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問我,磁磚的縫到底要留多少寬度才適合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先搞明白這條縫是要做什麼用的。
「伸縮縫」:顧名思義,這條縫是為了熱漲冷縮的伸縮效用而存在的。
但是!!但是!!在許多台灣人的心裡面,它就只是一塊磁磚與另一塊磁磚之間的一條縫。
完全不去在意它的功能與重要性。你可以隨意問問身邊的朋友。我相信許多人是搞不明白的。
再說到這條縫,就要說到一般台灣人的心理狀態了。
因為磁磚的突飛猛進是近十年的事情,早在十年前,磁磚還仍處於「次等建材」。
大部份台灣人還是認為用天然石材才是所謂的「高大上」,才是王道。
所以自然而然認為磁磚是天然石材的代用品,完工後的效果應該要一樣,施工時的方式也應該相同。
天然石材可以緊密靠在一起,可以打磨美容。磁磚理論上也應該一樣啊??
但這裡有二個重點非常關鍵。
1、硬度
2、厚度
石材:以室內常用的大理石來說,摩氏硬度:3~4/厚度:20MM。
磁磚:以室內常用的石英磚來說,摩氏硬度:6~7/厚度:10MM。
估且不論材質與硬度的差異,光厚度與質量的差異,當熱漲冷縮發生時,要推動2公分厚的石頭容易,還是厚度與質量只有一半的磁磚容易?
所以光厚度這一點來說,石材可以無縫施貼就佔了天生的優勢。
再回到「硬度」上面,當二個硬綁綁的磁磚,肩靠肩緊密的連在一起,當冷縮發生時,誰也不讓誰,用力的相互推擠。
結果會發生什麼?? 對!!就會發生自然的板塊擠壓變化,當力量無法釋放時,碰!!地板就爆開了!!
再回到前面台灣人的心態問題,這十幾年來所訓練出來的磁磚師父,有很大一部份是從石材師父轉過來貼磁磚的。
也就因為這樣,許多師父的觀念及施工法,都是依照當初學徒的時候尊照老師父的教誨。
加上十多年前仿石材的拋光石英磚技術突破,原本貴森森的進口拋光磚,台灣工廠都可以自產自銷時,價格也降到平民等級。
只要石材不到一半的價格,就可以有這樣閃閃發光的高級感,天啊!!當時一堆業主都指名要貼拋光(即使到了2017年也滿多人是這樣的想法)。
有需求就有供給,產品我認為沒啥特別問題,因為工業化生產。反倒是施工品質就出現了非常大的落差。
大量的建案與民宅瘋狂採用拋光石英磚,當時根本沒有所謂的正統磁磚訓練,許多原先貼大理石的師父,紛紛被徵召過來貼拋光石英磚。
這邊我要說一個重點,我相信師父都明白磁磚需要有伸縮縫的道理。
但是建商或是業主心中對大理石的期盼與追求,造就了他們說出:「我要像貼大理石一樣的效果,無接縫看起來才氣派!!!」。
為了達到他們的要求,師父便竭盡所能的使命必達!
還好還好~~~台灣位處於亞熱帶區域,並不像歐美大陸四季分明,會有零下的氣溫出現。因此這樣施作的建案或住家,平平安安的渡過了幾年。
但夜路走多總會碰到鬼,這幾年來,只要每到冬天出現超級寒流時,新聞都會自動出現磁磚爆裂的狀況。
沒有足夠的伸縮縫來吸收房子冷縮的壓力,是造成這樣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台灣有許多獨特之處,磁磚無縫施做,也是台灣與全球不同的地方。
其它國家,包含中國大陸在內,磁磚與磁磚間的伸縮縫,在室內空間至少都留有3MM以上。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的是,我們對於道路、橋樑、鐵軌需要有伸縮縫的事情習以為常,而我們每天踩的磁磚地板,卻要求師父要無縫貼??
這真的值得我們好好省思省思啊。
說到最後,跟各位說個老師父給我的建議。
一個房子如果要完美的無縫處理磁磚,那必須在最冷最冷的那天開始貼磚,因為那時候房子縮到最小最小。
這個時候再無縫貼,以後就不用怕房子因為冷縮而造成磁磚凸起了。
這是個笑話,以現在的極端氣候,誰敢保證今年的最低溫就是這輩子的最低溫呢??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