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我今天經歷過的真實情況

今天下班,突發奇想繞進天天都經過卻從沒去逛過的家具行
本想為開始裝潢的新家找點靈感
結果給我看到那套我去年9月就在五股下訂的沙發組
------------關於五股那家台灣最高處家具行--------
那套沙發我真的蠻喜歡的,所以去五股的第二趟就下訂
因為其他地方根本沒看到一樣的
而且那家的業務真的很厲害,我們去第二次的時候他一眼就認出我們
前後兩次的時間隔超過兩個月呢!
在費盡一番唇舌角力戰,沙發組(不含小茶几)+TV櫃+餐桌組 以10萬五成交
附贈三塊強化玻璃
業務很為難的讓我們殺了3萬3的價<---我們當時也是感激萬分呀!

當初會願意在入住將近十個月前下訂,一方面是真的蠻喜歡那組家具
二方面是因為與業務相談甚歡,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該業務說,萬一我們改變心意不想要這些東西
付的訂金可以折買其他東西。
------------鏡頭轉回今天------------
當我走進家具行,看到了那組一模一樣的東西(連木頭接材的痕跡都在一樣的位置)
差別在:沙發組(含小茶几,但沒問有沒有送強化玻璃)
總價10萬,一口價,不給殺
突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原來幾個月前那相談甚歡的場面,真是虛無呀!

因為今天那家家具行離我家更近,而且其他的東西開價也真的蠻實在的,
所以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假如我去取銷"台灣最高處"的訂單,
改買這家的,再添一些我想買的,
會不會在價格跟售後服務上更有保障,
日後就算有問題,也不必大老遠去五股 <---我承認,我是個貪便宜的澳客。

可是,已經下訂的訂單,要去取銷會不會太"澳客",加上原來的業務已經離職
恐怕更不好談,說不定這5千訂金就此消失了......

東想西想,還是厚著臉皮想知道"台灣最高處"家具行能不能"商量"
打了電話,接的人說要問老板,之後我接到回電
當然就是口氣很差的態度.......(跟罵人沒兩樣)
我自知理虧,所以很低姿態的商量口吻,也控制住脾氣沒跟對方吵
只是後來忍不住但還是很客氣的跟對方說:您是要跟我吵架嗎?我只是來跟您商量的。
所以對方的口氣就稍有收斂,但還是很不高興的問:那妳要換什麼東西?
當時腦筋一片空白,我哪知呀!
我今天打這電話只是想詢問取銷訂單換購其他東西的可能而已呀!

其實,我也不是一定要取銷訂單(送貨也是兩三個月後的事呀!)
因為訂金的5千元雖然可以折買其他家具,
但他們也可以把七千的說是一萬二,結果還不是一樣

只是,打完這通電話後,我真的很想取銷了,
反正都還是要再花10萬,內容也都一樣,有差嗎?
今天的經驗告訴我:
1.不但要殺價,還要毫不手軟的殺(你以為已經凹到的價,原來只是人家的開口價)
2.選對業務很重要(訂單孤兒很麻煩)
3.五股的家具行不見得便宜(虧我還大老遠的跑去)
4."台灣最高處"已不再像之前網友分享的那麼優了。
5.下訂前是貴賓,下訂後就是"債務人"。(我還是承認我這次有"澳客"到)
現在我要苦惱的是:
1.直接當這5千丟了?
2.真的去換其他遠不及5千的爛貨+白眼?
3.履約?(仍然還是會被當澳客白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