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段牆面收納:覺得易利鉤的霧面質感很好看,但是爬文看到有蠻多人說易利鉤不能自購它牌 S 鉤,未來要擴增只能繼續購買易利鉤自己的鉤,雖然也有看到有人說可用其它的 S型鉤,但是非常少人說可以,因此也不太確定。還有google 了也找不到易利鉤自己的官網,無法親自詢問廠商 (詢問了也不知道對方會不會說真話?!)。
想問看實際有人用過它牌S 型鉤在易利鉤上嗎?還有使用易利鉤的感想如何(據說易利鉤的橫桿是裝在櫃下,未來加上置放一些哩哩扣扣東西的重量時,櫃體支撐性一般都夠強壯嗎)?
或是有其它覺得好用又不貴(同時最好也能兼具美觀…是不是太貪心 XD)的選擇也歡迎分享。
(中段我猶豫過要用很燒的 takara 背板還是follow 主流的烤玻,目前應該是會跟隨主流的烤玻了,因為發現磁吸式收納其實也不便宜,還有市面上的選擇也會比較少,所以中段收納也要考慮到未來裝了烤玻後,不能鑽洞的缺點)。
- 水槽:手工槽很方正很好看,但是沒有使用過,對於它直角的程度有點憂心,怕清潔較不方便,雖說都會有小 R角…不曉得實際使用起來,四週接近直角的轉角處的清潔容易度如何?還是會建議直接選轉角弧度較圓的海灣/ 造型槽了呢?


- 把手:一直想朝隱藏式把手的方向走,但是廚具行的斜把手另人意外地沒有很好開,而且在隱藏式把手中加價要加最多、他們主推的F型 (好像坊間也有人稱G型) 會外露,櫃體看起來一截一截霧銀色的,個人覺得不太美觀。想用的C型隱藏把手,是嵌在桶身的,但最近得知會佔到櫃子空間的高度大約7-8公分?每格佔個7-8公分的話,兩格大抽或三個小抽加一加也是不得了(真的佔那麼多嗎?)。在猶豫要不要用拍拍手,目前想到的缺點大概是容易誤觸,腳撞到一下就彈開了?想請教大家實際使用經驗,或是有推薦其它好用又兼具美觀的把手呢?


- 爐下下櫃配置:近年來大部份都是規劃爐下兩大抽內配拉籃或鋁抽,最近聽到一個概念是把抽屜式改(像水槽水的)兩片開門門板,內裝拉籃,就是分兩步驟來拿取櫃內的物品。好處是東西掉在裡面方便拿取,還有因為一般拉籃用久了會有穩固性的問題,如果以抽屜式設計,久了可能會不好關或是關的時候會有密合度的問題 (所以對方也推薦如果用抽屜式,建議升級 Blum,穩固性佳、耐久、還有要拆開來撿掉出抽屜的東西,再裝回去也很方便,好裝好拆)。不知道有沒有使用真的很多年的大大可以分享實際使用經驗、國產/進口抽屜式/ 開門式的都可以唷。
(圖片都是 google 到的,示意用而已)
google 過後,發現分享這些細節的人好像比較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能很快速的下決定,很少人像我這樣卡在這些細節這麼久的?!>"<。感謝願意分享的大大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