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說開箱也是真的,畢竟很多案場常常經過三代同堂的一群人修修改改,往往最後呈現的樣貌並不是我們設計師原先的初衷,這場很難得的是業主和我們的想法相當的同調,所以拿出來分享一下囉(當然也沒有否認順便廣告的意思)。
這個案場是一個小家庭的住家,使用需求和大部分我們面臨到的狀況差異並不多,大致上同樣是舒適、好用、要足夠的收納空間,還有一定程度的預算控制。不過這個案場卻非常順利且毫無懸念的一路從建商的客戶變更直到拍攝作品完畢,其中最大的原因當然歸功於設計師與業主之間順暢的溝通---不算上電話與實際會面的討論,光是訊息往來就將近六萬字的對話(主要都是設計師在囉唆),說實在話業主也是挺辛苦的呢。
不過這也凸顯了一個徹頭徹尾客製化設計裝潢在溝通上的重要性,設計師必須鉅細彌遺的解釋設計緣由與目的,業主也需要不厭其煩地表達自己的生活及使用需求,就像我們常常強調的凡事都應該穠纖合度,對設計師來說並不是能用的預算越高越好,對業主來說也不是做得越滿越好,雙方都必須充分的理解彼此的目標才有辦法誕生出這樣完好的作品來。


由於這個案件是從建商客戶變更就開始接觸了,所以在隔間的變動上就顯得自由許多。從入口的玄關處就可以注意到,原本建商預設的開門方向會造成大門一打開剛好遮住鞋櫃的窘境,趁著客變修正過來就可以避掉一大麻煩。除此之外為了讓玄關的收納量增加的同時又最大化入口門洞,取消了原本位於廚房與玄關之間將近15cm厚的牆壁,直接以美背處理的收納櫃取代隔牆。

在餐廳的設計上當然基本的用餐區域以及支援的邊櫃必然少不了,但此處花了一些巧思的其實是餐廳與客廳電視牆的銜接。一般而言電視牆為了嵌入電視以及機電櫃必須要有40cm~50cm的厚度,可是這樣子的厚度會對餐廳造成一定的壓迫感,甚至經過電視牆時可能不小心碰著。因此這個地方的電視牆本身是以斜面呈現,從餐廳往客廳方向看去時只會有薄薄的5cm厚度,進入到客廳區時才逐漸增加到45cm足以擺放視聽設備的深度。


雖然電視牆實際上是以斜面設計,可是從正面觀賞電視的時候牆體外觀仍然是一個完整的矩形,並且嵌入電視的嵌槽仍然是與沙發保持水平,並不會有斜著觀看電視的問題。

接著是開放式的複合空間暨書房區,這邊做了適當的留白來提供未來各種不同類型的使用需求:不論是倒在躺椅上來本好書配點美酒,或是隨意扔上兩張懶骨頭賴在地上,同時也是小朋友可以玩玩積木拼圖的遊戲區。整合了書架與書桌,想要正式的處理一些公事或是用個電腦也依然有個完整的工作區。

最後來到休憩的區域,主臥室。由於業主的小孩都還未到適合獨立房間的歲數,所以我們規劃了大面積的架高地板來取代床架,在小朋友尚年幼需要與父母同睡的時候不需要特別空出嬰兒床的空間,只要在雙人床墊的旁邊再加一張單人床墊,直接就可以併成一個全家人可一同使用的睡塌。當小孩子年歲漸增需要自己的房間時,只要簡單地將單人床墊移去次臥即可,同時兼顧了眼前與未來數年的需求。

我們有的時候也會收到一些設計上的批評與指教,不過有種批評是我們覺得特別有趣的:「我看過你們的某某設計,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用也不好看!」。沒錯,這就是量身定制設計的箇中樂趣,舉例來說喜歡烹飪下廚的人可能會把自己家的廚房規劃的比客廳還大,但這樣的住家對於餐餐外食的人而言就顯得非常的冗余。所以我們的目標並不是打造所有人眼中都能及格的設計,而是要讓每個來找我們的客人都能在這邊找到屬於自己的滿分設計!
最後再補上幾張其它角度的照片,謝謝大家的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