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文山樂騎團車友好
小弟在此借問一下這個主題
貓空路線有三:
1.政大前門 -> 高速公路底下岔路口右道
2.政大前門 -> 高速公路底下岔路口左道
3.政大後門 -> 老泉上山
當然是路線2最陡,這沒有爭議
但是許多人說路線3最軟,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欸
小弟一般都是走路線1,前天傍晚去試了一下
路線3的路程似乎是最長的,陡度卻沒有比路線1,這讓我有點困惑
為什麼大家都說路線3是最軟的呢?
謝謝
aircdms6 wrote:
感謝大大的經驗小弟我...(恕刪)
不落地30分很強了,表示腳力及心肺有一定的實力,依個人經驗爬山路心肺強度 ﹥腳力,這樣爬坡就比較輕鬆,因為每每總是心肺跟不上腳力,上次騎北42時阿澤提供了一個分散爬坡痛苦指數的方法,將注意力專注在用嘴巴吸氣,大口大口的猛吸,用鼻子吐氣,配合踩踏節奏一口接一口,aircdms6大可以試試看。
改天也可以跟看看“挑戰組”的路線或選擇其中一段,也可順便測試一下自己實力跟心得分享。

macg4 wrote:
上次騎北42時阿澤提供了一個分散爬坡痛苦指數的方法,將注意力專注在用嘴巴吸氣,大口大口的猛吸,用鼻子吐氣
這個方法的重點是在於-->把意識集中在吐氣,用鼻子將肺裡的廢氣儘量呼出;吸氣的話則是嘴巴微開自然吸氣即可。(要吸多少才夠身體會自然反應的,別擔心!)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呢?
一般在高強度的運動下,是不是都會覺得有種氣快喘不過來、怎麼吸都不夠的感覺?
這大半原因是由於肺裡的廢氣尚未吐乾淨,又急著吸進新鮮空氣。如此會造成使用到更大的肺容積,運用到更多的肌肉、耗廢更多體能,卻不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氧氣交換效率。
之所以要把意識集中在吐氣的原因即在此-->把肺裡無用的廢氣排出,讓吸進的氧氣能得到更有效率的利用。
(當然啦,意識集中在吐氣,對於腿部的疲累也可能會比較不注意,不過這是心裡作用成份居多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裡(運動生理學網站)和這裡(DR 蕭 慢運動 運動禪)
至於為什麼要用嘴巴吸鼻子吐...忘了在哪看到的,有找到再補上!

(想實驗的人也可以反過來試試,不過個人是覺得嘴吸氣鼻吐氣比較好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