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有些怪怪的,建議用電腦瀏覽)
應該有部分的人跟我們一樣不喜歡裝潢,但是又想透過簡單的裝飾或燈光呈現出最舒服又不顯雜亂、空洞(家徒四壁)的感覺,相信喜歡極簡風格的人應該不算少數。
我心目中理想的家,不一定要有豪華的裝潢、偌大的坪數、寬敞的空間,只需要感覺放鬆、舒適、自在的感覺就夠了。
把新家打造成心目中理想住居,一定是每個人的夢想,尤其是看著房子從一片砂土、雜草,慢慢地一磚一瓦堆砌、到完工,過程中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著要怎樣規劃才能完美,因為新家的基地就在舊家的附近,所以每天巡視工地就成了一種習慣。
2021年7月拿到設計圖紙本開始到完工,其中辛苦的過程真的不想再來一次,我們只是小資的上班族、年紀也不小,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所以竭盡所能將新家建置成最理想的狀態,每天都花許多時間在網上尋找種資料,希望能用有限的預算打造完成,所以很多東西幾乎都是自己一手完成,從慘不忍賭的牆面修補、燈具安裝、免治馬桶、水電修改、細清到智能居家設定等,整個過程只有六個字『累』『好累』『非常累』!

按照規劃的時程自2023年1月就開始進行大採購, 2023年6月底交屋開始到8月初入住的每一天,下班之後不是在新家工作就是在前往新家工作的路上,每天幾乎都有4~8小時以上在新家工作,下面這些傷眼的工作照跟大家分享一下(家具沒有很高級,故家具及房間部分省略)。
時間表大略如下:
2021年7月:建商推出建案,當月馬上下訂
2021年8月:建築基地開始動工
2021年9月:拿到建築本體工程圖檔,並開始規劃、繪圖、製作居家空間及家具擺設圖檔
2021年11月:跟建商確認一樓客變部份
2022年1月:一樓主體完成
2022年2月:跟建商確認二樓客變部份
2022年2月:陸續開始採購自行安裝部份材料、組件
2022年4月:二樓主體完成
2022年7月:三樓主體完成
2022年7月:廚具客變確認
2022年7月:家具下訂
2023年1月:冷氣下訂
2023年3月:裝潢看場地估價(僅電視牆部份)
2023年4月:確認裝潢
2023年4月:家具最終確認
2023年5月底:賀交屋!!開始依原有規畫進行,GO!GO!
2023年7月:採光罩及裝潢陸續進場及完工
2023年8月15日:農曆7月之前入住(尚無入厝)
2023年10月15日:正式入厝~(入厝後也還在修改一些配置跟設定到現在)
首先,先推薦一套軟體 (PC版) 房間佈局設計工具-Room Arranger,個人覺得非常容易上手,有興趣請自行上網Google一下;拿到設計圖之後,就開始規劃進行房間規劃,目前為止所有的家具擺設都跟當初設計幾乎一樣,包含定案之後的軌道燈布局,也是透過這套軟體以3D方式呈現。
- 3D設計軟體-1樓
- 3D設計軟體-2樓
- 3D設計軟體-3樓
- 最初是以CAD圖草擬家具配置
慘不忍睹的工作照請看圖,就不就介紹了,過程中只能用『累』形容,要就怪自己太龜毛了~
- 主臥冷媒管及排水修補
- 工作照
- 工作照2
- 工作照3
- 工作照4
- 工作照5
- 工作照6
- 工作照7
- 工作照8
- 背牆跳色
我們不喜歡過多的裝潢,舊家就是滿屋子的裝潢,想變也不能變,除非裝潢全部打掉;我們喜歡用簡約的空間,利用燈光點綴舒適的環境,軌道燈也完全顯現出客廳挑高而不壓迫的空間放大感;這批建案共有8戶,只有我們將餐桌擺在客廳內,但是以空間感跟視覺效果來說,我們家客廳卻是看起來最大的!
軌道燈(投射燈)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一面平凡無奇的空白牆面顯現出優柔的氣氛(洗牆),客廳沒有直接光源,把軌道燈(投射燈)的優點完全表現出來,無論在客廳任何角落都能擁有柔和的光線,不會有任何暗角(本人最討厭角落暗暗的),也能設定電影模式、休息模式、夜間模式、氣氛模式等,且部份燈具也設定自動感應,半夜下樓根本不需要動手開燈。
家裡不是辦公室、教室,家裡面不需要有很亮很白的燈光,白織光(全白光6000K)完全沒有任何舒適感可言,一般的室內燈光只有中央一盞大瓦數的LED燈具,這種情況是最普通也是最不舒服的,通常我會使用的色溫範圍大約會在4600K~5400K之間。
一樓客廳當初的構想至少要能分為三組操控,無奈建商只留一個燈座電源,後來乾脆做足功課採購智慧燈具自己安裝軌道燈,家裡幾乎所有的燈都能單獨控制色溫(3000K~6000K)、亮度的智慧燈具,演色性幾乎都在95以上,每一顆燈都能跟網關構聯,可透過手機、電腦來控制,燈具全部都走米家系統(小米),本來已經打算使用Home Assistant、Apple HomeKit作為智能、自動化控制中樞,但後來發現燈具與Home Assistant連線之後卻少了很多功能,無法獲得完整的控制,最後才決定完完全全使用米家系統(小米),或許會有人問怎麼不用Aqara?原因就是口袋深度不足

軌道燈安裝全程使用雷射水平儀標線,不允許誤差

(使用手機拍的照片,相片顯示不出柔和的自然光及黃光


- 軌道燈草案
- 雷射水平儀標線施工
- 一樓燈光2
- 一樓燈光3
- 車庫燈方案1~8
- 車庫燈方案9~10、最終配置
- 車庫燈、餐桌燈
- 曬衣間燈光方案
- 曬衣間2
- 櫥櫃燈
- 車庫洗牆燈效果
- 夜間的光線舒服
要件建立完整的智能居家也必須要有良好的網路,這時就滿推薦台灣合勤ZYXEL,全棟1~3樓完整全屋無縫漫遊,在良好的Mesh Wi-Fi覆蓋之下,在有屋頂的地方保證全部都是滿格,訊號真的非常棒,PC跟手機上都能使用Nebula星雲系統隨時監控連線狀況,專治小孩網路成癮症狀



如有架設NAS系統也會建議建構高速網路環境,一來內網速度提升上傳下載順暢,二來也能在電視上觀看順暢的4K、8K影片,省去等待傳輸的時間
一樓區域盡量以自動化為主,但也有保留壁切開關的部分,因燈具為獨立可控設備,故不需安裝zigbee的壁切
- Zyxel Mesh WIFI設備
- Nebula管理系統
- 米家APP
- 紅米觸屏音箱Pro8介面
- 無線控制開關
- 小米網關、中樞
- 網路配置
當初有考慮安裝POE型監視系統,但建商沒有預留孔可牽引網路線到監視器位置,最後選擇安裝WIFI型監視器,如不會隨時以螢幕監看的人,會建議用這種功能多、即時通知,只需電源及WIFI網路的監視器,省時又省錢,另電捲門也有有安裝遠端遙控功能,即使人不在家也可以開門收快遞、透過監視器觀看即時畫面,方便又安全。
- 監視器
米家指紋鎖,要磨、要切又要鑽,沒有十足的勇氣跟信心建議不要自行安裝

- 指紋鎖1
電視牆先構圖,用美紋膠帶標示相關位置,標示好之後現場感受最直接的視覺,並確認電視及冷氣安裝位置後,跟裝潢業者核對板材之後定案,裝潢之後跟當初的設計相差無幾,這就是我想要的風格。
- 電視牆1
- 電視牆2
- 電視牆3
電視架一律建議安裝可伸縮、移動的,須注意電視被強加固的位置,需先跟裝潢業者溝通好;自己在電視架安裝過程倉促沒拍照,照片顯示安裝完畢及實際電視展示效果,可移動式的電視架安裝時,在電視上牆的固定時一定要兩個人(一人扶、一人鎖);若為固定式電視架一個人安裝好像也沒問題
電視有自帶情境流光溢彩,沉浸式觀看效果真的非常棒

- 實際效果1
- 實際效果2
- 電視架
小角落分享
- 三樓角落空間實木層板
- 二樓次臥化妝台
- 二樓次臥崎零角落
- 樓梯間
小物分享
- 洗衣機專用龍頭
- 方便好用雙出龍頭
- 有質感的掛燈(觸碰式)
- 使用免釘膠上牆
- 我用過最好用的吸盤掛勾
- 使用免釘膠上牆
- 使用免釘膠上牆
- 使用免釘膠上牆
- 自動感應垃圾桶
- 自動感應垃圾桶
- 配線槽彎頭
- 樓梯間壁燈
其實在這之前本來是買在別的地方(路程約10公里),而且已經接近交屋了,就在極度巧合的情況之下看到舊家附近好像有要蓋房子!於是當天聯絡原建商,在一個禮拜之內向完成退訂,並馬上下訂現在的房子(離舊家不到300公尺,哈哈);在買上一間無緣的家的時候有向附近的六房媽祖求籤,果然跟籤詩說的一模一樣(大概就是說有緣自然就會在附近買到房子,並每天看著一磚一瓦蓋起來,皆大歡喜),現在想起來還會起雞皮疙瘩,媽祖婆婆真的非常靈驗,也還好有買這裡,這間房子的格局及空間真的比上一間好太多了,也證明老婆的眼光是對的,聽老婆的準沒錯XD。
入住到現在也已經差不多4個月有了,東西也越來越多,上面有提到、看到的幾乎都是一人獨自動手完成,建置過程中幾乎每天混在新家裡面,也非常感謝老婆的包容,許多規劃都是經過數個月的上網搜尋、參考案例、YT分享、網友分享而來,真的不想再來一次(中年人完全體,應該也沒機會了)。
雖然我不是很專業,但是在沒有100%的決心及信心也不敢貿然嘗試,凡事都有第一次,儘管無法媲美專業施工團隊手法,也無精美的裝潢、高尚的設計,但我很驕傲我完成了!也不知道是什麼傻勁讓我敢這樣放手做,我想是種責任吧!一個家就扛在我肩上,一家之主的我將竭盡所能達成使命。
我不會美編、不會排版、沒有商業考量,或許文章及照片編排很傷眼,但絕對鼓勵想要親手打造一個舒服的家、空間的人,我都能辦到了,相信你、妳也一定能做到!
20240426更新弱電箱整理
- 弱電箱(已重新整理)
- 弱電箱(更改前)
原本弱電箱的狀態不是很理想,想說先稍微整理把線路捲好、收好,不要顯得凌亂就好,等真的有時間再來重新整理,但是新家的弱電箱實在有夠小,且弱電箱中間還豎著一根毫無用處的桿子,這一根實在不好處理,擋在中間實在又非常討厭,在某一天實在看不過去就把它鋸掉了,整個鋸掉的時間大概花了快3小時才鋸斷,沒有「腳路」、裝潢部分不能傷到、材質有夠硬,這個空間也不能使電動工具來鋸,只能用手持鋸片慢慢鋸,手部抽筋、末梢神經無知覺都來了,鋸斷擋路的桿子之後心情特別好!
建議如果各位有買預售屋一定要要求弱電箱尺寸要加大且完全開放型,千萬不要有像照片上豎著或橫著的桿子擋路,弱電箱太小真的很難塞進2台以上的機器(分享器、數據機等),且線路多的時候真的非常不好整理,原先尚未處裡的弱電箱只能預留比較多的線路備用,在整理、整線的時候方便修剪成適當的長度。
能夠整理成這樣已經非常緊繃了,右下角的部分有很多跟配線浪管跟線路的地方,這是蓋房子的時候結構跟配線規劃的問題,基本上是很難再進一步整理。
整理成這樣有什麼好處??看了『心情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