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搬進新家將近兩年,生活逐漸穩定,發文開箱也兼做個紀錄整理。
上面的椅子照片是還在舊家時,發現第三胎的那一天拍下的照片,當時已經在規劃大約半年後要遷進的新家,回想起來我只記得眼前白光一射,暗忖原本漸漸穩定的兩大兩小生活模式又要開始劇烈變動了…
新家的格局不大,勉勉強強只能七零八落地湊到20坪,原本想說一家四口還能處理,但因為老三發現我們,所以在空間的布置上更顯得捉襟見肘了。

這是新家的原始平面圖,其實原始條件不差,每一個房間包含廁所都有獨立對外通風採光的對外窗,總計有三面牆可以直接向外,缺點大概就是真的小了一些,然後還要硬著頭皮塞進去五個人的空間需求。

在工程開始前的現況照片,屋齡未滿20年,跟很多看過的建案類似的配置,標準的三房兩廳(其實大概只能算一廳)兩衛配置,實際精算空間之後發現室內的面積其實也只有19.65坪,室內若是加上前陽台大概也只有20坪左右,若是再扣除一些邊邊角角的柱子,可用面積會更受限制。
小朋友的空間需求會隨著成長不斷變化,實際上要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就是需要自己房間、隱私的時候),大概會在小學一到三年級之間,預計遷入時會是0歲女、3歲女、5歲男的狀態,在小孩房成形之前其實有機會讓室內有不同的樣貌,有些東西可以緩一緩不用先做。
懷抱這樣的想法,看了幾次平面,最後的方案就慢慢成形了。

雖然說是成形,但其實是一個一直在變化的方案,配合小孩的成長一步步改變空間的性質。
空間使用想法粗略分成三個階段
最初階段:最上面的平面是最初階段,主臥要能夠放下兩張雙人床容納全家一起睡覺,還要有一個預備好的次臥隨時準備好讓哥哥遷入。
過渡階段:中間的是過渡階段,讓兩個妹妹察覺到家裡開始有一個屬於姊妹的小房間逐漸發生,但是又能夠隨時把這個姊妹的小房間藏起來。
最終階段:最下面的是最終階段,主臥終於變成專用的主臥,原本的遊戲間也變成了姊妹正式的大次臥,目前預計在2~4年後發生。
目前是發展到第二階段了,我認為也是最有趣的階段,可以發生很多小孩子喜歡的事情。
新舊格局之間,主要的變動如下:
變動一:原本兩衛改為一大套乾濕分離的衛浴空間,濕的部分有浴缸、淋浴、臉盆x2,乾的部包含兩組馬桶、臉盆x1,這樣子衛浴可以同時容納4-5人,也更節省空間。討論之後還是決定要浴缸,浴缸是小孩子和停水的好朋友也是可以拿來當作大臉盆,對有小小孩的生活幫助很大(洗推車、汽座、棉被、嘔吐衣物….等等)。
變動二:開放的廚房讓水槽和餐桌變成開放空間的中心,做家事的時候隨時可以看到小朋友的一舉一動。
變動三:後陽台門由牆壁的一側移到中間,開門出去後陽台時左右就各有一個獨立的小空間,一邊堆洗衣機+烘衣機、另一邊剛好放手洗水槽。
接下來是工程照片

拆除結束時的樣子,拆除了好幾道牆,原本的主衛浴和次衛浴也拆光光了,將來規畫是油漆而目前是磁磚的牆面也一律見底。

隔間牆使用的是8cm厚預鑄陶粒輕隔間,含搬運兩天之內施工完成,表面可以直接施作防水貼磚或是批土整平再油漆,也特別請後面的油漆師傅在每一塊輕隔間的接縫處施作抗裂纖維網,以降低之後的裂縫發生機率,相較之下傳統磚牆的粉刷層容易發生小裂紋,表面穩定的預鑄輕隔間只要顧好接縫處就幾乎不會有裂紋。

牆面完成後輪到水電上場,放樣打鑿埋管,冷水用的是南亞PVC管、熱水則是美亞SUS304包覆保溫不鏽鋼管,並增加當戶的給水總開關,配管完成後就直接進水測試管線是否有滲漏。

廚房牆面將來是烤漆玻璃,請泥作師傅粉光處理,衛浴的磁磚選用灰色粗面的比較耐水漬,搭配白色的衛浴設備也適合,衛浴地板用的是類似洗石子的凸面地磚,止滑效果非常好,很適合小朋友,也非常好玩。

快轉一下先看看衛浴整體在玻璃隔間還沒上的照片,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兩組淋浴龍頭也讓浴室同時可以容納兩個人洗澡作業,此外原木天花、灰色岩紋壁磚、灰色木紋磚和洗石子地磚和白色的衛浴用具,灰白配是很保險耐看的衛浴配色方式。

木作進場,這一次的木作只有天花和少許的隔間牆,矽酸鈣板用的是日本製的麗仕LUX(雷射打印),角材和夾板都是F3等級,有效控制甲醛的逸散量。
終於到了完工照開箱的時間了
(一)客廳

客廳沙發背牆下半部是橫拉門櫃收納,上半部的系統櫃故意做成比較開放的樣式,讓空間不會過小,有時候也可以放些小展示品,斜斜的門片是預留和未來隔間搭配的伏筆。

沙發是歐得葆的功能型沙發,看來看去找了好久,覺得高背的看起來過大太笨重、低背的又缺乏脖頸的支撐,於是選擇可以調整頭靠的款式,很喜歡沙發本身的雙色雙材質的皮布搭配,俐落地分割、減少了沙發的沉重感。


主牆就是一整面的開放櫃,下面一排的空格配合3Sprouts的收納箱,一人一格剛好拿來放小朋友上學的書包和雜物,我們決定要儘量讓書都能隨手拿到,所以不先做櫃門,也因為小朋友東西比較細碎繁瑣的關係,大部分的櫃體都是白色的,避免看起來太過雜亂。

從客廳看向廚房、流理臺、遊戲間,右邊是我們家的大黑板牆和大白板牆,白板牆也兼做進衛浴的拉門,這裡是一個實用、時時變化又很好玩的地方。

從另一個角度看客廳沙背牆鏤空系統櫃,檯面的高度和沙發背靠是經過計算配合的。
(二)餐廳周邊

從客廳看餐廳,這是把隔廉拉起來的狀態,我們用隔廉來當作過渡階段的空間分隔,隔廉斜斜不規則的分割線條和客廳沙發背牆系統櫃有搭配到喔!


特別訂製的隔廉還是是可以打開的喔XD,布隔簾兩端固定後還可以開一個窗戶和一扇門,門的位置就是以後姊妹房門的位置,在正式房間出現之前先讓姊妹感受、習慣一下。

黑板牆和玻璃白板牆(兼做廁衛拉門)的交替使用非常便利,已經做出現過聖誕主題、世大運主題、課表、獎勵處罰紀錄、講解加減乘除還有射擊比賽,這面牆真的非常好用。
(三)隔廉製作

布隔簾很不好處理,從手繪草圖、電腦匯尺寸圖、挑布材到挑選裁縫師確認縫線方式、選拉鍊、扣子等等,每一個步驟都花了很多時間,不過等待是值得的。


布隔簾和磁鐵搭配的一些小動物飾品,可以隨意在布簾上移動,小朋友有達到目標的話,就讓他們自己放上一隻當作獎勵吧:)
隔廉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把遊戲間和客廳的空調劃分開來,避免冷氣負擔太大影響冷房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省用電。
(四)遊戲間(將來女兒房)


隔簾拉起來,另一邊就是遊戲房,看起來就好像是在一個大帳篷裏面,有門有窗,兩姊妹現在有一個自己的神奇小屋了。
正好姊妹現在有自己房間了,跟哥哥嘔氣的時候就不准他進來玩XD

既然是在大帳篷裏面,那就掛上營旗、點上營燈,一起躺著看星星吧!
(五)衛浴

為了節省空間到極致,所以衛浴隔間全部都是玻璃(最薄、不佔厚度),也為了安全,所以全部的玻璃都是強化膠合的白膜玻璃,全部都磨邊磨角,避免發生危險。
這張照片是乾空間(廁所)的情形,兩間馬桶間配一個洗手槽,另一側的貓頭鷹門就是往濕空間(浴室)的門,門旁邊就掛著三個大浴袍,三個小孩洗完澡出來就可以直接擦乾,非常方便。

這是淋浴和浴缸的浴室空間情形,有兩組臉盆+兩組淋浴恆溫淋浴龍頭,所以可以同時容納父子或母女的組合在裡面洗澡,玻璃隔間附帶的另一個好處是所有的層架和毛巾桿通通都可以用吸盤或黏貼式的,調整也非常方便。

小小朋友洗完澡就把嬰兒浴盆的水洩到地上,大家就像佩佩豬一樣呼朋引伴來踩水吧XD
(六)廚房

廚房前台面用的是柚木實木集成材,受限於空間長度不能太長,所以檯面深度做到了70公分,為了避免洗滌噴濺,前方立了一道一公分厚的透明清玻矮牆,也可以直接吊掛廚房用具。

爐具選擇的是豪山的不鏽鋼水平三爐,一方面是因為水平三爐的配置比左一右二的配置實用的多,二方面是不鏽鋼爐比起玻璃爐更安全(玻璃在烤盤使用時有可能過高溫爆裂),三方面是黑色的鑄鐵架好用也和實木搭配!

廚房的後台則配置了小烤箱、電鍋、電子鍋、氣炸鍋、水波爐,另外還有烘碗機+洗碗機。
試算一下,在食材都備妥的情形下,一次可以出電鍋*1+水波爐*1+小烤箱*1+氣炸鍋*1+瓦斯爐*3,總計7道的菜湯組合,很足夠了。
(七)原木長桌

一直很想要一張長餐桌,然後還需要一張書桌,而且真的很想很想用實木,尋尋覓覓終於在木料場找到這一塊大約320cm*75cm*7.5cm的香杉(俗名,學名美西側柏)原材,送去加工刨光+保留自然風化白邊後,切成一張160cm長的餐桌和一張120cm長的書桌,送來的時候趕快叫小朋友去拆封上保養油。

原木長桌不只是吃飯的桌子,它更是廚房活動的延伸,只要在上面繞幾圈保鮮膜,就變成全家現成的廚藝平台,又好吃又好玩。
(七)結語

從舊家搬到新家真的是感觸良多,舊家的坪數有28坪左右,看似多了8坪但是卻遠不如新家的中用,設身規劃的格局一進住就有強烈的反差感,在一些生活瑣事的鋪排上感觸尤其深刻,不論是吃飯洗澡洗西服煮飯睡覺洗碗….等等,有一種生活和空間互相融入契合的感覺,搬進來也幾乎沒有任何磨合期。
三個小孩的生活非常地繁瑣忙碌、起居細項總是糾結得昏天黑地,照片中顯現的那些美好的一面,就像是隨時在不經意的日常縫隙中找到的微光,細細品味或許就像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星星,總有一天會串成美麗的銀河。
希望這個和孩子一起長大的房子,能發生許多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