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才買了新蓋好的房子,集合式住宅,3房2廳的格局,因為裝潢的關係(只是做一些系統櫃而已,其他無異動),才剛搬進來大概半年的時間(建商交屋大約快1年了),但自從我們搬來後,樓下的鄰居從不間斷的一直投訴我們製造噪音,投訴的時間,總是晚餐時段,傍晚5點到7點間,這個時間,家人下班下課回家,聚在一起吃飯,很正常不是嗎?
我們家的吃飯時間也沒有特別的與人不同,吃飯的時候也沒做任何其他的事,甚至連電視都沒開,家裡但樓下鄰居,總是說,我們故意碰跳、敲打,發出很大的聲響。
說真的,我們不懂,我們家的成員有3代沒錯,2個60幾歲的老人家,1個白天要上班的職業婦女,1個1歲5個月的孫子,在家生活、活動能有多吵?白天家裡沒人,5點半以後才開始有人回家、煮飯、吃飯、洗澡、睡覺,我們家裡沒有施工也不做家庭代工,但小孩東西沒拿好,掉玩具、掉書,是會發生的,1歲的小孩路也走不好,叫他碰跳?還是老人碰跳?更別說叫這個職業婦女碰跳了...(蠟燭2頭燒,誰有那閒功夫,能帶小孩假日去公園,就已經算是運動了...)
(贅言一堆,現在才是重點)至於樓下鄰居,據所知,他們家當初在買預售屋的時候,就已經讓建商客變格局成2房2廳,他們拆掉1間房的隔間牆,加大了客廳(他們自己說的)。
我們一直在想,到底是他們對聲音敏感?還是因為格局不同的關係,造成聲音有被放大的效果?類似擴音機原理那樣,在從樓上在比樓下小的客廳裡,發出了聲音,等傳到了樓下,變成了放大的效果?因為我們也只有被投訴在會於客廳相聚的時間,不過也許是因為老人小孩早睡作息,或者他們也許也有偷罵我們只是不知道罷了。
說真的,我們還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有多吵,需要每天被人投訴、被人罵。
因為樓下鄰居的一直投訴,我們每件事都要輕、慢,害怕東西不小心掉到地上,不然馬上就會接到抗議電話...晚餐甚至從最近開始都提著電鍋、菜籃,去跟別棟的鄰居借廚房和飯桌...都不知道這個剛買還在繳貸款的房子,到底是來幹嘛用的?當飯店睡覺的嗎...真的超級無言、無奈又生活壓力超大!雖然有人建議過叫我們另外加裝隔音地板,但是效果如何,也沒人可以保證,會不會花了錢,還是被投訴?另一點也是,我們真的不覺得自己很吵,為什麼卻要因此去增加這筆開銷?
後來有次在頂樓遇到正樓下的隔壁鄰居,跟他們聊過,他們沒有覺得有聽到聲響,但我們的正樓下仍舊在持續抗議中...因此我們才一直往格局的方向思考,正樓下的3房,客變成2房,客廳加大,主臥因為床頭有大樑,所以他們將天花板做成弧形設計,主臥廁所牆面拆除,變成全透明玻璃(非常的sex...離題了),感覺不算大的房子,變得相當有空間感。
確實我們也覺得在自家走路的時候,會感覺聲音明顯腳步要放的特別輕,但到同社區裡的鄰居那串門子,鄰居大一點的孩子,在家跑聲音聽起來,就不會如此明顯,而且為了確認,還是在沒有說話時測試跑步聲,地板都是建商當初原配的石英磚,和我們家一樣,沒有變動,他們和樓下的鄰居格局相同,沒有做異變。為何會如此差別這麼大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