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看房子,一直也有換屋的打算,消極地看了四五年...自己原本的18坪小屋在有了一隻狗與一個小孩之後更顯得侷促,也無法再消極下去...某日在網路上看到一間三面環形陽台的公寓三樓,這是我在台北市看到的第三間環形陽台公寓,前兩間都殘念...萬萬沒想到這三面陽台的公寓不但保持原樣沒外推(因為我不看外推的房子),而且三面都是綠意,更不用說這地點居然不用過橋過隧道上高架,到我公司(北科大附近)不用十分鐘,根本是奇蹟!當然,這種奇蹟一定不能放過,五天內就簽約了!

第一次現場丈量...

東北角面對一座小山,隔一條八米巷。隔間拆掉之後綠意更是一覽無遺。

泥做隔間砌磚。

36年的老公寓一定要更新所有的水電管線,環型陽台的好處就是冷熱水走明管很方便。所有進出水與靜音馬達、瓦斯熱水器、空調室外機都會設在這裡。東南角,剛好面對一個公園。

南邊面對很多樹的人行道,居然是次衛浴。不過因為有這幾層樹的保護,所以我們使用這個空間的時候可以稍微安心一些。

相信很多到過101的人,都享受過面對城市從高空解放的快感,在主浴上廁所可以面對一片樹海,也別有一番情趣。

為了實驗第一次用的低甲醛合板,我老早就請廠商送來各種厚度的大板,松木天然的紋路很迷人、低甲醛的健康訴求也很唬人。不過板材的高吸水性與容易變形發霉的缺點讓我不得不用比較〝破碎(看不出變形)〞與〝活動式(可搬來搬去避免潮濕)〞的方式來操作...就美感上來看我寧願選擇傳統紅膠夾板,不過若是扯到〝健康〞與〝環保〞這種議題上,那我也只能硬著頭皮做了。

來自舊電線桿的老木頭鳥踏,歲月的洗禮讓這原本十足堅硬的南洋櫸木也充滿了深淺不一的風化紋路,有些還變形彎曲粗細不等。原本天真以為這材料拿來當間接照明的軌道應該很酷,仔細的算了數量(一隻要3000元),要求師傅刨出溝槽放燈。但沒想到因為每隻木頭都有些微變型(有些嚴重變形無法使用),所以串聯之後歪七扭八,陸續又去倉庫搜括了所有鳥踏存貨,最後勉強把這得來不易的老木頭全掛上花板...

考量老公寓的隔音不佳、三樓臨馬路的缺點,又想維持原本天花的高度,所以再次請〝吸音木纖板〞出馬。這次直接貼在平釘了一層夾板的天花板上。因為隔間都是斜線,所以收邊的部分都是一片一片搬上搬下的反覆核對裁切,很花時間。

看到木工把這段粗細差異極大的間接照明鳥踏鎖上天花板之後,二話不說請他們馬上拆下來,我趕緊去倉庫找剩下的鳥踏,盡量把這NG的段落用在頭尾或角落。雖然材料數量有限,但是這種地方還是盡量不要冒險才是...

低甲醛合板用的另外一件家具,就是兩座底下裝了輪子可以任意移動組合(關起來或打開)的兒童衣櫃,裡面的隔間尺寸完全照太太的意思,可以塞入MUJI的紙箱與組合櫃。

一般現場施作或工廠壓製(表面還需貼皮)的門片,是用角材當骨架,表面封1.2分的夾板。不過因為這門片我請師傅做厚重一點,所以表面是封三分的夾板。原本選好一塊富美家的美耐板當作表面材質,但是這夾板花紋其實很自然、均勻、顏色也可接受,所以臨時改變設計,留下這原始的夾板表面(雖然有一小部分破損)。
至於門的絞鍊,則是來自於五股一間專門生產外銷特殊五金的公司。舉凡公車緊急逃生門栓、保險箱門絞鍊、冷凍庫門絞鍊、特殊金屬把手等等。他們對於我的到訪感到驚訝,因為他們產品並沒有在市面上販售,更別說是室內設計這種需求了。不過因為木作也是第一次用這種五金,這扇門調整了一整天才裝好...

地坪養護上漆。
.................................................................................
老房子要整理的地方很多,幾乎大半預算都用在基礎工程,所以工程結束後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慢慢把家具定位,好險原本就有收藏一些餐椅,至少一開始還有餐桌可以吃飯聊天。從夏天搬進來到現在迎接冬天,直到上個月才有了沙發,不過這個家除了長得不太規矩,其實他還有個很多奇怪的地方...

主浴洗手台用了一個剃刀形狀的不鏽鋼鏡子,還有骨董壁燈,新與舊的對話與材質的選擇無疑是這個空間最大的魅力。

一般大家最注重的"床",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會花在這裡,我想選擇一個溫暖(最好是實木或繃布)的床架一定是最安全不過,但若是一個生鏽(特殊處理,不會掉鏽)的鐵床架呢?

小孩房的衣櫃也是做成斜屋頂的樣子,尺寸依照小朋友衣服設計,還有輪子可以把兩座衣櫥面對面關起來,成為一棟衣櫃小屋。

主臥室的牆上當然不會掛上裱框的婚紗照,這裡出現的是台北雙年展時的展覽海報,一黑一白與灰色的牆形成有趣的對比。閱讀困難的原廠VITRA時鐘,雖然還是選擇了黑色指針,但放射狀圓球形與黃銅本體其實為這個低調的空間帶來一點活力。

顏色一直是大部分設計師的罩門,我倒是維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只要不是太怪異的顏色,其實我都很願意嘗試。以此案的主色"螢黃色"而言,若是一開始聽到或看到色票應該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無法接受,但是做完之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喜歡(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接受用在自己家裡,話說我也不會用第二次)。小孩房當然適合更多顏色,但是不是"粉色系",這是給小男生的玩具收納櫃,紅色、而且是金屬的!

這瓦楞紙疊的小屋是小孩睡覺的空間,讓小朋友從小熟悉屬於他自己尺度的家具與空間,其實比給他一個"大"房間來得有意義。

入口玄關端景沒有字畫雕刻打燈,除了屋內的綠,還有屋外的綠,當然路牌也要選綠的...

這黃色其實很難定義,也不好捕捉她真實的顏色,不過搭配灰僕僕的地板倒是很有趣。有布的餐椅(TON)、塑膠的(IKEA)、鋁的(EMECO)、夾板的(VITRA)、編織椅面的(THONET)各式座感,隨氣候體溫心情變化更換,好不開心?!

入口前陽台在剃除原始馬賽克外牆後,索性留下斑駁磚牆,家具有新有舊,建築本體當然也有新有舊。

原本放在小孩房的骨董矮櫃最近被拿來當成入口的玄關櫃,可以隨心情或季節任意擺放收藏或盆景,最新的進度是現在擺了剛剛從美國買回來的咖啡機...

小男孩除了有自己的一棟房子(雙人床大小),還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閱讀空間(目前還沒有桌椅)。

其實我原本是一個連浴室腳踏墊都不願意放的人,隨著對於生活與空間的更深一層體認,這次居然在開放空間用了三張地毯,分別來自印度(上圖)、比利時、丹麥。台灣在潮濕氣候與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影響之下,只有很少數可以接受地毯的配置,但是地毯卻是連結或者圍塑一個空間最有效果的方式,若是空間中有不易更換的大型家具例如沙發、茶几等,其實更換一張地毯(不用可以捲起來收不占空間)是一個最快改變整體風格的方式,但是選一張適合的地毯完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對現在的我而言。

書桌牆面隨興浮貼一些明信片海報,顏色的選擇也多半與空間中其他地方有關聯,小地方一樣不能放過。

客廳一角。沒有電視牆,也沒有電視(我家連網路都沒有),這就是空間中最耐人尋味的地方。
..........................................................................
最後分享一些隨手拍攝的空間局部,希望有別於常常在雜誌上看到的廣角宣傳照,最近有了新沙發之後還把客餐廳調換位置,這是沒有電視牆才有機會辦到的事,不過天氣不好一直沒辦法拍對調後的狀況,或許等天氣好之後,我會再改個方向也說不定?

入口書房

小孩房

開放空間(書房,客廳,廚房)

客浴

開放空間(餐廳,客廳)

主臥室