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空間機能重疊,是現今小坪數常見的解套方式。
除此之外,向上發展的「垂直分層」也是常見做法,只要樑下可維持最小淨高 240cm(最適宜的高度應該要有 280cm),就能借取樓高優勢擴充空間容量,曾經就看過有人以折疊式閣樓梯新增隱藏儲物室,又或是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藉由樓中樓闢出一方多元平台,既可以當作書房、工作室也能成為寢室用途,當然,將地板以高低錯落的方式,藉此區分出各種使用情境,也是當前普遍的做法之一,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在國外看到不錯的小宅設計,看看設計師怎麼巧用空間!
多功能家具:掀床、隱藏式桌板、多功能家具
位在義大利米蘭的這間公寓是由 studio wok 設計團隊所打造,在不到 10 坪的小空間,以一體化概念模糊公私領域界線,也就是看似沒有客廳、餐廳與臥室,實際上透過訂製家具全數囊括,一側既是界定廚房與廁所的隔間,從而杜絕油煙與濕氣,同時裝設掀床,一拉下來隨即切換機能;另一側也不遑多讓,將垂直立面切分成多塊機能,衣櫃、書架、收納櫃一應俱全,下方還騰出空間擺放沙發床,透過腳輪五金自由移動,白天可以招呼客人,晚上則能給朋友下榻休息。
- 以合板創造多元機能
- 掀開後即出現一張床
- 將生活機能統整至立面
- 衣櫃、收納櫃與沙發床
- 將沙發床定位即是客廳
另一個位在西班牙的公寓,是由 PKMN Architectures 設計團隊所規劃,把 21 坪發揮得淋漓盡致,全然跳脫傳統做法,使空間宛若具有生命力,每分每秒都能呈現不同樣態,如同在電視櫃與收納櫃加設旋轉輪,即能將櫃體 90 度平移轉向,隨心所欲地調整格局,使公私領域各自獨立又能合而為一,釋放出足夠的範圍做瑜伽或是成為小孩的遊樂場,絲毫不受限,同時搭配掀床與下掀桌五金,使各項機能整合於無形!
- 電視牆可自由移動
- 藉由轉向改變空間格局
- 將桌板隱藏於收納櫃
- 調整格局成為多功能空間
- 掀開後成兒童房
樓中樓設計:統整空間、激發坪效最大值
不到 9 坪的小空間,來自波蘭的設計團隊 Ewa Czerny 將腦筋動到了垂直空間,以上下重疊的形式整合浴室與臥室,並將串連樓梯結合收納機能,使書本、小家電也能整齊擺放,同時採用具有清晰紋理的 OSB 定向纖維板(俗稱甘蔗板),使視覺達到一致性,藉以緩解小坪數的壓迫感。

▲向上擴增機能,搭配材質串連空間。
位在中國上海的 7 坪小公寓,設計團隊 Qisi Design 則是將電視牆與樓梯化作一體,並以溫潤木質板材延續戶外自然氣息,加上玻璃圍籬釋放侷促感,框築起一方舒適的睡眠空間。

▲以高度落差區分各場域。
- 電視牆也是樓梯
- 以木質與玻璃減輕壓迫
但是距離天花板太近,不只容易撞到頭,也會讓人感到壓迫,因此許多人對夾層可說是又愛又怕,事實上,只要將高度拿捏好,即使是「橫空出世」的平台也能不顯緊迫。一如位在瑞典的 10 坪小公寓,便將樓高一分為二,把下側空間設定成衣櫃用途,銜接平台則化作矮櫃,同步符合吊掛與摺疊收納的需求。

▲平均分配高度,依據使用型態分佈機能。
來自台灣的設計團隊 KC Design Studio 也將 14 坪空間極大化,不只均分高度,也分別利用電視牆與洞洞板貫串垂直向度,擴增出多元使用性,在高度限制下,仍可擁有全方位機能性,同步透過材質定義各區域,以水泥地坪、鐵件與粗獷木質形成鮮明對比,使開放空間界於無形。
- 電視牆與洞洞板
- 以材質劃分空間
地坪落差設計:收納 x 臥榻 x 空間分界
向上爭取空間,自然也能向下發掘可能!一樣可以來看到中國上海 7 坪公寓的案子,不只以夾層擴充容量,團隊保留原本地板 45cm 的高度落差,藉此成為客廳與餐廚的分際線,有趣的是,沿著台階設置沙發椅,自然形成一方下沉式區域,也使整體空間錯落分明,不再制式單一。

▲以高度差異調節畫面層次,使開放設計層序分明。
位在西班牙馬德里的 10 坪公寓,則將地板大幅上升,使下方空間深藏不露,同時揮別固定式的設計手法,宛若樂高模型般,各個零件均能組合拆裝,也因此將樓梯移開後,即能抽出二道開放格櫃,使生活雜物不會永遠暗無天日,成為只進不出的「黑洞收納」。
- 隱形收納設計
- 活動樓梯設計
- 深處收納櫃也可拖移
另一個來自中國北京的 13 坪公寓,同樣透過抬升地板區分場域,以走道形式串連客廳與臥室,也採用一座開放格櫃形成隱性界分,使公領域彼此互通有無,也能大幅提增採光效益、解放壓迫感,然而走道不只是走道,具備上掀式收納外,也能當作臥榻使用,不只簡樸美觀也很實用。

▲將地坪抬升,把空間機能一併彙整。
圖片來源|Archdaily
設計團隊|studio wok、PKMN Architectures 、Ewa Czerny、Qisi Design、Karin Matz
、KC Design Studio、Luo xi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