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編撰寫此篇的時候,正好「軒嵐諾」增強為強颱,也將是今年到目前為止 11 個颱風中最強的一個,雖然從路徑預測圖上看來不會直撲臺灣,但氣象局不排除發布海上警報,所挾帶的大量水氣,也有望緩解水情吃緊的現況,希望能在不造成嚴重災情的情況下,幫水庫解解渴了!

▲全球各地極端氣候頻傳,將會帶來暴雨洪災、野火熱浪等嚴重災害。(示意圖,圖片來源/Freepik)
在水利署發佈的新聞稿中指出,全臺七月迄今的降雨量低於歷年年均 4 成,基隆地區更是極端偏少,僅歷史同期的 34% 以下,基隆地區的水情提醒,也預計將於 9 月 3 日由綠燈調整為減壓供水黃燈;當查看「台灣水庫即時水情」時,亦可看見新山水庫、石岡壩、霧社水庫、曾文水庫的有效蓄水量已不到五成,尤其高雄阿公店水庫僅剩 2 成(2022.08.31),在在顯示用水吃緊的警訊,水利署同時直指,臺灣目前處於氣候變遷進行式,「旱澇交替」將會是未來常態。

▲近年缺水議題日漸升溫,旱澇交替將成為未來新常態。(示意圖,圖片來源/Freepik)
根據氣象局的說法,近年颱風數量之所以有明顯下降趨勢,主要是受到全球暖化與反聖嬰的影響,導致海水條件不利於颱風形成,但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也解釋道,雖然今年颱風生成量偏少,但未來出現中颱、強颱的比例卻是相對增加,這也就意味著將會對台灣天氣帶來更嚴峻的挑戰。當極端氣候事件頻傳,平常就要防範於未然,以下小編就根據「防颱、缺水」二個臺灣當前最有感的議題做整理,做好萬全準備,才能因應天然災害或臨時突發狀況!
▌ 防颱準備
即使近年颱風比例驟減,但也不代表就能掉以輕心,在強風暴雨的侵襲下,首當其衝的莫過於我們的住家,因此在颱風登陸以前,可事先檢查以下 3 個地方:
1. 檢查門、窗滲漏水情況,貼上膠帶加強支撐
門窗作為建築的主要開口,容易導致水氣滲漏至室內,因此必須格外重視,在檢查是否嚴實穩固之時,也要注意有無裂縫破損,尤其窗框四周角落容易出現裂紋,矽利康也會隨時間老化龜裂,建議平常就要定期檢查,可視情況自行 DIY 修補或是請專業師傅改善強化。如果時間上不允許,也能先利用防水噴劑、止水修補膠帶先作緊急應變。此外,可在門窗貼上「X」或「米」字型的膠帶,亦或是貼上防爆膜,增加玻璃的支撐強度,避免遭強風吹破裂,如果情況允許,在裝潢階段即能選擇強化玻璃或膠合玻璃,藉此增強穩固性。

(圖片來源/臺北市防災易讀手冊「颱風來了怎麼辦」)
2. 檢查排水孔有無堵塞,固定盆栽、清掃環境
由於颱風將會挾帶連續豪雨,排水情況是否順暢就十分重要,切記將室外與屋頂的排水孔逐一巡視確認,並將周邊的淤土與落葉雜物清掃乾淨,預防堵塞導致排水不及而淹水的情形。若有種植盆栽的人,小型盆栽可先移至室內躲避風雨,相對大型的植栽則能落地擺放與加以綁牢固定,同時可先行修剪枝葉避免遭風雨打落,再影響排水效能。
3. 事先關閉非必要電源,預備緊急照明設備
颱風來襲期間,容易發生樹枝或招牌遭強風吹落,進而破壞配電設備導致停電的事故,為了預防突然斷電造成家電損壞,建議先行關閉非必要性電源與拔除電源插座,即能維護設備安全也可防止電線走火。此外,不論是地震、颱風或火災事故,緊急照明設備絕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平常就能準備好相關設備,並定期檢查是否正常運作。

(圖片來源/Freepik)
與此同時,也能視家中的地勢情況,決定是否準備沙包及防水閘門,預防大水淹進家門造成嚴重損失,並可事先預備好約 3 日份的飲水食物,以防各種突發事件的發生。當然,平時就能在家中常備防災包(地震包、緊急避難包),除了基本的糧食與飲用水外,也有簡易的生活醫藥用品。當颱風過後,務必加強環境的清潔與確實消毒,才能避免病媒蚊孳生。

(圖片來源/臺北市防災易讀手冊「颱風來了怎麼辦」)
▌缺水準備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要能確實執行卻是相當有難度,不過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未來缺水的情況恐會成為常態,當不幸遇上停水時,記得在停水前 6 小時完成儲水,切勿集中在停水前大量儲水,而儲水也必須注意衛生,不僅要加蓋儲放,也盡量不要放超過三天,因此在使用時無須刻意減量,正常用水即可,以防病菌滋生影響水質,反而成為另一種浪費。
不過,平日養成節水習慣方是上策,正如想要省電就換上擁有「一級能效標章」的家電,同樣道理,如要省水自然也是要嚴選具有「省水標章」的設備,不論是馬桶、洗衣機、水龍頭、蓮蓬頭等皆有相關認證,以舊式馬桶來說,每次沖水量約 12 公升,而一段式省水標章馬桶一次沖水量為 6 公升、一段式金級省水標章馬桶甚至只有 4.8 公升,讓你在不知不覺中節能省水。

(圖片來源/Freepik)
洗衣機亦如是,在挑選具有省水標章的機型外,也能視髒污程度啟動快洗功能,藉此達到省水目的,另外,現如今的節水設備不斷精進優化,舉例來說,強調節水功能的蓮蓬頭,即能在不影響出水速度與出水量的情況下,一邊省水又能一邊暢快淋漓!同時可根據自身習慣,決定是否採用感應式節水器,既能節省用水時間、限制水流量,也可提高用水效率。
當然,若是想為環保盡一份心力,也能從日常小地方開始執行,如同在洗澡時,將熱水前的冷水盛接用來沖廁,亦可以淋浴取代泡澡,又或者將除濕機收集到的水用來澆花等,透過二次利用與減少水用量,讓每一滴水都能發揮應有的價值,不隨意浪費。最後,大家對於颱風與缺水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討論~


(圖片來源/Freepik)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台灣水庫即時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