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個人的十個真心建議,也算是在搬了五次家,裝潢了兩個房子之後的心得。之前爬別人的文章受益良多,希望自己的經驗,也能有所貢獻!
每一個階段,在居住的需求上,其實要求的重點都會不一樣。不管是買房還是裝潢,我在選擇做決定的時候,會以符合未來這10 年的需求為主。否則會想太多 ,無法做決定 。
第一間買的房子,孩子都還在幼稚園,周邊生活機能,交通,預算符合為基礎下,決定的房子,是社區裡面有小山坡,還有大大的中庭,方便孩子安全的在社區裡面玩耍,有很大的遊戲室,桌球室,和韻律教室。第二間房子,配合青少年,找在捷運附近,方便他們通勤,沒有甚麼公設這件事,就一點都不影響這個決定。
目前搬進新家一個月,有幾個真心的想法, 想要分享給喜歡爬文找資料的人參考。

我目前的條件是有一男一女兩個青少年的家庭。
1. 如果你跟我一樣,能力有限,只能買個窩居,又要塞這麼多人,建議還是要找個設計師,因為設計師會很細節幫忙思考到動線,尺寸,插座位置,這些遠比風格重要多了。因為小,要將坪效最大化,還要實用耐看,真的是需要專業的經驗。


2. 因為是一男一女,三個房間,兩間廁所是一定要的。預算有限,我們室內面積只有21坪。儘管設計師再厲害,良心說,這真的是很緊繃的面積。我們將餐廳和客廳合而為一。所以,室內面積小於這個坪數的真的很不建議,而且每一寸都要量的剛剛好,否則,會有床放不下,沒有衣櫃,沒有書桌的窘境。所以,不要太相信那些2+1 或 3+1 的空間。樣品屋裡面,沒有實際生活上要使用到的雜物。那樣的空間感,都是假象。


3. 小坪數的房子,廁所大部分都沒有開窗,北部又很潮濕,所以,乾濕分離,暖風機必備。

4. 要以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習慣設計動線規劃,需要順手回家擺放的小東西,最需要好好的思考和設計,避免混亂。

5. 收納要夠,否則很凌亂。由於我們家空間有限,我很在意進門的鞋櫃。四個人口的鞋櫃,應該要有多大,有些真的是要想得很細節。例如,衣櫃至少一個人要100 CM 以上的空間,書桌要 80 CM 以上才好用。
6. 現在家庭使用上的家電越來越多,例如: 空氣濾淨機,掃地機器人,除濕機,吸塵器,旅行箱,一定要有安置的地方。它們不是小東西,使用頻率不高也不低,若設計好後,才要找放置它們的位置,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7. 拆裝很麻煩的東西,寧願用好一點的,不差那一點點錢,否則一旦入住再換,很麻煩。我這裡有幾個切身之痛的例子,是 “冷氣” ”馬桶” “洗手台” “水龍頭” 。冷氣部分加個暖氣功能,雖然開的時間次數不多,冬天碰上寒流來的那幾天,會讓你覺得很幸福。馬桶部分,真的是要用過有比較才知道,以前都會認為那是品牌的廣告詞, 當初為了不想重新做廁所防水層,就沒有更換建商配置的衛浴設備。現在搞得我現在三天要刷一次馬桶。之前使用T牌,真的差很多,真心不騙,非常重要,說三次。我現在最後悔的,就是沒有換衛浴設備,之前使用T牌的時候,每一周或每兩周清洗一次馬桶就好,根本不用使用馬桶清潔錠,現在是用了也沒用。

8. 收納要有,但要和開放陳列找到平衡,否則看到的都是一個個的櫃體。家要整齊,但也要有住的溫度。

9. 燈,插座,和植栽,是一般人比較會忽視的部分。燈其實是氣氛營造很重要的一個設計,這部分的專業度也比較高,需要大家多去了解,並和設計師溝通。插座的不順手,過少,和位置不對,其實會非常非常的擾人。植栽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擺放的位置,品種的選擇,也是需要一些美感和學問。

10. 最後是買房裝潢和準備婚禮是一樣的,都在考驗著情感基礎。所以,一定會有意見不合的地方,一定會吵架,吵架的時候千萬記得不要越過那條線。還有在設計施工過程中,不小心,因為越做越有樣子,就又想東想西,加這加那個,超出了預算,這時候,跟吵架一樣,要守住那條線。

一開始就決定要按摩椅,但老實說,還是人按的最舒服
這是我個人的十個真心建議,沒有廣角的美美照片,只有最真實的生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