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裝修背景相當簡單,就是零。零經驗,零知識,不但連圖都不會畫,而且還是畫圖白痴XD。
通常這樣的條件最後只能找設計師會得到比較安全的結果。但偏偏本人相當反骨(誤),不斷問自己:真的只能這樣嗎?加上台灣很多室內設計案例對我來說都太過於匠氣,不符合我的需求,預算也是現實考量,但最怕是大錢花下去了最後卻不是自己要的結果會更嘔吶~
這是我旅居巴黎時所租的小公寓,它有相當多的細節,影響很多我後來的設計。
(若對巴黎相關有興趣的可參考個人FB 1/24的巴黎人)

而我心目中家最理想的藍圖是:低裝潢、不能有一堆壓迫人的高櫃、善用軟件、預算擺在家俱和燈具、全室木地板,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片大書牆。
所以光到底是要找設計師?找統包?還是獨立發包?就讓我考慮整整一個月,一直到參加小院平台的課程(如何畫設計簡圖)時,還是搖擺不定,最後上到自力裝潢課程時,一句「流著淚也要自己來」,才讓我毅然決然走上這條頭過身就過的靠自己之路。
決定自己獨立發包找工班後,我開始閱讀裝潢相關書籍,大概二十來本有,也包括姥姥所有的書,裡面很多觀念的確是給我們裝潢新手很好的指引,我家後來很多都是由此生成的,比如說:找出核心區、找到自己的居心地、不要窗簾盒、走明管也很好看、油漆是最好的裝潢⋯⋯等等,構成我進一步的規劃。
再來就是找超過上千張的風格圖片自行研究,最後把小院平台的文章看了五成左右,還有把家俱先找好後(這點很重要,先有家俱的正確尺寸才有利於後面裝潢的安排,有時差個1、2公分就是扼腕啊),就開始執行了。
以下先簡單帶一下自力裝潢過程的甘苦

上完課後,我們自己試著現場放樣,不得不說這對沒有設計圖、3D圖的我們來說,是很好用的方式。

經過一翻自行研究,一段時間後終於可以畫岀像樣的簡圖,包括後來的書櫃設計、牆面規劃,都是手繪相當簡單的立面圖(是說複雜的我也不會吶XD),師傅們也都能懂,施作起來完全能溝通沒問題。
水電配置的規劃通常完成後從照片上比較看不出來,但生活使用者卻能完全的體會便利與否,所以這是我思考最久的一環。現今入住一段時間後,非常慶幸當時有把這塊好好研究一番,現在家裡不會出現延長線,所有的插座和開關也都相當順手。

關於空調方面也真是個大學問,光是哪個品牌(後來選大金)就夠做一堆功課了,更別說我這輩子這時才知道「迴風」這個詞。由於我們的建商冷氣預留設計十分不良又無法變更,所以經過一番爭扎,我決定讓客廳走吊隱明管這個大膽的決定。

冷氣岀孔建商預留在下方,所以房間用璧卦式請木工包樑包柱收尾。由於怎麼包才能不遮到窗戶又能包掉全室都走來這裡的銅管,而且還要包掉排水管,光是這裡的設計我就改了三次以上,木工師傅常常為了配合我還沒下決定,先去施作別的空間。

油漆也是我相當滿意的部份,師傅人很熱心且相當專業,品質也很好,由於我是新成屋省下批土的預算,但師傅仍是幫我把全室都重新打磨過,而這部份並無另外加計任何費用,事後的補漆也不辭辛勞來了三趟以上。

水電則是友人大力贊助,家裡漂亮的明管全靠這專業又精準的丈量。

———————————————————————————
以下進入正式開箱吧!
這是動工之前的樣子,就是很一般的新成屋,沒什麼特色而且消防管還塗紅色,還有很老氣的踢腳板跟老氣顏色的門,但這房子的優勢是格局方正、通風良好、採光更是沒話說。

客廳裡沒有電視,整個家裡的重點就是這個大書牆!設計完全參考小院平台某篇的書牆特輯然後略加修改,非常喜愛這樣跳門片跳色的設計。光是深度就讓我想了一整個禮拜,後來決定使用30公分,事實證明這深度真的很剛好,空間感也更開闊。

原本格局沒有玄關,我還是區別出一塊小小的落塵處,後來這裡成了頗吸睛的地方XD。

家裡要有居心地。所以這個懶骨頭角落成了全家大小都愛呆的地方。

茶几一直到入住幾個月後才到位,家具是我們預算比重佔了快一半的部份,比起硬式的裝潢,好看的家具更吸引人。

餐廳是我們的核心區,所以有一張大餐桌是一開始就決定一定要有的。這裡和主臥也是全室唯一有跳色的地方,而上面的留白處是我參考北歐房仲的網站,我發現他們的油漆跳色常沒漆滿,會有像這樣的上下留白,這樣的作法意外的好看,於是讓我立刻仿效(不過卻也讓油漆師傅施作時登愣了一下就是了XD)

白天看又是另外不同感覺。

主臥的設計上,一整個牆面的規劃是由於全室冷氣最後走來這的包管而來,還藉此生出一個私心一直夢想擁有的窗台。這裡的書櫃採用的是20公分,也相當夠用。主題跳色剛完漆時顏色很深,連師傅都嚇了一跳想說怎麼有人選這麼醜的綠色系


這窗台我常變換主題。

主臥裡的壁燈在燈具來後,發生岀線盒大於底座的窘境,後來全靠水電師傅和油漆師傅現場直接視訊溝通施作方式,才把壁面補得完好無缺看不出痕跡來。

我把全室採光最差的一間房拿來當儲藏室兼更衣室。這裡規劃全家人的衣櫃,採用無門片的設計更省預算。另一邊是儲物空間和鞋櫃,我們沒做一堆高櫃,所有雜物全來這裡,外面的空間感更大。全家的雜物就用舊家帶來的8格櫃來收納。(請好好斷捨離XD)



全室幾乎是白色油漆,也是影響整體視覺感的最大功臣。
這走道原本建商是使用相當老氣的吸頂燈,我請水電打下來換成壁燈後,好看很多XD。

次臥也是白色爲主,用屁孩的玩具繽紛色彩來點綴就綽綽有餘XD。另也安排了屁孩的小小書櫃區。


整個裝潢最大預算就是全室實木地板,找了一堆文章都說實木在台灣不可行,但由於太重視腳感的部分了,所以我們還是決定挑戰看看,目前一年使用下來,沒出現什麼大問題。

入住後迷上植栽,所以家裡常有植物來裝飾。

由於沒有太多固定裝潢,所以家裡的擺設常常變動,同一面牆過一段時間就完全不一樣了,桌上也常換擺飾來改變心情。


礙於預算,浴室和廚房全維持建商原本的樣子不做更動,只有廚房略新增插座而已。

最後說說自力裝潢的心得:
自力裝潢其實就是由不間斷的大大小小得自己不斷不斷做各式各樣的決定累積而來的,因爲沒有設計師,所以就是自己做決定然後對自己負責。像我碰到的諸如:油漆要跳什麼色、跳哪面牆,插頭要新增幾個、新增或移位到哪邊,明管怎麼走,燈裝幾顆、燈泡要幾K、亮度要多少才夠、裝哪個位置,冷氣包管包到哪、吊隱要降到什麼位置、冷氣是置中房間還是對齊切窗,壁燈要打多高,吊燈要離桌面幾公分,要用什麼花色的磚、含損料要叫多少,書櫃深度要幾公分、要做到完全正方形扣掉木板厚度長寬要抓多少,半牆厚度要多少,窗台做多寬,窗簾裝哪個位置裝什麼窗簾好,木地板要什麼顏色、往哪個方向鋪、用什麼工法、怎麼收邊,更別說所有家俱的挑選又是一番輪迴了!最後還得自己監工呢!
工程管理安排進場順序方面,除了功課做足外,我通常直接問師傅就對了,師傅們就是我最好的老師,比如說到工程後期到底是要先裝窗簾還是先細清還是先補漆,到那階段其實已經氣力用盡頭髮也白了好幾根人也暈頭轉向搞不清了,所以建議直接問師傅們,都能得到最好的解答。
事沒有百分百和完美,我很幸運遇到都還不錯的工班,過程即使有問題也都能順利解決,也有可能是因爲新成屋少掉繁複的基礎工程所以執行相當順利,很謝謝各個工種的專業師傅們,從最先進場的水電再來到空調、木工、油漆、泥作、木地板、窗簾、細清,每一環節都很重要,每一步都不容易,進而形朔成現在這個沒有過多裝潢但每一處都是我喜愛空間的家。再次感謝。
過程雖然辛苦但很值得,以下是現在入住一年後現在家的樣貌,更增添了不少生活感了(亂的意思XD)。


某天秋意漸濃的早晨,陽光射進來好美。


植物與空間一天中產生的無窮光影變化,能療癒懶惰主婦我XD

最近剛幫主臥的床包換個季。

對於這新家每天都能看見的日出風景,往往讓我感到幸福。

謝謝大家的耐心收看!
把這篇整理出來希望能幫到正在這條路上的你、你們,無論多少或多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