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跟大家分享我的新家裝潢成果,
想來想去應該要先住一陣子再來分享會比較準確,因此就到現在才來分享了,
也希望透過這個分享能給更多人一些提醒&裝潢靈感,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夢想中完美的安身之處!
簡單說明一下背景資料:
- 裝潢地點:台北市大安區
- 物件狀況:裝潢開始時為42年老公寓,5樓中的4樓
- 工程方式:全程由設計事務所辦理
- 花費時間:討論約半年,實際工程約半年
- 買房選屋心得
- 裝潢方式選擇
- 實際裝潢過程因為真的要說很清楚篇幅應該會超大,如果對其中某項有興趣也可回文告知,我再來多作補充!
我大概看了三年、不下100間的各式房屋,中間僅斡旋過兩間,最後才決定目前這間房,買屋實在有太多需要注意的,我這邊就簡短說明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事情&個人的經驗,期望可以讓各位有個參考囉。
首先,我自己一開始最大的問題就是「到底要買哪一區、到底要選大樓、華夏還是公寓」這種問題,一開始真的是無頭蒼蠅,只要覺得還ok就會跟仲介約去看,看到自己都眼花真的超累,到後來冷靜下來才發現,其實就是「固定預算」透過三要素「地點、坪數、屋齡」做調整,自然而然就會知道自己要選什麼了。
舉例我個人,含裝潢預算2xxx萬,「地點第一、坪數第二、屋齡第三」去做排序,我最後就只專心在找「北市捷運站附近的20坪左右老公寓」,這樣就比較不會浪費時間,最終也的確被我找到我心中的好房子!
2.裝潢方式選擇
的確是看過很多自己找朋友設計再找統包省錢省很多、裝潢也不錯的成功案例,但我跟我老婆始終都秉持「相信專業」這一塊,我們覺得既然是自己的第一間房、要住幾十年的地方,我們希望把這樣重要的事情,交給真正專業的人來進行,所以我們幾乎毫不猶豫的選擇「設計公司」。
當然選擇設計公司也不是亂選,我們至少搜集了兩個月的資料、碰了三間我們覺得適合的聊過,最終才決定合作,以下是我個人經驗的建議,給正在思考要是否要找設計師、怎麼找才對的你參考。
第一步,我建議「一定要確定自己想要的居家風格」,這件事情一點都不簡單,是需要大量的搜尋與比較才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會直接說:「我想要北歐風、我想要無印風,或是我想要跟某個網紅一樣的那種感覺」。我認為這樣不確定自己的風格其實在裝潢上非常危險,在與設計師討論時會沒有一個原則或標準,在還沒有圖面甚至沒有親眼看見整體環境氛圍下,是非常容易出現「啊,原來不是我想要的那樣。」這種感覺的。
找尋自己喜歡的風格,我建議可從Pinterest下手,先從大範圍的關鍵字搜尋,看到喜歡的就一直往下深挖,最後會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風格」,知道自己大概喜歡什麼風格,可以再去搜尋「做這個風格厲害的國際設計師or國際案例」,看看他們有沒有官網、IG之類的可以追蹤看更多案例,給自己更多靈感跟裝潢準則,最後再拿著自己建立好的準則到裝潢100上面找有沒有符合自己需求的設計公司,再進行聯繫對談確認,再列下來準備成提案檔,寫清楚需求與原則,這就是我覺得比較萬無一失的準備方式。
3.實際裝潢過程
先看圖,這是我們家原始的格局,總共使用坪數為27坪
沒錯...就是大家看到一定會覺得「什麼爛格局」的狹長屋!
不僅是狹長很容易浪費坪數,加上40幾年老屋壁癌漏水問題也有,
但稍等我一下!讓我為狹長老屋平反!其實狹長空間裝潢起來真的很棒。

因為我們本來就有抓全屋翻修的預算,本來就有打算要整個打掉重練,所以老屋的漏水壁癌格局都不是問題,除了安全一定要顧之外,最重要的反而會是「光線」。
先給大家看一下我們看房時照的照片:





因家裡前面剛好是一個畸零地,因此光線可以從客廳照到到廚房區域,這對我的預算在市區老房而言非常少見,因此雖然裝潢老舊、還有漏水等問題,但在結構安全、預算可行,經歷過晴天、雨天、白天、晚上、平日假日看完房後,最終選擇入手、交付到設計師手上。
在與設計師討論時,如上述我們已經有非常明確的「期望風格」,因此討論上也十分迅速,主要會是針對這個風格在這個物件是可以怎麼表現、需要做什麼調整、加入我們的生活習慣後該怎麼安排生活動線諸如此類的細節對焦。
在這邊我想要感謝&推薦我的設計公司(在台北,如果有興趣可私訊!),從剛開始設計規劃到實際工程都非常專業、也讓我十分驚艷、給的建議很多建議都是站在居住者的角度思考,當然因為大工程中間也有些許摩擦,但都就事論事、冷靜討論、快速解決,每次聽到朋友跟設計師吵架、鬧不合,甚至最終取消合作,都讓我覺得「好險有選他們」。
我們直接來看最終的成品
客廳區設計重點:
1.保留了舊屋的百葉窗,加上HAY的圓弧沙發、胡桃木色格柵玄關
2.小空間就不做電視牆了,改作一整排的胡桃木收納抽屜,整潔美觀





餐廚區設計重點:
1.用大片清玻璃做拉門,不使用廚房時拉開延伸空間、使用時依然可保留通透感
2.廚房空間以不鏽鋼做櫃體,切割出不同區域感,讓廚房更有專業簡潔感
3.胡桃木配上白色開放式層架,維持色系又能依喜好做擺設
4.不做烤漆玻璃做磁磚,只要清楚知道自己會不會懶得清,如果不會那就可以選磁磚
5.我們家空間比較小,要在同一側放下洗手台、洗碗機、冰箱,設計公司真的規畫得非常精確,石材桌板與不鏽鋼櫃體嵌入的都非常剛好與完美,讚






書房設計重點:
1.隱藏門、深色刷漆,給我工作時使用,能放我自己喜歡的老物件(球燈&椅子&白色開放層架都是1970年代的)
2.再來一定要推的是我個人最愛的,跟設計師討論後做的「門框樂高人偶收納」超讚



浴室設計重點:
1.設計收納衛生紙的區域(不要讓衛生紙露出來,因此我們做了一個壁龕)
2.浴缸,絕對要浴缸!雖然浴室沒有開窗但使用高價位的通風乾燥系統就能解決潮濕透氣問題,非常建議喜歡泡澡的人不要因為浴室沒窗就不做浴缸了!現在科技都能解決
3.灰色磁磚配胡桃木,我們選擇大面積灰磚配上圓弧紋灰磚,讓整體空間不會太無聊



主臥與更衣室設計重點:
1.足量收納空間、簡潔乾淨、以深色軟妝點綴即可
2.更衣室也建議可以放一座電子衣櫥,除了平時可以殺殺菌,還可以有整個空間的除溼功能,真的非常划算(只是要注意電子衣櫥的開門方向,不要開錯地方囉)
3.不好意思因為主臥還是有點害羞就不公開啦!但大致風格就跟更衣室一樣



走廊區域設計重點:
狹長屋勢必就是會有走廊的存在,但我們與設計師討論後,除了一定要的增加了一整排深度可以放行李箱、隔出掃地機器人的家、吸塵器充電座...等收納櫃之外,其實走廊對我們來說住過之後,是非常好的「劃分公領域與私領域」的生活區塊,給自己多一個走廊的行走時間,無論是從睡醒到上班狀態、或是吃完晚餐加完班要睡了,都是一種心情的轉換。
我們的規劃就是:客廳>餐廚>書房>浴室>主臥,這樣的分配住下來真的很舒服,如果你也因為預算問題只能選狹長屋,只要光線好、設計得當,其實真的沒有很可怕,一樣可以住得很舒服。

其餘想分享的事項:
其實我們在裝潢找風格時,一直覺得近期台灣的設計非常流行兩件事:「LED線燈」、「倒圓角」、「洞洞板」,但我們因為風格的選擇上,這些都是完全不考慮的。我們當然也有看過做得很好的案子,但當然也看過一些我們覺得「跟你的風格好像不太搭」的例子,因此也希望透過這篇跟大家說,其實不一定要流行的都混進去裝潢裡,反而是知道自己要什麼更重要!
像我們一直都覺得「房屋結構都是方正的、搭配圓潤軟裝會更有效果」因此捨棄了牆面或天花板倒圓角,也覺得「LED線燈比較能呈現未來感的氛圍」而我們要的反而是專注於現代、人文氣息感,因此燈具更多是選擇立燈、吊燈,呈現我們要的效果,實際做下來也覺得非常滿意就是了!
(上圖)真心建議預算足夠的話,門真的可以都做格超美的!
(下圖)你看看光線照下來後,直角的光影真的很漂亮,比起倒圓角也有另一種美吧?


其實裝潢真的太多事情可以分享了(很多照片也礙於篇幅我都沒有放上來),如果各位朋友想多了解哪一塊也可來交流交流!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住在自己喜歡的地方,開開心心。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