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寫在前面--
在看房、找房的過程中,才逐漸發現這取捨的過程,其實也代表著對於生活方式的取捨。是要得到更大的居住空間而增加交通的時間呢?還是犧牲一些居住品質而換來家人更多的相處機會呢?每個家庭都會有不同的選擇,而我們則是為了每天中午都能回家吃飯這樣一個小小的理由,最後選擇了這間我們一年多前開始看房時所看的第一間房子,繞了一圈才發現我們想要的只是一些平凡的幸福。
四十年的公寓和頂加,合起來接近三十二坪的室內空間,恰好可以滿足我們一家四口的生活所需。但是老屋原本的格局不佳,必須要重新調整,再加上基礎的水電重拉和屋頂翻修,防水工程等,耗去了大部分的預算。所以我們的翻修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著重的是空間的規劃,只能在材質和色系上盡量滿足我們對家的想像。
(相片都是手機拍的,請見諒)

--翻修準備--
因為自己有一些設計的背景,在簽約之後就已經開始在構思空間的規劃,交屋前也先請仲介讓我們過去作初步的丈量,所以在交屋的同時,空間配置基本已經完成,但是畢竟不是相關行業的人,工種、工法、材料、工期控管等還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所以這部分就必須要請人協助了。
在找統包和設計師的過程中,有請網友推薦,也找了認識的朋友介紹,還試著將需求透過PULO找師傅和PRO360發佈出去,而為了能讓初期的溝通更有效率,也自行整理了一張基本資料提供給所聯絡到的統包和設計師。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在這段期間,有的連絡連絡就突然沒了回音;有的是提出了圖面卻完全沒考量到我提出的需求,金額當然也是預算的翻倍;但比較誇張的經驗是,提出了報價,想要連絡討論圖面,卻回答我設計師出國去了,過了一個禮拜再連絡時才告訴我,如果要看圖面要等一個月,目前還沒有畫... 這種沒有圖面的報價當然就是謝謝(不用)再連絡了。
接下來就是錢的問題了,除了考量各個統包和設計師的裝修經驗與設計想法外,另外就是針對報價內容作比較。但是各家的報價方式不一,除了從中間去確認各個報價是否有欠缺的項目,還另外歸類去比較各個項目的金額,畢竟預算有限,總是想要尋求一個預算內最好的方案。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最後選定合作的設計師是從PULO找師傅連絡來的(設計師說他很低調的,所以就不寫名字了),選擇他合作的最主要理由是他願意協助我將原始的想法轉化為可行的設計,然後再加上他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在幾經協調後以一個稍微超出預算的金額簽下了裝修合約。
自己丈量和規劃的平面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設計師提供的規劃圖面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自己手繪的立面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設計師提供的設計立面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原始屋況--
老屋整修的基礎工程占比是非常高的,也就是錢都花在看不到的地方了,這間房子的原始格局又非常詭異。
樓下是狹小的客廳,飯廳和陡峭擋住窗戶的木梯,和客廳一樣大的的臥室,老舊狹小的廚房和衛浴。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樓上則是神明廳,動線怪異的主臥和書房,隱藏在衣櫃後的秘密儲藏室,層板封住的門,木板牆蓋住的窗戶和蒂芬妮藍的衛浴...?!?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所以基本作法就是:除了可能影響到結構的不動,其他全部從新來過(啊...我的錢包...)。

--施工過程--
接手老公寓來進行整修,在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各式各樣的"驚嚇",尤其前任屋主年輕時原本是木工,這間房子經過他許多似是而非的整理,更是給我們造成了許多麻煩。
整修第一步就是"拆",除了結構相關的部份外,全部拆光光。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這一拆就看出問題了,前任屋主的地板是磁磚一層又一層疊上去的,原本打算剔除後整平的,變成要多打好幾層...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廚房屋頂滲水的部分也藏不了了,之後又多做了這部分的防水。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跨度六米的橫樑竟然是用兩根木樑分成兩跨再由磚牆支撐的,屋頂是兩層石棉瓦加木板和鐵板補強,應該是之前有漏水,沒有拆除舊屋頂就直接鋪木板再上新的石棉屋頂...
這屋頂部份讓我們傷透腦筋,最後處理方式是橫向木樑膠合用螺栓鎖住,增加鋼樑補強,另外增加縱向A字型鋼樑支撐,屋頂多餘的石棉瓦拆除減輕重量後重新舖設鐵皮屋頂。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室內則繼續進行水電的配管。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這時為了重做衛浴的防水,所以地板是打到結構體後重做,結果在施工過程中卻發生了樓下漏水的狀況...這部分也許是因為樓板老舊後結構較為鬆散造成的,結果除了衛浴部分緊急施作防水外,為了避免其他的滲水狀況,上下兩層的室內樓面也全部追加進行防水鋪設...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處理完問題後工程接續進行。
窗框安裝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泥做牆面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門窗安裝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衛浴重作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這些基礎工程完成後,離我們預計要搬家的日子只剩下大約六週左右(中間還有一週是過年),但是現場看起來還是像一片廢墟,完全看不出來是可以住人的樣子...但是原來租屋的地方已經和房東說好還屋的期限,甚至已經找好新的房客了,為了不要露宿街頭,只好硬著頭皮趕工了...

樓梯安裝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木工進場,開始隔間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各式櫃體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始油漆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燈具裝設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地板鋪設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最後終於在期限前勉強完成了,剩下一些小地方則在入住後進行修補...汗。

因為時程非常趕,在施工過程中,為了確實掌握進度,幾乎每一天下班後都會去工地看看,然後拍照記錄當天的變化,如果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即時提出來和設計師討論,也可以避免一些認知上的落差而影響到最後的成果。下面的表是當時記錄的資料。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裝修成果--
在將近三個月的施工後,下面是我們裝修的成果。
因為老婆說不想要一般的大門,當場追加費用換了大門。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推開大門的盡頭是鞋櫃,目前鞋子只佔了下半段,上半段就用來堆雜物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入口隔間完成後才發現會有壓迫感,所以在牆面貼上了黑鏡,出門前也可以在這整理一下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轉過來是門廳,牆面利用來掛生活照,日後會再逐步增加,作為我們的回憶牆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右手邊的端景櫃,中間留空的地方放鑰匙和一些待繳的單據,旁邊的衣架專門用來放出門的外套和雜物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進入客廳,左手邊是運動區,算是每天固定要用的,沙發有點選得太大了,不過真的很適合躺在上面耍廢,躺兩個大人沒有問題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電視牆是水泥粉光後表面塗環氧樹酯,我老婆都稱之為"停車場風"
左右兩側都是鐵件的玻璃拉門,主要還是希望保持公共空間通透的感覺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四個人的餐桌是選家具的時候加的,希望一家人吃飯還是該有一個餐桌
但是這一區的空間也就稍微擁擠了些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電視壁掛可以左右旋轉,運動或吃飯時都可以配電視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因為三餐都要開伙,廚房就照著老婆的要求去做,雖然是開放式,但煮飯時兩個窗戶打開通風,不太會有油煙的問題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角落設了一個放電腦的檯面,坐著站著都可以使用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玻璃隔間的琴房是老婆教兩個小傢伙學琴的地方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樓下的公共空間希望整體上是開放的,所以琴房的隔間和門都是採用玻璃,唯一能例外的只有衛浴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當家裡有三個男生時,有的小便斗也是很合理的,也比較容易保持清潔
100公分長的洗手台,另一個主要的任務是作為洗衣用途,當時完全找不到可以兼用的洗手台,最後是用人造石訂做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經過龍骨梯到樓上則是我們的臥室,龍骨梯踩起來難以避免會有一些晃動,這也是為了簡潔和通透下所作的選擇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主臥的床架是加高的,上下床比較輕鬆,背牆上還留有電箱和門的開口,目前還在思考處理的方式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主臥的電視是鋼管支撐,最大的角度可以完全旋轉至背面
後面則是我們家的小網咖,為了避免小傢伙過度使用電腦,這些設備還是由我們來控管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最近則藉著特價的機會,買進了兩台43吋的螢幕,目前算是宅氣爆表了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因為預算的關係,大部分都是配合著空間採購現成的家具和櫃子,採用木作的只有旁邊的更衣室/衣櫃,既然要作那就是要作到滿又作到頂,這部分的高度有2米9,要拿上面的東西就難免要搬梯子來了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樓上的主衛浴加裝了Panasonic的暖風機來克服沒有對外窗的問題
另外磚砌浴缸則是考量到一般的情況下還是淋浴居多,這種作法比一般的浴缸降低了滑倒的機會
至於沒作乾濕分離則是為了避免玻璃較難以清理和保持乾淨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兩個小傢伙的房間則是只作了牆面和天花板,其他都是買現成的家具
老大比較浮動,所以希望用藍色來讓他沉穩一些
小的則是不太愛動,所以用比較鮮艷的綠色
(會不會想太多...)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前後比較--
畢竟是老屋整修,還是來個 Before & After 吧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完工以後--
老屋翻修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費用上的控制也遇到很多困難,遇到了也就只好處理,不過最後還是順利完成了這次的裝修。
在這次裝修中,最要感謝的還是協助我們的設計師Eason,
因應我們的需求,配合我們的預算和日程,但是在很多地方還是有他自已的堅持。
有時候我們為了節省預算,會有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他也能協助提供解決的方式,又能維持一定的品質。
最後附幾張實際的生活照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開箱]四十年老公寓的低調翻修(圖多文長)
2018-05-01 23:33 發佈
感覺電視後面那道牆的風格 跟整體不太搭
又不太像工業風

音浪太強~ 不晃會被撞到地上 !
樓主太有才華了.五分奉上.
這是體力跟智力的結合.
恭喜入新居.
煮飯不能開窗啦
這樣反而降低抽油煙機的效率

faxio wrote:
感覺電視後面那道牆的...(恕刪)


不好意思,是省錢的 "停車場風"......



masks wrote:
樓主太有才華了.五分...(恕刪)


感謝,是真的很累人...




ismydear wrote:
煮飯不能開窗啦
這樣...(恕刪)


是這樣嗎? 回去再試試看,謝謝
恭喜新居落成~
每項設計的小細節都是符合家人的需求為出發點,
這樣住起來既舒適又放鬆!

faxio wrote:
感覺電視後面那道牆的風格 跟整體不太搭
又不太像工業風


我也是覺得那面牆的二面都怪怪的 因為牆是一段, 二端無門, 牆的顏色也跟整間屋子不是很搭.

因為內梯在房子的中間, 所以為了那個內梯而砌了那個電視牆, 也讓這一層樓空間規劃怪怪的.
進門拖鞋之後是上樓的內梯, 因為內梯在正中間所以整個空間就浪費在那邊, 內梯這一間 不知道幹嘛用, 也不好利用. 拖完鞋進門感覺格局怪怪的, 走到門後才是客廳餐廳

其實樓主我看了圖
你現在放跑步機的地方是原屋主的內梯.
你可以想想看, 如果你當初不要改變內梯, 內梯還是一樣就在你現在的沙發旁邊.
你的差別就是沒有跑步機
但是一進門整個開闊的客餐廳 非常大.
走內梯上樓一樣有三間房, 可能電腦可以擺在內梯上去的空間, 然後再分三間房. 你現在是把電腦放在你房間. 差別只是你電腦放在房間內跟放在房間外.

內梯的位置覺得比較可惜
為了改這個內梯, 樓下的格局都犧牲掉, 而且改內梯花錢, 砌那個電視牆也花錢, 不改還反而省錢格局也不會怪.

其他的部分都做得很好
房子裝潢的很漂亮
小孩房間樓主這樣做是最正確的
基礎工程全部做好, 床/衣櫃/桌子 買現成的又省錢又可以買得不錯
這樣二層樓做起來應該要200吧?
我覺得搭起來很好看啊!!!而且是極致控制預算下的成果~非常棒
恭喜恭喜
圖輯整合的一目了然
union0 wrote:
我也是覺得那面牆的...(恕刪)


我也是覺得客廳這樣空間太窘迫了
內梯其實也可以做得很有特色
例如增加一些置物空間
不一定要隱藏起來

浴室這樣的選擇很好
沒有用乾溼分離
省去未來清理水漬的困擾
沒有用浴缸
也省去藏汙納扣的可能
磚砌的浴缸取代乾濕分離的功能
真的需要泡澡的時候也可以使用
如果再從來一次
下次浴室我也這樣做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