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為新房子把大部分裝潢預算給花光了 (錢花在這裡) 所以對於這個案子 不預期有計設師會想接 正在苦惱之時 剛好有個對裝修很有興趣的學妹 以她自己二次裝修自宅的經驗 正想斜槓一下 於是爽快的接下這個案子 跟上個全木工的裝潢案不同 因為有時間(岳母一家目前租屋的到期日)與預算的雙重壓力 所以以系統櫃為主 加上少量的木工 在二個月內 就在這個缺工缺料的時期 順利的完成了翻新
這是格局圖

最一開始的構想 就是想把次臥重新打造 因為這間房間本身不算大 又四面都是各式衣櫃 初始是想移除二面的衣櫃 讓有個地方可以放床 僅此而已 但設計師愈看愈不爽 就她的看法 這樣是不可能住的舒服的 變成除了天花板之外 全室拆除
經過設計師的洗腦 除了主卧跟相鄰的客房小修改之外 客廳跟多功能室也被拆的一乾二淨 雖然從輕度的翻新變成了中度(?)的翻修 但整體的成果不得不說 是讓人非常滿意的 再加上全屋重新粉刷與全屋鋪上木地板 確實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房子確實是住裝潢的 只要找的人對了 不論花費的多或寡 其實都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就以裝俢前跟裝修後來做個比較吧 這次沒有專業的攝影師加持 都是手機拍的 (連開箱文都降規了)
不免俗先來一些施工照 比較有意思是 連掛電視的照型牆面 也是系統櫃廠商處理的 事先量好尺寸 來了馬上就能組裝 我一開始以為是木工做的 我記得系統櫃進場到完成他們的部分 只用了三天而已

多功能室玻璃被拆除的狀態 留下來的木台 後來施工木地板的老闆說作工非常好 還好我們有保留 不然這也是一筆大錢 後來的木地板 就是直接加在木台上面 我們這次用的是石晶板 因為這種板材不怕水 所以本來比較有疑慮的廚房部分也鋪了 這個木地板老闆 如果去他店裡 他會花十五分鐘跟你講解木地板發展史 不過結論就是 最新的產品是最好 因為根本不是木頭了 所以沒有木頭的一些缺點 怕水、怕刮 價格又便宜 但踩在上面 質感還是蠻好的

先是玄關的部分 總之 設計師看不順眼 確實也比較老舊了 櫃門有時打開 會有下垂的現象 配色用現今的眼光看也不是很討喜 鏡面牆也不太行 十幾年前還蠻喜歡用鏡子讓空間顯大的
- 玄關 (後)
- 玄關(前)
多功能室的部分 原本是個玻璃屋 比較大的問題是透明玻璃會顯髒 後來小朋友在上面貼了貼紙什麼的 就更凌亂了 後來索性拆除 本來是希望把木地板平台留著就好 但考慮到如果加上活動隔間 打開時顯得空曠 關起來時又可當個房間用 才有了後來的設計 在這陣子缺工缺料 這算是比較花錢的部分 門加軌道就十萬了 門頁是下半部木質 上半部條紋玻璃 保留隱私的情況下 又有一定程度的通透感
- 多功能室 (後)
- 多功能室 (前)
再來是充滿回憶的客廳 嚴格來說 一開始電視機的座向就有點錯誤 加上茶几跟沙發的擺放 讓客廳的空間顯得小 原本的設計一見大門就會看見坐在發沙上的人 相較之下 一進門看到電視機 坐在對向的人相對會有隱私一點 所以電視機的方位變了 沙發因為皮破了也淘汰掉 用系統櫃搭出了沙發的底座 (有收納的功能) 從大門進入往客廳方向看 還有個到天花板的櫃子擋住往沙發視線 設計師再訂製了沙發的部分 別的不說 空間感變得很好
- 客廳 (後)
- 客廳 (前)
最後是大改的次臥 設計師說她只承認這間跟公共空間是她的作品 因為有全部拆除 完全照她的想法來設計 床架因為需要收納功能 也請系統櫃的廠商提供 不能說很便宜 但非常的結實 物有所值
- 次臥 (後)
- 次臥 (後)
- 次臥 (前)
- 次臥 (前)
這是客廳的百葉窗 在預算有限的狀態下 設計師把所有的錢都砸在客廳 窗簾是全部重做的 但客廳的這個百頁窗 大概佔了所有預算的80% 房間的都是使用非常平凡的捲簾


最後總結一下 前屋主是tsmc的員工 (想像一下十二年前就是tsmc的員工…) 當初的裝潢好像花了200萬 (十二年前的200萬…) 剛裝修好的時候也上過室內設計的雜誌 所以當初老婆是完全繼承前屋主的裝潢傢俱入住的 一丁點也沒變更
我記得住的過程中維修時 (裝洗碗機) 還有這次裝潢過程中 都有聽到師傅說 原本裝潢的用料、作工非常不錯的評論 但不可避免的 有些設計受限於當時的審美 現在看來過於老氣 有些則是有了歲月的痕跡 (如木地板、櫃門) 所以要保留多少原始的部分 一直是這個案子的取捨 當然還有一家三口住了八年 對於一些用品、傢俱的斷捨離
剛剛去把最後的東西搬過去 算是交接 拍了陽台看出去的風景 最捨不得的 大概就是這個了 面向新竹縣政府 也算是永久棟距 中間都蓋滿 應該不會冒出新大樓了 每次跨年時 只要在家裡 就能看到煙火

拍的不好 但就是這種感覺

遵守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原則 所以用大家手上拍的一些照片 做個簡短的記錄 雖然寫完之後 內容看來略顯不足 但這個開箱文 這也是跟設計師一開始就約定好的
設計師目前還沒開業 所以目前沒有聯絡資訊可以提供 只是經過了這一次 感覺已經信心爆棚了 期待她真正開始執業 有更多更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