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不想再搬家的決心購屋,雖然只是個兩小房、雖然只有單面採光,
但終於能完全沒有一絲將就,像自地自建一樣,從格局、收納、動線、風格,全都好好量身打造,
把租屋多年的生活經驗派上用場,打造看不膩的經典風格,只有在自己的房子才做得到啊!
北歐風、無印風,都各有好處且大受歡迎。
但既然是自己的家,希望能有最獨特的回憶在裡面。
這時候就覺得以前的旅費沒白花,翻出照片看到在巴黎旅行租居的小公寓,
有漂亮的法式吊燈、古典桌腳的餐桌,和柔和又獨特的用色。
收納和動線則參考家庭取向的日式室內設計,要有小空間藏物又方便的機能,好看也好收拾,
這是我們裝潢前最主要的方向。
基本資訊
成員:一家三口,不會再增生

地點:新北
屋況:算新成屋,打掉全室重新格局,廁所、廚房均有施工
坪數:室內16.5坪,陽台約1坪
格局:2房2廳1衛浴 (參考日式馬桶、淋浴分開,以求最大坪效)
風格:外表走法式輕古典,但精神上致敬日式收納
重點:動線、收納、超好整理,越小越不能亂,目標是零生活感
先來一張實拍照,友人說很像咖啡廳


特寫一張自挑的餐燈,和巴黎小公寓款有87分像


購屋心得
當我們決定買下一間室內只有16.5坪的小兩房時,大家都說:「太小了吧!夫妻兩人用都很勉強,你們還要塞一個孩子?!」但雙北的高房價越來越誇張,我們不想未來15到20年拮据度日,連出國旅行都要考慮好久。更不想有了房貸從此變成錢的奴隸,把時間都拿去工作換取收入,錯過小孩成長。


為了兼具生活品質,舒舒服服不委屈、不憋屈地住在小兩房,我們以不需換屋為目標,把整間新成屋砍掉重練,量身訂製成適合我們的格局。
和很多兩房產品一樣,此屋單面採光,原始格局也是明室暗廳。不過客廳無光我真的無法,高樓層就是要陽光燦爛的灑落感啊~
入住近一年的心得是,小坪數只要好好設計,住起來的順手與舒服也是不輸大空間的。
(想起之前住在比現在大10坪的地方,有些鞋子還得塞在衣櫃裡,很怕友人臨時拜訪....)
現在的客廳長這樣,隨時都不怕婆婆來(誤)
晴天曬陽、陰天看雲,現在好喜歡在窗邊大餐桌上工作~

好像很少看到有人用阿拉丁神燈?https://aladdin.popin.tw/
我們用神燈三機合一取代電視,一併省掉會吃牆壁深度的電視櫃。
客廳深度維持290公分,小客廳就不擺茶几,只放宜得利的電動沙發,
此沙發外表樸實無華,但躺下來就是一個讚,來訪的親友會搶位啊...
沒有娛樂室也能躺著看大螢幕追劇是寒舍的小確幸~

先說結論:
1.買小2房不會後悔,但絕不能「等比例縮小3房2廳的格局」,
偏偏很多建商都這樣設計...變成小客廳(和電視距離太近)、小廚房(連電器櫃位置都沒留)、放了衣櫃+床就快滿的兩小房(只為了格局圖上可以畫雙人床)
其實現在小家庭居多,買三房和兩房的價差很大,拿買小房的價差好好裝潢cp很高啊。)
2.對小坪數來說,列下清楚需求清單很重要,因為沒空間可浪費啊,
先讓我放一張當初看到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擁有的卡座型中島...
就是它讓我知道,不裝潢(燒錢)是不可能擁有自己夢想中的家的...


我們家的小坪數設計重點&iphone11全景實拍
疫情前常去日本旅遊,住過許多次airbnb 迷你 2LDK小公寓。
但因設計很順手,並不感覺侷促。
這次裝潢我們就參考了很多日本的室內設計書,再加上旅遊經驗中的驚豔點,
最後列出符合我們需求的設計重點:
1.空間大小排序:全家使用 > 個人使用 > 非常少使用
對我們來說空間感的優先排序是:
餐廳、客廳、廚房 > 主臥、小孩房、廁所、陽台 > 玄關
希望親子能有良好互動,我們把空間留給前者,越用不到的地方越縮小,越多收納。
(收納越多越有壓迫感,小客廳留白是大奢侈啊)
至於每天只進出兩次、每人每次不超過一分鐘的玄關,則用系統櫃作滿收納。
開放式廚房+客餐廳共佔了6坪,全用 quick step 木地板鋪好鋪滿,比原始格局的設計大許多。
小小孩能開心赤腳亂跑,在地上打滾,席地而坐畫畫看書,就是美好日常。

迷你玄關很重要,因為有一百分的收納:
大門進來左邊鞋櫃&個人用置物櫃,
每天回家全家的everyday bag、口罩、折傘、防蚊液、鑰匙、手套、帽子都收在這。
有當天要還的書、帶去公司的東西也都想到就先放在櫃中,出門才不會忘。
大門進來右邊是工具櫃、全家出門置物櫃、浴前櫃
像野餐墊&野餐包、長柄傘、臨時外出用小外套、吸塵器、各種會讓家裡雜亂的生活必需品,幾乎都定位在這。

附上一張日本居家設計的雜物清單,當初就是一格格寫好,才知道系統櫃裡要收什麼?高度深度要多少?
即使斷捨離了多年,一個家庭的生活用品還真不少啊~

鞋櫃旁的凹洞是單人穿鞋椅,椅墊後訂製全身鏡,
孩子穿鞋或女生穿靴子還是需要坐一下

刻意把收納都整理在玄關處,是為了避免系統櫃帶給客餐廳主空間的壓迫性,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要出門前拿,拿傘拿外套拿小孩雨衣都不用再跑房間,
動線上也變得很順~
2. 仿照日本的廁所區、淋浴區完全分離,可三人同時使用
實際使用發現日本人這樣設計真的很好,
霧面玻璃是大好物,水痕不明顯又兼顧隱私,
我們家爸爸洗澡、女兒可以安心上廁所,媽媽居中刷牙。
而且非~常~易於打掃,入口打開對洗臉台,再利用兩道霧面玻璃拉門,
左邊是馬桶,右邊是淋浴區,馬桶完全不會碰到濕區,
只累積灰塵、不產生水垢,搭配toto水龍捲,馬桶清潔變成5分鐘的順手小事。


大推薦乾濕分離的浴室考慮 Kohler Maxi Space浴櫃,$17500 但物有所值,
當初和發泡板櫃體兩者比較,結果 K 牌收納功能勝出,小屋不能亂啊!
有興趣可去官網看影片,我當初一見傾心,果然沒有後悔

3.未來有「電」需求的地方,現在一次做好最省心省錢
當初看過很多小兩房建案,臥室區的規劃幾乎都是主臥只比次臥大一點點。
這樣的規劃很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先生身高185,
我們光主臥床就190cmX200cm,很多小兩房主臥連床都放不下啊~

我家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很公平地按人口比例分配,主臥和次臥空間比是2:1

孩子還在成長期,以後可能會使用高腳床,小孩房的插座我們都留上下兩個高度。
還有以前租房子最煩的就是插座超少,所以廚房、客餐廳區的插座量也多估,
畢竟未來電器的使用量只會比現在多。
水電這種基本工,一旦做完不可能說改就改,事先規劃很重要。
(和我一樣有延長線視覺障礙的,插座寧可多不可少,裝潢完美美的不會想看到延長線)

4.一定要生出更衣間,藏起「大型雜物」
這也是租屋多年的痛點。
斷捨離多年,早就不追求walking closet塞好塞滿,
但大型雜物不能無家可歸。
換季棉被、行李箱、陳年巨大收藏品(我們家是老公的吉他...

會造成視覺雜亂的都要收好。
更衣間可說是主婦保持眼不見為淨的超好幫手,我連化妝桌和書櫃也藏在裡面。
只有一個原則就是要「符合動線」,
譬如拿了就馬上出門的小孩玩沙工具、保養車子的工具箱等,
就不適合放更衣間,免得拿進拿出弄得家裡很髒(主婦會哭)
主臥床頭後就是更衣間:


5.開放式廚房 + IH 爐+日式拉門
我們家是每天開伙,所以我做了很多功課、參考網友心得,
大部分都說IH爐沒瓦斯爐好用、開放式廚房會油煙四處飄等。
可我一直覺得日本媽媽的廚房對育兒很友善,可以看到小小孩在幹嘛好重要~
加上有在下廚的人都知道,夏天根本是關在蒸籠裡燒...
對煮飯的人是煉獄般的懲罰啊

忐忑不安我還是選擇了開放式廚房 + IH 爐,現在覺得這兩個搭配是天作之合。
IH爐不易產生大火爆炒的油煙,檯面也非常好清理,
說真的沒有換IH爐之前,廚房清潔讓我很阿雜~
廚房不能沒有冷氣和洗碗機啊!
廚房不能沒有冷氣和洗碗機啊!
廚房不能沒有冷氣和洗碗機啊!



至於為何要做日式拉門,是因為這本書裡的這句話打動了我:
「室內裝潢的第一步,是藏起不想被看到的物品」
果然做完之後完全不後悔,畢竟廚房也是雜物爆炸多的地方,
鍋碗瓢盆、各種小家電可以藏好之外,
連廚房櫃體門片的錢都省下來,全部做開放式好拿好收又通風,
拉門一拉全部藏得妥妥的。
這本書真的是我的裝潢聖經,很建議小坪數屋主都仔細看一次,一定可以訂製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小屋~


有拉門,三秒鐘廚房就能優雅見人


6.一個放鬆身心的工作陽台
因為收納空間無法量身訂做,以前租屋處的陽台塞了滿滿雜物(譬如電風扇),根本無法走入。
這次裝潢,我參考了這本設計書後,就決定要把洗衣機放在室內,
這設計在台灣較少見,做之前我也覺得很冒險,
但為了良好家事動線,和擁有一個休閒感陽台,我們還是嘗試了。
幸運的是因為重新格局後的廁所,剛好在一牆之隔,所以洗衣機水管可以有線可循。
很慶幸當初堅持這樣規劃,實際上使用得很愉快,
洗衣機不蒙塵、上方系統櫃讓洗衣精、清潔品井然有序,洗完衣服到陽台動線也順,
最棒的是,原本不到一坪的小陽台變得好舒服,
居然可以和孩子在陽台野餐、在陽台消毒小小孩的玩具...


7.越高越好的天花板
小坪數因為先天限制空間不大,爭取盡量最高的天花板也是重點之一。
當初統包不太樂意,說木工會產生很多邊邊角角產生不美觀,油漆也較費工。
我只能說還好有堅持,釘完天花板後淨高仍有292cm,
預算關係也沒有作系統櫃疊櫃,只作滿不用加價的最長高度240cm。

完工後這樣的高度和櫃體設計,讓視覺上有稍稍放大,連身高很高的先生也說完全沒壓迫感。

經過這次裝潢發現,每個人對住的需求都不同,真的沒有一種格局是適合所有人的。
雖然整屋打掉重做很辛苦,又是新成屋有點捨不得,
但裝潢最大的好處,不就是能訂製出完全符合所需、夢想中的家嗎?

執行方法
一半自行發包,一半找統包。
木地板和玻璃拉門,我們做完功課已有想要的品牌直接連工帶料施作,
冷氣和水電也有認識的師傅幫忙。
其他保護、拆除、泥作、木工、系統櫃、油漆,交給統包完成。
一開始有想找設計師,但是小坪數+預算緊張,老實說吃了蠻多閉門羹的。
(新屋想和老屋一樣整個打掉重練,也很花$啊),
最後發現房子要好住,最重要的不是坪數,而是動線和收納,其次才是風格。
過去的工作常接觸歐美風格,旅行經驗則愛好日式,
翻了很多書確認方向後再找人畫設計圖、找統包執行。
終於完成融合法式輕古典風,和日式收納並存的家。
大家最關心的總金額
扣除四台冷氣四受贈,廚房家電和書桌椅、床是舊的,
工程款約80萬,其他家具家電約20萬,現金100萬就掰掰了~
裝潢果然是除了購屋之外,最大筆的開銷了啊!
一路以來看了好多mobile01的裝潢分享文,很感謝大家無私的分享,
希望此文也可以給小坪數裝潢的屋主一點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