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齡3X年
室內實坪23坪
老公寓
跟很多版友一樣,只想說:終於輪到我回饋分享了!
--
原來的窩沒什麼不好,在大台北生活本來就不容易,能夠有個安定的家,過著平凡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
好不容易有些預算,家裡生活也漸漸穩定,回頭看看家中,依舊溫馨便利,只是不免想到:「其實可以有點不一樣的生活選擇與生活品質」。改變生活的想法就一點一滴的萌芽。
「想法很豐腴,但現實是骨感的。」從想法的萌芽,變成實際的行動,缺乏的倒不是物質方面的預算問題,而是一個動力。平常工作與家庭生活就幾乎耗盡心力了,實在不想為了一個可能的想法,勞頓身心。因為自己的家裡,如果要裝修,怎麼可能不去監工,東看西看的觀察施工的情況。身為一個願意花錢,卻又想看到品質的人,很難把自己的家就這樣拱手交給素昧平生的所謂設計師。
一次過年的聚會後,家人的催促,也使人領悟到:「永遠會有不放心的明天,生命就是一點一滴的消逝在不斷消逝的明天。」原來空間因為是老舊公寓,傳統舊式的採光不良,動線不良缺點就更是刺激著行動實踐。
在這感謝設計師,耐心聽取需求,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將30多年的老舊公寓改造為放鬆舒適的空間,特別是對於工作團隊的要求,使人放心。
話不多說,就先看改造前吧!
改造前
門口。大台北生活,安身立命的舊公寓已經相對是幸福安穩

客廳一隅。傳統的空間規劃,實在很難想像還能變成怎麼樣,空間不就是這麼大而已?

廚房

房間1 就是傳統房間,陪伴著我們度過很長的一段時間

房間2
傳統的電線插排也是考慮的動力之一

浴室不就這麼大,還能怎樣!沒想到改造完最驚艷的就是這裡。堪稱空間魔術師。
每個人記憶中一定會出現的浴缸與浴室一景。習慣維持得很整潔,但不免有點不便,與現代的生活習慣有落差,也因為時間長久,有些汙漬總是擦洗不淨。

改造後
改造過程中,與設計師仍然不斷的討論,捨去許多生活上不必要的物品。但多年的家庭生活哪那麼容易,設計師巧妙的設計了非常多的收納空間,否則實在很難裝下經年累月的累積。
在此也感謝一起協助,支持的家人們!
--
說真的,如果不是施工時一路看著過程,還真的無法辨認這裡是哪裡。
門口。左邊是大門。

還記得放電風扇的客廳一隅嗎?舒服的靠窗沙發座,竟然變成消磨時間最愛的地方。別小看座下,裡面放著滿滿的多年累積的生活物品啊!便捷與美觀都想到了。結果右側沙發本體沒什麼人想坐。大家都喜歡「滿滿的大平台」,哈哈。

沙發、餐桌都還是在原本的位置不變,23坪的空間,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變成小叮噹的次元口袋。只是微調了一點格局,把門框、隔間牆做調整,感覺就完全變得寬敞。原來近餐桌一點點悶悶壓抑的感覺從此不復存在。

設計師規劃了畫軌,可以放婚紗照、紀念照、畫框等等。結果設計師借拍照的掛畫就被我們「勸說」留下來了。哈哈。

最難能可貴的感覺是,改造後很像樣品屋的家,卻有著真正家的溫度。長期在版上潛水,也看了不少版友們超棒的分享,設計感更棒的不在少數,但可能是私心吧。真的有「家」,實實在在生活,實實在在存在的感覺,還是覺得差了那麼一點。能兼具設計與實用,保留那點「純樸」家的感覺,卻是不多。科學化角度來看,可能是木頭運用與配色吧。不是設計本科,不多說獻醜了。

房間1
複合型的大衣櫃,裡面「臥虎藏龍」,就不打開了。


房間2
更大的衣櫃!就是要能放下更多的物品。不然不可能拍出這種照片。

畫軌真的是太美好了。(小朋友喜歡,柯黑就不要見怪了…)

滿滿收納空間的主臥。不要問我原來主臥為什麼沒拍,因為你們都懂…

最後花點時間著墨浴室,特別講浴室。我覺得最神奇的地方就是這了。別說看過施工過程,後來還是每次看每次驚訝的我,後來到訪過的親友無不嘖嘖稱奇。就是一樣曾經掛著毛巾,傳統浴缸設備的那間浴室。來來回回,硬上了乾濕分離,收納櫃。顏色配置是我覺得最難的地方。之前的想法與設計師有點出入,不斷的溝通,最後還是相信設計師的堅持。現在看來設計師是對的…謝謝你們的耐心啊!許多設計上的小巧思,像是旋轉的客廳便桌、百葉窗的百葉設計就不贅述,感謝了。

生活也是一種態度,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

--
補上廚房圖。抱歉之前漏了廚房。主要廚房沒什麼"大動作",因為空間就是比較迷你型的。特別值得提的是廚房牆壁磁磚作了清潔之後,因為配色還ok就保留下來(省錢yes),上了配色玻璃,清潔、美觀都加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