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協助的一個老屋翻修案,地點在屏東萬巒
屋齡大概有 30 年以上吧,這次整棟有計畫性翻新,才終於下定決心「一次做好」。
當初現場其實是這樣👇
(照片上看起來真的比較寫實,裡面幾乎是從頭拆到底)
拆除中實況 01


舊結構完全敲除,預備調整動線與水電配置。
拆除中實況 02


原地坪挖除,全室重打水泥、重新鋪管線
實況 03


實況 04


這場案子中期有不少變動,包含天花板和樓地板補強、廚房窗戶移位、電線迴路重拉等,所以廚具安裝階段也同步做了不少調整。
思考最終選擇 Takara 的原因是啥?
選擇了 Takara 琺瑯廚具,原因其實很單純在南部這種地區,氣候濕熱,蟑螂多、油煙重,使用者又是每天煮飯的人,耐用性和清潔便利真的會遠遠超過「裝潢時候省下的預算」。
完工照來了,先看成果👇
完工照 01:整體視角(L 型 + 中島)


櫃體為 Takara 琺瑯鋼板,搭配黑色石紋石英石檯面

中島設計保留可操作空間,也能當輕食檯與備料區

外窗保留田景,空間感與通風自然結合
完工照 02:使用端正面照


上櫃設有上掀櫃 收納+光源照明系統

滴水架與置物空間整合在琺瑯牆面,不需額外黏掛
完工照 03:抽屜結構與動線配置


所有五金皆可承重,抽屜好拉不卡手

水槽、爐具、備料三角動線流暢,洗切煮順手不繞路
很多人都很好奇takara使用者回饋最有感的是什麼?
雖然一開始對「日本廚具」會有那種「這是不是太高級了?」的疑慮,但用了一段時間後,最常聽到的就是:
「怎麼擦都乾淨,油膩感不見了。」
「不會再像以前打開地櫃聞到油蒿味了這麼重。」
「東西終於不會堆在爐台附近,整個檯面乾乾淨淨。」
我的實務建議=翻修要注意這些節點
如果,是從「舊屋翻新 → 重新規劃水電+廚具」的流程,這幾個提醒你一定會想知道:- 先決定廚具,水電再安排!
- 油煙動線預留要精準
- 櫃體下方要確認地面處理
記錄從打除 → 規劃 → 安裝 → 使用後的真實經驗
如果你也正好在考慮「舊屋翻修後要不要乾脆換掉整套廚具」這件事,
希望這些照片和實務心得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可以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