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浴室已經夠小了(1.6M X2.1M)
為了老人家使用照顧方便也犧牲了乾濕分離的設計
採浴簾方式但仍保留日後施作乾濕分離的空間
因為擔心老人家踢到跌倒因此不做擋水墩而採洩水坡度來控制溢出之水流方向
因此洩水潑水統一由門口抓向對角設計溝排, 泥水師做完水平後,我們過去看發現地板怎麼這變麼高? 近
20cm(估計地板也有17cm)設計師說原先的糞管3.5"改為4"所造成的, 但我想頂多也只有差1-2公分怎麼會高這麼多呢?
原先的浴室地板如照片所示,設備的位置也沒變動, 因此管線並沒有做所謂的大挪移
原先的管路也有部分下挖(地板厚度20cm)
浴室的高度很已經很低了, 屋內的天花板高度只有260, 好在上面沒有樓上之吊管, 但卻有大樑高度213cm/小樑高度225cm. 裝上天花 213-20=193cm!!
目前主要擔心
1. 這麼高的地板造成老人家進廁所的困難度
2. 高的地板更造成了壓迫感
不知有經驗的網友或這方面的師傅有否類似經驗? 是否合理? 是否要要求挖除重做?


重作的地板高度 門檻19cm 地板17cm!! (尚未鋪磁磚)

重作前的地板高度 (可以踢腳板高度前後比對)

原來的設備>日後浴缸移除

挖除後的管路

重配的管路

打底水泥初步淹過管路

打底後的門檻處高度(當初沒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