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買房子幾乎花光了我手邊的錢(換屋又在管制區只能貸六成),我原打算裝修預算只有六十萬,而且大多數的舊家具,燈具都將續用。結果我做了15萬的木工油漆,主要用於冷氣包管,少部份的平封天花板,以及玄關的部份木作,又做了5萬元的系統櫃(五米長,但其實只有兩個小矮櫃加上3米長的層板,我最昂貴的家具

只做這點東西卻花了四個月,是因為有些施工是我自己做的,比如裝燈具(全家裝了二十幾個燈),窗簾,組裝家具,部份油漆等,有時還要等不同的廠商排時間施工,我做的東西很少,人家肯來我就偷笑了,不好意思催人家,而且慢慢做我可以再存些錢來彌補透支的部份,其實木工進場五天就收工了。入住後算一算仍有些餘錢,我買了幾件比較貴的家電(比如那個氣流倍增器),還有現在用來寫開箱文的iPhone6Plus。
我個人喜歡LOFT,鄉村,北歐這類風格,我並沒有財力搭建道地的場景,只算追求一點這類風格的精神,這些風格順著空間的本質和特性,就地取材的使用物件和材料,創造出協調又有個性的風貌。我順著房子的形態規劃格局和布置,家具新舊雜陳,能用的舊東西大多保留,新增的東西盡可能協調,有趣,實用,而且平價。有時我覺得如果換個有設計感的精品應該會更加分,但現在這樣也還不錯,總之所有的家具都是可動的,更換並不會很困難,只是,這些老家具偏偏又都用不壞,現下我也沒那麼多預算。
我的收納空間目前約是我需求的兩倍,因為已經很夠用了,我並不想多花錢做我眼前用不到的東西,同樣的,因為都是活動家具,未來要視需求調整其實也不困難,我保留了很多空間和彈性,所以房子看來空了一點,家具和軟件都可以輕易變換,我想空間的質感終究會因為生活而漸漸豐富成熟,空間能反映與紀錄生活。
前言寫太多,其他的就看圖了(圖也好多,就慎入吧)
玄關:橙色布簾後有鞋架,對講機,總開關和吊衣架,它的北歐印花和旁邊的中式家具同為花鳥圖案,歐亞混搭,我不知不覺,長年下來買了很多這類蟲魚花鳥的物件。從沒使用的峇里木刻傘桶成了花器,餐盤壁架用來擺些小東西,本來吊杯子的勾勾可以掛外衣,包包,德國設計的塑膠掛式屏風讓開門不要直見餐桌,它的材質不錯,有點iPhone5C的陶瓷感,而且不貴,可能賣不好,網路上越賣越便宜,放零錢的木盆和馬賽克吊燈據說是來自印度的工藝品。





客廳:我把這組書櫃和茶几(看得出來兩側有雜誌架吧)當作電視櫃,當時特價合計2萬5千元,茶几則是網路上花三千元買的不良品,只是要爬到桌子下才看得到破損,用了好幾年還很堅固,大理花畫作是用羊毛編織抱枕改的,它當抱枕並不中用,很刺又難洗,當擺飾卻挺中看,我在牆上漆了淡灰色,不是很成功,但一時也不知怎麼改,家裏有個花瓶很不錯,插上不同的東西氣氛就不同,我的花瓶的好處就是只要插"半"瓶,菜市場買一百元花就很夠插,花費不高。





餐廳:舊餐桌椅擺一擺而已,這整個空間本來會有神桌加餐廳(現在餐桌側邊白色層架是神桌位置,尺寸都算過,置中擺設面窗,現在的白色邊櫃才是餐桌位置),神桌暫時沒擺,將來要放調整家具位置,再把燈具調換就好了。這組餐桌椅可能台了點,一桌四椅總加還買不了半張Y chair,但和神桌放一起應該更協調吧!原來舊家的餐桌吊燈拿去玄關掛了,新的吊燈是知名北歐廠牌絕版品出清,燈罩加線約500元,淡灰牆還是不突出。





工作區:基本上和客廳是一體的,兩區以沙發背櫃隔開,陳年舊沙發雖已不成形,但坐上去就爬不出來,無數訪客坐到度姑。收納櫃門中夾了舊窗簾布當裝飾,這個角度比較看得出主牆是灰色吧!我的工作書多是電子版,少數閒書我會留著,其他不常看的就捐給社區,社區如果也不要就回收了。我不喜歡家裏堆東西,更不可能為了堆東西做收納。書桌有輪,本想説拜拜時可以推過來擺供品。




客浴:建商的浴室門感覺很笨重,看起來像棺材,由於空間許可,我換成玻璃推拉門,少了內開門的動線,浴室用來更方便,大小約1坪半,是一間半浴室合併起來,沒有浴缸,是為了符合長輩所需的活動空間,浴室的安全性對老人很重要,浴缸其實對老人來説有時是障礙物。這裏大家看看洗手枱就好了,二手的西班牙瓷燈加上盆底印著景德鎮出品的臉盆,其他就是在一坪半空間中擺著馬桶,淋浴柱和澡盆一類!



主臥:主要的衣櫃是金屬支架,層板,布簾結合起來,含抽屜櫃,油漆約8千元成本,寬270公分,高到天花板約3米多吧,材料來自五金行和絕版品出清,收納效率很高,衣服之外,全家的被子,行李箱都夠放,但鑽牆上漆把我累翻了,就沒力氣再漆其他地方了,鑽牆不難,把洞對齊很難。主吊燈也是三折絕版品出清,約500元,獨立衣櫃則是舊家搬過來,但新買了床,床下收納,深色抽屜櫃,用做電視櫃的板凳和綠色衣櫃。當時買綠色衣櫃(櫥),只因為它是綠色,其實我沒那麼多東西放,這個簡單便宜的衣櫥釘牆後出乎意料的堅固,而且是綠色(我就想要綠色)。深色抽屜櫃中放了1500片CD,是我的主要財産,能放這麼多是因為我只留CD和紙本,塑膠殼全丟了,用了iTunes match我幾乎也不買實體唱片了。桌旁的高腳椅在我家主要的功能是當梯子用,這樣就不用一直去社區借梯子或買不知收哪的梯子。平時放這裡也是放東西或掛東西的置物架,到這裡大家都看得出我常不依家具的原功能使用家具。





主浴室:約兩坪,我退掉了乾濕分離,雙人按摩浴缸等,我喜歡浴室大,而且現在這些東西已經夠用了,我不想維護雙人按摩浴缸這類設備。我的浴室通風很好,吸水拖把一抹,很快地就乾了,我常邊洗澡邊洗地。貝殼燈原是全白,我用壓克力漆上了些藍色,風吹時像風鈴,百葉窗是賣場買來自己裝,一組200元左右,但不夠長,下半窗戶自己貼了靜電貼,尺寸不夠大張遮不了整扇窗,總之百葉遮上,靜電貼遮下,這樣一來小盆栽反而有日照和生長的空間,也不至於春光外洩



次臥:只有舊家帶來的窗簾,它是上次搬家時配合窗戶把兩個舊穿管簾拼成一個羅馬簾,現在又移來這,我喜歡這款布料所以捨不得丟。

長輩房:台式鄕村風衣櫃鏡台是舊的,床則是新的,長輩不睡床墊,只睡板床,相隔多年找一張同樣風格的實木板床還真難,兩組收納櫃分別是推門和雙開門,依空間條件而定。花布窗簾也是絕版品出清,兩百多元,和南部帶上來的花被單頗搭。泰絲蝴蝶繡紋燈罩跟著我四處搬家多年,搬到哪我都會設法替它找個位置。總之,長輩房的氣氛就是很古樸很長輩啦!




最後是很寫實的廚房和陽台(連抹布都沒收),下櫃有些沒門,沒上櫃,反正我媽收進櫥櫃的東西很少會再拿出來,將來想換個情調就把4片門換了。沒烘碗機,因為我媽不會用,不小心按到還會驚慌失措,抽屜用推車代替,要用的東西都在眼前晾,不會找不到,鍋碗瓢盆都是她最慣用的菜市場牌,餐具幾乎都是白色,打破再買另一個白色,各種白色湊在一起自然都成套。建商的磁磗花色太正式,我有點後悔沒退掉。陽台除了洗衣機都離地,這樣我媽就可以在地上剁完白斬雞後開心刷地沖水啦,這兩個地方是她的天下,完全照她在南部的生活習慣辦理。





寫得挺累,算是留下個記錄,沒到過我家又問起我家長怎樣時我就連結這篇了,也謝謝收看啦,希望沒有讓誰受到驚嚇了!
沙發減花篇:房子裏真的太多花啦,所以我把沙發上的花背枕換掉一些,幾何線條也是我喜愛的元素,反正這裏不是蟲魚花鳥就是黑白幾何線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