迫感了,因此我覺得腳力跟體力也有差,不知道穿阿壽司有沒有比較好哩~


澤哥說 wrote:
常常練習長距離會有所改善;穿上車褲前,塗上一些防磨擦膏也會有些效果。但爆肛問題也跟座墊合不合屁股、車褲墊子的品質、有沒有坐到甜蜜點、有沒有把身體的重量分擔到手上和腳上、踩踏時屁股有沒有穩穩坐在座墊上、是否會利用不同騎姿來分散舒緩壓力...等息息相關,很難一概而論。



說真的
這個原因有很多
但是有一個好方法
也是速成的方法
這個方法很簡單
也很難

他的道理跟大魔王說的補充水份是一樣的
等你爆肛了
才定時站起來騎車(就是抽車拉)
已經來不及了

在長途騎乘之下
不考慮停下來休息
只有站立騎車一途是解決之道
各位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找出自已目前需要站立騎乘的頻次
比如試看看定時
每騎10分鐘
就站起來踩踏幾下
不用久
這幾下會幫助你放鬆及血液循環
試看看是不是可以騎得比較遠而不會爆肛
自行調整增加時間或縮短時間
目標當然是使時間增長

像200k這樣的路程
如果不去計算時間
每過一座橋的緩上坡
是一定要起來抽一下的
這樣的時間其實已經有點過久了
所以如果沒做到這樣的頻次
沒有鐵屁屁的人
請小心了
你就要爆肛了

==================================
其實
很多的騎車技巧
是會同時影響騎乘速度、騎的輕不輕鬆、或是騎車的耐力
下篇再來更深入討論一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