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說,所謂Hygge精神,是享受生活中的簡單小事。我把它延伸至對家的想像,是無過多硬體裝飾,透過擺飾來呈現對家的風格與生活的體現。因此,第一次自己設計的房子,著重在家飾的搭配,雖然自己對陳列設計還不是很在行,但是卻很享受挑選、購物的過程。

這是一間3層樓的老透天,單層約17坪。大概在10多年前,我就不停著想著未來的空間要怎麼規劃,看了大量風格照片後,設計不同使用空間,考量預算、使用習慣,以最小幅度更動格局,保留原有樓梯、廚房位置,將3層衛浴移至同移側、媽媽的房間移到1樓,於是3層的空間規劃為:
1F:長輩房、廚房、衛浴、餐廳、客廳
2F:主臥、起居室、書房
3F:客房(含客衛)、神明廳、洗衣間、儲藏間
不免俗的先來看看Before照,就...老透天厝的樣子,漏水的問題、電壓不穩、設備老舊,以前有就好的觀念,所有你能想到的老元素,大概就是這樣了。

拆除作業進行中,其實滿舒壓的,然後也意味著等了10多年的改造計畫終於開始,令人興奮。

在歷經幾個月工程,途中遇到颱風、工班時間喬不攏等等,當腦海的想法慢慢具體形成,再怎麼煩雜的心情都被愉悅與成就取代。



樓梯下的空間本來是從側邊開了一只門進去,到最後最裡層的東西都很難拿出來,非常難用。於是設計成抽屜櫃+右側的開門櫃,可以有效利用空間,也解決深處不好拿東西的困擾。
樓梯旁擺放著和平鴿的畫,剛好拿來擋電箱。
樓梯的部分,直接貼了EGGER超耐磨地板在上面,踢面的部份則是用耐髒的美耐板。原本想等到家具都定位後再裝樓梯扶手,但又覺得沒有裝扶手很好看,而家裡成員沒有小朋友,所以就決定保持這樣的風格。

原本這裡是個小窗戶,裝了玻璃磚,增加室內亮度,在這裡放了植物和擴香,從一進門後就有香味心情就會很好。

廚房部分利用玻璃隔門,不會讓油煙味飄到客廳來。廚房空間其實不大,硬是加了洗碗機和蒸烤爐,有點後悔沒有換成IH爐。面板用了陶瓷烤漆,還滿容易擦拭的。




2樓起居室是我們比較常待的地方,採光非常的好,同樣是使用了玻璃隔門來當作隔間,因為這樣,樓梯上來不會感到壓迫。1樓考慮到濕氣所以只能鋪磁磚地板,而2樓就不同了,鋪了實木地板,讓整個空間不至於感覺太冷。





起居室旁邊是2人的書房,用了一塊檜木板當作桌面,中間分隔的抽屜和椅子是IKEA買的,椅子意外地搭這個空間,坐起來也滿舒服的。



主臥的衛浴,一樣是黑X白,找黑色的配件就花了不少心力,像是乾濕分離的門框、黑色的水龍頭,因為多一道烤黑的工,就會反映在價格上。


3樓因為很少會上來,節省預算的關係採用超耐磨地板。關於這組佛桌,特地到鹿港的老店購買,整體看起來很舒服,風格也不會差太多。這2盆本來是放在2樓起居室,三不五時就得拿上來曬個太陽,看它們沉浸在陽光下,心情不自覺的也跟著開心了起來。


趁著天氣好洗了被子,水龍頭是可以伸縮方便在水槽刷洗物品,所有的洗潔劑、抹布、衣架熨斗等等日常用品都收進了櫃子裡,隨時都可以保持空間整潔。側邊的大檯面可以燙衣服,拜拜的時候,也能先放置一些祭品。

3樓客房的衛浴,風格和1樓是一致的,空間稍微大了一些。用了百葉窗的門,缺點就是洗澡的時候聲音有點大聲。



很愛幫清潔用品拍廣告照:好看的用品也是陳設的一環,以一種在經營airbnb的標準放盥洗用品。客房沒什麼特別的設計,一張雙人床加上簡單的家具。

自從老宅改建好後,變得開始會注意哪些牌子的清潔效果如何,每週固定打掃對我而言已經變成一種紓壓的方式,打掃完的房子乾乾淨淨,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對於植物還不是很熟,很怕自己成為植物殺手,如何換盆、如何用好看的盆器都還在學習當中,若有人很了解這塊,也歡迎分享你家的植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