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當初與老婆大人婚後,獨立購買規劃的第一間房子,耗費了很多的心力。雖然空間不大,但是看到自己的想像化為現實,這一份感動就算是多年後的現在,仍然感到雀躍。當時也在板上發表,分享自己的經驗與喜悅。

[開箱] MUJI to Live 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前幾年疫情稍歇,漸漸感受到房價的蠢動,再加上附近重劃區的開發,周邊價格仍有持續向上的空間。所以我們思量了一下,希望能趁此機會換更大的空間、更整齊寬廣的街廓。因此選擇了一個預售建案,社區整體設計有大師操刀,更為我們喜歡的日式風格。

預售屋的好處是不用一次拿出大筆金額,負擔較小,另外因當時房市整體向上,等到交屋時相對購買成屋來說又省下一大筆(當然也要承擔預售風險)。幸運的是工程中沒有出什麼狀況,也順利交屋。社區庭園的漂浮書島,意象如同當初介紹般的美好,蒼松迎客,草木扶疏,陽光灑落下滿滿的日式禪意。

我覺得決定風格方向是在室內設計最重要的事情。我們自己的天地,也想將社區的日式意象延伸進室內。但若是近年常見的「日式詫寂」,隨著生活的累積,較難維持寂寥的意境。因此我還是決定延續原本第一間房子的無印風格:不做過多的裝飾,簡單實用為基礎,搭配金屬不鏽鋼、白、灰、原木或大地色系。原本舊家很多設計家具可以自然融入,東西日增的狀況下也會有日雜的風味。

自己很喜歡的舊家印象【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根據多年的生活習慣,我們對新家的主要訴求:
1. 維持全室明亮,讓每個空間都能有最多的自然光。
2. 不做天花板,保持高挑空間感。
3. 客衛部分如同常見日式分區,將淋浴區、面盆區與如廁區各自獨立,空間使用會更有效率。
4. 投資好的家具,並以家具家飾為主體,絕不做過分裝潢。


新房室內約20坪,建商原始設計是小三房兩廳兩衛(現代房屋真的寸土寸金啊~~),沒有走道空間,坪效很高。因家中只有我與老婆大人兩人,也沒有養寵物,所以沒有三間房的需求。正好原本主臥偏小,因此客變階段與設計師討論後,將主臥與隔壁次臥打通,活動空間變大,也奢侈的讓主臥擁有雙面採光通風。【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平面設計出來後,自己使用SketchUP繪製3D模型,對於日後與老婆大人和設計師討論很有幫助。【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
經過近3年的等待,建商總算完工交屋了,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舊屋在新家交屋前亦順利售出,幸好舊屋買家同意讓我們新家裝潢完才進行交接,但必須在2025年5月初前完成工程並搬家完畢。這部分的時間壓力對設計師很不好意思。工程時間從2024年12月初開始,中間橫跨過農曆年,至4月底結束,依期程來說應該算是非常順利。

預售屋交屋。因為預計改動的東西與建商原始規劃差異頗大,所以在客變時就將確定不需要的東西退掉,等於是毛胚交屋。家徒四壁,但也是另一個開始。【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毛胚屋在後續工程上省去了大量打除的工與垃圾清運,在現今大漲價時代可以省下不少。但因建商不提供客變衛浴格局(我們想要牆退縮10cm,並改變門的位置),所以這面牆還是得自己打,防水就由設計師保固了。【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貫穿全屋的空調部分需要優先設計規劃。本來設計師預計使用吊隱式冷氣,再搭配建商附贈的新風機。可是在冷房效率、管線配置複雜度以及空間開闊度等綜合考量,決定使用壁掛式冷氣,應有較佳的冷房效率及易維修性。房屋因有兩面開窗,新家附近空氣我覺得還不錯,通風部分應該也沒問題,所以一併取消建商附贈的新風機,可以得到簡單乾淨的管線走線,如此一來就有不施做天花板的條件,具有更開闊的空間。【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在全屋設計中,最能決定空間調性的就是佔最大面積的牆面與地面。尤其無印風是靠軟裝取勝,陪襯的基底是風格成功與否的關鍵。

牆面與天花板依照無印良品的標準配色,選用ICI extreme white 特白乳膠漆。若是不做天花板的話,上方管線一定要走垂直,並且漆成與天花板相同顏色,可以弱化管線在視覺上的存在。【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地板部分由材質作為空間的區隔。在玄關與廚房使用的磁磚,選用類似水泥粉光的質感紋路,但又有避免水泥粉光易起沙的優點。在玄關、廚房地面與浴室牆面皆使用同一系列,具有空間的延續性。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客餐廳與房間地板則規劃使用海島型橡木手刮實木地板,下方使用夾板平鋪。之前在日本旅遊時,參觀了許多古寺,他們的實木地板在長期踩踏下,會顯露出非常明顯的紋路,我很想在家中重現類似的腳感。海島型木地板是在夾板上再貼一層原木層,能夠避免全實木在潮濕的臺灣環境易翹曲的問題,再由手刮加工實木層,讓紋路顯現。踩起來的感受真的與塑膠印刷的超耐磨地板截然不同,於空間不大(心酸)的狀況下,會是個不錯的投資。【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在廚房與客廳間是地板異材質交接處,兩者均鋪設至同高,交界細縫再以矽力康填充。【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燈光也是影響氛圍的一大關鍵。在客餐廳、書房與主臥的照明為軌道燈與筒燈搭配使用,餐桌搭配主燈,廚房與玄關使用嵌燈,衛浴使用LED燈管。燈色以 4000K 為主,不會過於溫暖,也不會太冷洌,是最適合無印風格的燈色,白中帶著溫潤更讓人放鬆。

主燈是從舊家遷移來的丹麥 Louis Poulsen PH 5 經典色,是北歐設計燈具的代表。他的特色是溫柔的散射光,燈罩設計讓人無法直視燈泡,只有柔和的光線散發。內側紫色的迷你燈罩,在不影響外部視覺的考量下,利用光學原理將人眼不易察覺的光色融入,而調和似黃昏般的柔光。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客餐廳主要空間照明選擇使用軌道燈,可以自由選擇明暗程度、投射角度,能輕鬆改變家裡的氛圍,具有比較高的彈性。軌道佈設較天花板管線低,也可弱化顯露出的管線。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主要基調完成後,再來是室內各空間的規劃。

我們的戶型有一個寬闊舒適的玄關,直接連接餐廳與廚房,由一面窄牆避免見灶。電箱與弱電箱在進門左側牆面,設計師設計一面推拉鏡,平時可遮蔽電箱及輔助日常出門儀容整理。鞋櫃部份本來預想如同舊家,使用 MUJI SUS 系列層架,但是老婆大人覺得鞋子外露總有些凌亂,所以請木工做了全家唯一的木作櫃體。並依照老婆大人的需求,規劃電子衣櫥的擺放空間。【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通過玄關後即為開放式廚房空間,因為建商的標配廚具無法依照需求進一步客製,我們想要的設備五金也多,本來考慮直接退掉建商廚具,挑選日系 Clean▲up、lixil 或 Panasonic。日系廚具最主要吸引我們的是不鏽鋼水槽設計,不只靜音,還能讓水花不易飛濺及導流。但後來參觀建商配合的廚具廠商後,最後選擇德國 Leicht,老婆大人覺得設計還是較日系更為簡約好看,再加上歐系廚具仍可以依照客戶需求選用日本 lixil 水槽,還給我們原本給建商的折扣價(重點!)。因此就讓原本的廚具商幫忙規劃。【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廚房旁的餐廳與客廳相連,客廳後方的原客臥在客變時,就將原本的整面輕質磚牆退掉,改設計成半牆,形成開放式書房,在日常可以擁有最大公共空間的開闊度,日後在書房工作也時能偷閒抬頭看個電視或是欣賞音樂。【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半牆之上再以木作製作折疊門,有需要區隔時拉上即可成為獨立房間。【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主臥為兩間房間打通,採光非常的棒。設計上為了調整出更多的收納空間,捨棄使用一般床架,改以木作床臺的形式,下方具備非常大的置物空間,行李箱等相對不常用的物品可以直接放到下方。此外也捨棄使用一般衣櫃,改以 MUJI SUS 層架組合成衣櫃,再審視我們不喜歡折衣服的習慣,衣服以吊掛為主。參考 MUJI 官網的作法後,設計半透明玻璃拉門區隔,當有客人時可以將拉門直接拉上,層架從半透明玻璃間映出,顧及美觀與實用。【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主衛原本建商設計是三件式,人站在固定式浴缸中淋浴。但是老婆大人希望能安穩站在地面上淋浴+浴缸,必須為四件式的設計。因此這部分在客變時討論過很多種格局規劃。幸好我們的身形並不高大,所以決定將浴缸轉向,並使用較小尺寸的獨立式浴缸,能兼顧地板牆面整體施作以及日後調整的彈性,多出來的空間即成淋浴空間,再安裝玻璃門將濕區區隔。衛浴的地磚部分皆選用橡木紋木紋磚,可以將浴室外的空間延伸進來。建商標配 Kohler 全自動馬桶,功能比一般免治馬桶多。但感應有些太靈敏了,只是進去洗個手,馬桶蓋就會自動就戰鬥準備位置。【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客衛部分略為調整牆與門的位置,內部分區以玻璃區隔,客人來訪時能夠在不使用到主衛的情況下,有較佳的使用彈性。因為隱私的需求,所以使用霧玻。【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另外家中的開關插座雖然是小東西,散佈在家中各角落也會大大影響氛圍。版友曾經介紹從日本購入日系文青風開關,比國內常見的星光系列線條更簡潔,也不像是 Glatima 系列的奢華氣息,更符合無印的風格,所以這次在新家也想使用。有兩款是我比較有興趣的:一是「神保 NK SERIE」,另一則是「Panasonic So-Style」。在考量後續可能發生的維修,與國內最大宗的 Panasonic 星光系列零件共通性,最後選擇 Panasonic So-Style 消光灰。在去年底時依照版友分享的方法,由日本「田中電機」網站直接訂購,價格比國內代購便宜非常多(聽說國內 Panasonic 也要在今年下半年開始販售 So-Style 系列,這樣就更方便了)。【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

施工期間每隔幾天前往現場,新家一點一點變成夢想的樣貌,更加期待完工後的生活。

完工細清完,歷經兵荒馬亂的ㄧ個禮拜搬家流程,同時有搬家公司協助搬運大型家具跟細軟、國內家具廠商送貨、電器廠商協助移機等事項。但最重要的部分應該是海運公司送海訂家具,尤其這兩年日幣大幅貶值,我們喜歡的家具也大多是日本牌子,國內代理商販售價格經換算之下,幾乎是日本原廠海訂加運費的1.5倍至2倍價,考慮到實木家具本身不太需要保固,再衡量運送風險與價差,所以我們的新家具大多以日本海訂為主。在與日本家具廠商以及貨運公司溝通、並規劃在希望的時間點送達真是費盡心思,因為送達時間太早的話工程還沒結束,工地沒有適當空間擺放;送達時間太晚的話便來不及入厝,所有東西都要集中在那一個禮拜中確定送達,海運與報關時間也不能完全操之在己,相關規劃與訂購有機會再PO文分享。

最後總算將東西家具定位,順利將舊屋交接給新屋主,希望它也能受到新屋主的喜愛,得到妥善的照顧。【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細軟歸位完畢,家具也定位底定後,可以靜下心審視我們的想像是否都化為現實。
所有照片皆是實際入住三個月的生活照實拍,應該比剛完工的設計師沙龍照更能顯示生活的溫度。因為新家在燈光與自然光映照下有不同的味道,在難以取捨的狀況下,小孩子才做選擇。

進入家中大門後,玄關設計熱感應開關,嵌燈可以藉由人的活動自動啓閉,於大包小包的狀況下輕鬆不少。橫拉式穿衣鏡方便出門時做最後儀容的確認,並隱藏後方的電箱與弱電箱。電子衣櫥安放其位,外套及預備再穿的衣物,可以在電子衣櫥消毒除臭。根據設計還可以掛燙衣物、烘鞋、全室除濕等功能,不過我們目前沒有用到那麼多功能,待後續有適合的情境出現再做測試。大門門片後方原本的配色比較不適合家中風格,所以設計師將其漆成白色,符合大部分牆面的風格。【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穿衣鏡旁擺放傘架與穿鞋凳。傘架是日本 COSINE 工房設計製作,挑選有清晰木紋的北海道水曲柳配合空間氛圍,底下附有盛水盤,上方可掛長傘、摺傘以及鞋拔。板凳是臺灣有情門的雨窪矮凳,椅面些微的弧度擁有不錯的坐感,更服貼臀部,不會讓坐骨承受過多壓力。另外還有一張放在客廳翹腳也不賴。【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板凳上方非常文青的掛架則是只在日本 MUJI 販售,未懸掛物品時可收回掛鉤。本來打算去日本玩時再自行購買,但查了一下發現可以直接在 Amazone.jp 訂購運送回臺灣,太方便了。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玄關擺上一幅由LEGO組成的「神奈川沖浪裏」,更添日式風味。【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通過玄關後的開放式廚房,與餐廳中間用中島吧台做空間上的區隔,可以增加烹飪備料的彈性。本來思索這部分是否由設計師木作,後來考量空間整體性,還是交由廚具廠商一起規劃。廚房中最重要的廚具,桶身價格都相同,價差主要在門片等級與所選的設備。經過一番思量,為了搭配整體空間氛圍,下方櫃體門片使用 FENIX 消光白材質,可以抗指紋,有輕微刮傷也能熱修復。上方吊櫃門片為夏日橡木紋美耐板,可與室內木地板輝映。【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舊家的廚具檯面是三星的人造石,家裡很常開伙的情況下發現非常容易吃色,茶水溢出在檯面一小段時間,顏色便滲進去了。所以新家本來打算使用不鏽鋼檯面一勞永逸,老婆大人又覺得太冷洌。因此改成西班牙賽麗石,不容易吃色,硬度超高不易刮傷,選用純白色可以延續牆面以及下方櫃體範圍,讓家裡空間感受放大,而且又正好特價(重點!),完美。【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水槽就如同預想,使用 lixil 壓花3D靜音不鏽鋼水槽,真的如同廣告般好用,壓花不容易刮傷,導流順暢,排水會自動形成渦旋,將備料殘餘輕易集中在濾網中心,水花也不再四處飛濺。水乾了之後也沒有什麼明顯水痕,相見恨晚。【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龍頭部分老婆大人希望使用感應龍頭,可以在手髒污的狀態下,不接觸開關即可用水。但是臺灣的自動感應龍頭價格太高,所以直接從 Amazon.jp 訂購 lixil 可伸縮感應龍頭,雖然不是最新的型號,功能與現今臺灣販售的型號並無差別,加上日幣匯率,價格幾乎為半價,非常划算。【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爐具選用部份,想擁有IH爐加熱快速餘熱少的特性,但又擔心停電的可能,「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保留瓦斯爐,採取並爐的模式。若要選用並爐的時候應盡量挑選相同廠牌,因為不同廠牌的並爐爐具尺寸可能不同,外觀上會不協調。我們選用 BOSCH 嵌入式單口瓦斯爐以及 Flex 感應爐。兩爐同時運作,可以同時加熱三個鍋具,增加出餐速度。背牆使用白色烤漆玻璃,好看好清。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上方吊櫃內除了一般層板,其中一組吊櫃還設計安裝 Unihopper 玻璃雙層緩衝昇降櫃,方便取用櫃內的調味料,不過缺點是較無法有效利用該格櫃體全部空間,相關利弊要自行取捨。抽油煙機則沿用建商原配置的 Rinnai 抽油煙機,沒有特殊需求的狀況下應該是個中規中矩的選擇。
緩衝昇降櫃收起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緩衝昇降櫃拉下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吊櫃下方安裝 Leicht 原廠嵌燈,增添備料烹飪時的光源。【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料理檯面下方安裝全嵌式洗碗機。洗碗機發展時間很長,結構也很簡單,各家廠商都能將碗洗乾淨。但因希望有獨立烘乾的功能,而且擔心洗程後自動開門的機種會有小蟲進入,所以選用 Panasonic 全嵌式洗碗機,它的特色可以自動去殘水,獨立烘乾,定時抽換氣,在不開門的狀況下可以長效抑菌淨存7天,價格也比歐系中高階機種略低。標準洗程約2.5小時,我覺得除時間略長外,沒什麼好挑剔。(烘乾功能部分,在使用3個月時有發生零件故障,造成烘乾溫度偏低,幸好廠商很積極處理並修復完畢,回復洗烘完熱騰騰的榮光。)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電器櫃的設置上,因為烹飪習慣較常使用烤箱,不太使用微波爐,所以電器櫃中規劃一臺 BOSCH 6系列嵌入式烤箱,相對 BOSCH 8系列主要是少了連網功能,但我們的使用情境也不太有機會從家門外遙控烤箱,6系列算是實用導向的選擇。下方則安裝藍天炊飯器,就算電子鍋在烹煮時,也能維持動線的順暢。【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吧台/中島背板安裝了 Eubiq 嵌入式移動式插座,可依照需求,方便吧台與餐桌使用電器(像是在餐桌吃火鍋)。另外家中有很多可以展示使用的馬克杯,所以面向廚房側使用半開放式的抽屜,櫃內設計嵌燈,更有文青感。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餐桌部分陸續看了幾家廠商,還是最喜歡日本家具大廠 Karimoku 旗下的 Haru 系列,之前舊家就有購買他們的沙發。因舊屋的買家選擇留下了大多數家具,新家就趁此機會重新選購。餐桌選擇了 Karimoku Haru HT-1 150cm 橡木,做工細緻。餐椅則是繼續沿用丹麥 Carl Hansen & Søn 的 CH-24 Y-chair 與 CH-88。其中 CH-24 應該可以算是丹麥設計家具的代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名字,但是一定看過這張椅子。市面上有很多家具廠「復刻」,但是原版跟復刻版在細節上相差甚多,物有所值。木種與塗裝皆與室內風格一致,選擇橡木皂裝,可以直接感受木頭的毛細孔與溫潤。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客廳沙發選用日本 Shirakawa 的 NEW RAPT 一字型沙發 180cm 橡木,這張沙發坐感很舒適,泡綿很挺,不會讓人有陷進去的感覺。也可以根據使用需求做不同的變化使用,側邊扶手可以拿開,就是最棒的吵架床位了。邊桌選用兩張 HIRASHIMA SPAGO 不同尺寸的圓型邊桌,兩張邊桌有分高低,原廠設計可以合在一起使用更有趣味。有時想要在電視前吃飯,大邊桌拿來擺一桌菜更加方便。
沙發型態一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沙發型態二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電視櫃同樣是選用與舊家相同的 MUJI 的 SUS 橡木層架組合,可以自由變化出我們想要的尺寸,再搭配 MUJI 的收納盒,視覺上整齊一致。上方壁掛層板亦為 MUJI 出品,這個系列從前臺灣 MUJI 可直接訂購,但後來不知何故只在日本販售。因此這次也同樣從 Amazone.jp 訂購。層板上方的時鐘是舊家帶來的 Lemnos Thomson 時鐘,時鐘旁邊是老婆大人母校的紀念熊,以及LEGO組成的Volkswagen T1、Vespa 125。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位在客廳沙發後方的書房,可由活動木製橫拉窗做出空間區隔,平時享受寬廣的空間,有需求時關上即為獨立空間。
橫拉窗開啟一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橫拉窗關閉一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橫拉窗開啟二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橫拉窗關閉二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書桌選用日本「立野木材工藝」的 Noon 吧檯書桌180cm 橡木。線條簡潔俐落,符合家中風格。桌面空間大小足以讓我與老婆大人一起工作。可惜的是書桌抽屜櫃後方,拆箱後才發現有輕微碰傷,正面完全看不到,原廠保固的話必須送回日本,想了一想這麼多件海訂家具只有這個地方發生瑕疵,考量省下的錢錢,也就不算什麼了,若有意海訂的網友就當是風險參考,完美主義者還是建議直接找國內代理商為佳(但是要1.5倍以上的價格啊!)。工作椅同樣為舊家帶來的 Carl Hansen & Søn 的 CH-24 Y-chair與 CH-88。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書房的牆上同樣安裝從 Amazone.jp 訂購回的 MUJI 壁掛架,畢竟沒有什麼比 MUJI 的家具更能呈現無印風了。展示架為日本 HIRASHIMA SPAGO 三層展示架,與客廳邊几相同系列。這個展示架購入時機非常幸運,國內代理商剛好要展示品出清,所以拿到了一個很漂亮的價格,比日本訂價再便宜約臺幣一萬。買家具時多走走看看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主臥部分為兩間房打通,所以擁有奢侈的雙面採光。使用 MUJI 的 SUS 層架將空間做簡單區隔,透光收納盒還可讓光線穿透。景色光線最好的區塊留給老婆大人的梳妝台,梳妝台選用日本「立野木材工藝」下的 Benca ROSELLE 化妝台含化妝鏡,風格同樣簡單俐落,小抽屜為形狀尺寸剛好的木盒,有古樸的趣味。化妝椅為舊家帶來的 Carl Hansen & Søn 的 CH-53 橡木皂裝,與餐廳及書房的 CH-24 設計風格一致。【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主臥床臺最大可放置 Queen Size 床墊,但因為我們身形並不高壯,所以仍使用標準床墊,兩側還有舒適的走道空間。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床頭燈挑選臺灣 Seeddesign 的 MUMU 壁燈,可以調整照射角度,躺在床上耍賴不睡覺滑手機的時候,可調燈光比較不會干擾作息。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主衛的透明玻璃與橫幅長鏡,使原本不大的空間開闊不少,唯一缺點是乾濕分離玻璃使用後要勤於沖洗刮水,才能維持透亮無水痕。目前使用三個多月,整體算滿意。【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客衛部份,因為目前還沒有訪客過夜,所以留下的淋浴區就成為了洗衣籃擺放的位置,擺放待清洗衣服剛剛好。【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家不需要富麗堂皇,應該是讓身在其中的我們能夠完全放鬆。
由家中看出去的清澈夏日風景,身心靈都得到舒展。【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開箱】MUJI to Live,無印生活實踐計畫 2.0

這片景色,是最美的。自己的家,是最美的。
2025-09-02 7:51 發佈
恭喜新居落成,非常好看啊
是說退掉新風機我覺得蠻可惜的就是
kpsboy
kpsboy 樓主

因為新風機(或是全熱交換機)佈線下去,勢必要做天花版,所以權衡現地環境條件下才捨棄掉。

2025-09-02 15:05
好喜歡舒服的風格,書房拉起來居家開會好實用
kpsboy
kpsboy 樓主

因為老婆大人的工作型態的確蠻常在家上班開會的,所以這樣的設計很符合她的需求。

2025-09-02 18:25
看起來輕鬆大方 很順眼好看 真的不錯
很溫暖
kpsboy wrote:
【開箱】MUJI to...(恕刪)

感覺採光很好
沒有過多的裝潢

這風格真的好棒
少點木作、利用家具家飾布置的家好溫暖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